巨人網絡業績鬧心,是因為史玉柱的分心?

2019-11-19   娛樂蘑菇

再次收購以色列遊戲公司Playtika失敗之後,《征途》電影於11月13日宣布定檔2020年元旦,為已經被媒體描述得「淒悽慘慘戚戚」的巨人網絡帶來了一則好消息。

這部電影,在《征途》最大玩家史玉柱的心裡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剛與玩家一起提前看了《征途》電影點映會,把不少征途玩家看哭了。」史玉柱微博6月和7月的兩條微博預熱,足見其對這部電影的重視。

作為一款已經面世14年的老遊戲,《征途》至今仍然是巨人網絡的「頂樑柱」。反觀這些年來史玉柱在其他遊戲上的表現:端游《巨人》的失利,《仙俠世界》的不溫不火,而今年被寄予厚望的IP手游《犬夜叉·奈落之戰》《龍珠最強之戰》同樣口碑欠佳。

今年上半年,巨人網絡遊戲相關業務收入為12.89億元,同比減少5.02%。半年報中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巨人網絡的電腦端網絡遊戲收入分別為10.96億元和10.4億元,呈現出逐年下滑的趨勢;移動端網絡遊戲收入雖然保持了增長,分別為14.13億元和14.56億元,但同比增長幅度僅為3%——2019年上半年,巨人網絡的移動端網絡遊戲收入僅同比增長1.1%。

10月巨人網絡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更顯頹勢:其營業收入為6. 4 億元,同比減少2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 1 億元,同比減少24.6%。而這是剝離踩雷的互金業務之後的「後遺症」,也是在巨人遊戲業務疲軟,又接連涉足互金、區塊鏈、房地產等非遊戲業務均不太成功之後的「併發症」。

作為一家市值曾高達千億的遊戲公司掌門人 ,史玉柱多年來在公眾面前一直以「熱愛遊戲的人設」自居,許多人說巨人網絡收購Playtika失敗是「史玉柱遊戲夢碎」,但他的遊戲夢,是真實的嗎?如今巨人網絡遊戲主業的疲軟,史玉柱又應該承擔多少責任?

製作大電影是把《征途》IP用到極致的體現,也是巨人網絡努力在為這款已經14歲高齡的網遊IP「續命」。

2005年,《征途》面世,逆潮流開創「遊戲免費、道具收費」模式,引發無數爭議和帶來無數效仿者;2008年上線《征途懷舊版》,2010年上線《征途2》和《綠色征途》。

之後,史玉柱退居二線,並積極為巨人自研的、製作人為「小刀」丁國強的《仙俠世界》站台,在自己的微博中,他提到:「公司對該遊戲沒有利潤要求」,而作為史玉柱退休前被人看好的接班人之一,「小刀」也被給予厚望:「做不好遊戲,小刀要改名小三。」

然而,《仙俠世界》也仍然沒能複製《征途》的成功,這也讓已經退休的史玉柱不得不重出江湖。

2016年史玉柱復出,帶領巨人網絡開始耕耘手游市場,要做「精品遊戲」,但這些「精品遊戲」,仍然圍繞著《征途》這個「古老」的IP在展開:2016年推出《征途手機版》,2年之後發行《征途2手游》。今年,由於版號問題推遲了一年多的《綠色征途》手游終於拿到版號,11月21日即將公測。

至於巨人網絡的其他手游,除了《球球大作戰》尚且有些知名度,其他基本「撲街」。再回過頭看《征途》的誕生,那時候對於網遊的收費模式,大家都默認《奇蹟MU》、《傳奇》等遊戲那樣的點卡收費制。而《征途》「免費遊戲、道具收費」的遊戲模式一經面世就引發了傳統媒體和遊戲業內人士的譁然。而對於當時的玩家們來說,一個月就充值幾十萬到一個「免費」的遊戲里,就為了秒殺別的玩家這件事,簡直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天方夜譚」。

面對輿論場的大片負面評價,在2008年的一篇報道里,史玉柱表示,自己已經決定將網絡遊戲作為自己餘生事業,並且一天十幾小時都在玩遊戲。2010年新浪微博上線伊始,史玉柱就通過微博平台多次對外明志,大談「如何做好一個遊戲」:「做遊戲要遊戲第一,順帶賺錢。」

但令人覺得有些尷尬的是,史玉柱當年做《征途》的初心,卻是因為玩《傳奇》因疑似開掛而被盛大封號。在開掛這件事,讓史玉柱「喜愛遊戲的人設」多少有些引人懷疑,對於一個真正熱愛遊戲,注重公平的玩家而言,開掛是一種無法容忍的瑕疵。而這些陳年往事此後因時任巨人網絡總裁劉偉的建議而刪除了:「她讓我不要亂說話,我們的宣傳部門讓我刪掉一些不好的內容。」

史玉柱曾坦言,當時自己不好意思為這事找陳天橋。為什麼不好意思?因為他自己也知道,開掛是對遊戲平衡的嚴重破壞。

像《傳奇》、《奇蹟MU》這些在初代觸網玩家心裡分量極重的經典遊戲,最後就是因為外掛、私服泛濫導致大量玩家流失,一代經典就此隕落。如今,大部分網遊玩家都有一個共識——所有做掛者、賣掛者、開掛者,都應該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但史玉柱顯然對開掛這件事可能打心底里是不以為然的,這也體現在了日後巨人網絡做遊戲的DNA中,《征途》的研發者回憶當初的開發歷程時,也對史玉柱提出開發「自動尋路」等功能非常吃驚——「這不就是開掛嗎?」但史玉柱卻認為,這是對玩家提供「便利」和「服務」。

《征途》的巨大「成功」之後,大家開始默認把這些本來看作是作弊的功能加入了遊戲,國內的網遊大量出現自動尋路、自動掛機、自動吃藥等功能,導致很多習慣於萬事「自動」的玩家再回頭去玩《魔獸世界》這樣全靠玩家自己摸索的遊戲時,反而不適應了起來。

而《征途》的盈利模式,史玉柱概括為:「賺有錢人的錢,而對消費能力低的玩家實行免費。」說得非常好聽,但其背後仍然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現實里有錢的,遊戲里也仍然是大佬,甚至遊戲里的階層劃分比現實世界更加明顯——免費玩家只不過是「RMB戰士」們陪玩者,他們當然重要,不然大佬們怎麼才能體現自己充錢的優越感?

那些年的史玉柱同時還在Diss點卡收費制度:「網遊按時間點卡收費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無論是窮學生,還是億萬富翁,在遊戲消費時都是一樣的——這在營銷上是最忌諱的。」

《征途》就像是一個站在遊戲行業門口的野蠻人一般,打破了彼時中國網遊產業的規則,集體走上了「遊戲免費、道具收費」以及不停「開寶箱隨機得道具」的「歧途」,而開箱子的機率一直是各個遊戲廠商在黑箱操作,直到很多很多年後才開始有明文規定要公開透明,玩家的利益才得到一定的保障。

而這些年裡,史玉柱也沒有像他表現得如此專心在遊戲業務上。

為了完成世紀遊輪的對賭協議,史玉柱在多個領域加碼撈錢。回歸A股後,巨人網絡的第一件事是成立巨人影業。當時開啟了產品全IP計劃,開發包括《征途》、《球球大作戰》、《仙俠世界》等在內熱門遊戲的影視劇、文學、動漫產品。目前,除了在2018年9月開機的《征途》已經定檔,其他作品尚無所建樹。

2017年是巨人網絡對外投資最為頻繁的一年,先是斥資3億元參與設立薔薇控股,後者出現在197個首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和備案編號名單內,巨人網絡也因此成為了區塊鏈中概股,但除了提供炒作題材,巨人網絡並未在區塊鏈領域撈到多少真金白銀。

同樣在2017年,巨人網絡以8.2億元收購旺金金融40%的股權,而旺金金融的主營業務是一個名為投哪網的網際網路汽車金融P2P平台。事後看來,這是一筆套牢的買賣。

2018年P2P平台紛紛暴雷,互金領域哀鴻遍野,巨人網絡投資過團貸網、投哪網,以及史玉柱本人親自站台過的「綠能寶」都在其中。去年下半年,巨人網絡選擇「吐血」剝離投哪網,暫時告別互金業務。

同樣是在2017年,一家名為寧夏公濟醫療管理的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個億,股東是巨人網絡及巨人投資,法人由「腦白金」、「黃金搭檔」的研發人張連龍擔任,主營網際網路醫療業務。但自此之後就沒了下文,在巨人2019年半年報里也沒有任何相關的業務開展介紹。

(史玉柱的投資版圖)

就在去年,巨人網絡的主營——遊戲業務的營收占比僅為70%,而遊戲投入占比僅為營業成本的46.69%,尚不及網際網路金融業務(52.7%)。由於副業經營的並不景氣,史玉柱終於選擇在2019年將其剝離,遊戲主業的營收這才又恢復到了98.75%的占比。

這些年來,巨人缺乏專注的遊戲業務相比曾經同時代的騰訊、網易、完美世界,已明顯掉隊:《征途》之後,再無門面之作,而這款曾經讓他賺得彭滿缽滿的遊戲已經14歲了,它的壽命終究會走到盡頭,最終,巨人網絡只能通過外部併購尋求遊戲業務的「續命」。

而根據巨人網絡自己的公告,收購Playtika是看中其AI遊戲的開發技術以及海外成熟的平台。但實際巨人網絡更多的還是看中Playtika是個優質資產,可以為陷入泥潭的巨人網絡抬一手——據公告披露,Playtika近兩年的營收分別為77.1億元和99.72億元,凈利潤則為18.9億元和24.34億元,保持可觀增長。

然而,一再的收購失敗,終究還是讓史玉柱「夢碎」了。

這麼多年來,創始人留下的深刻印記始終對巨人網絡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果史玉柱本人一旦無法專注遊戲,那麼巨人就無法在遊戲賽道上做出矚目的作品。雖然史玉柱其實也一直想擺脫與巨人的這種捆綁關係。

在2011年接受和訊科技專訪時,他在採訪中承認:「一個產品成功之後,同一個團隊做第二個產品往往都不怎麼成功。」他還說道,「巨人必須擺脫對我個人的依賴,而依靠公司文化與制度。」但顯然,隱退三年後又復出,史玉柱仍然沒能和巨人網絡「解綁」。

如今看來,外界對於巨人網絡前景的擔憂是有理由的,有時候人們也分不清,史玉柱到底是熱愛遊戲,還是喜歡販賣「熱愛遊戲的人設」,這家曾經創造過輝煌如今卻已搖搖欲墜的巨頭,是否能撇開外部併購、資本運作,靠著內生遊戲主業的創新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