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除了好看,還有這幾點值得好好說道一下

2020-01-06   大劉小說

《誤殺》可謂是2019年年末一隻打不死的「蚊子」,在你身邊嗡嗡的飛來飛去,趁你不備的時候叮你一口,讓你睡不踏實,索性起來清醒的和它鏖戰一夜。《誤殺》就是如此,一部劇情片,讓你看的時候全程緊張,一波又一波的高潮讓你不得不瞪著眼睛盯著大螢幕,直到燈光亮起,人群散去。

《誤殺》雖然是一部翻拍片,但絕對超過原作。演員雖然都不是頂配流量,但演技讓你覺得流量就是個笑話。

作為一個父親,李維傑(肖央飾演)在家人受難失手殺人的時候義無反顧的擋在了最前面,這裡的「擋」是無所畏懼的保護。女兒受了凌辱,做父母的痛心疾首,誤殺成了全劇的起點,李維傑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兩天發生的事情毫無痕跡的拼成了一天,讓所有替他說話的人都以為自己說了真話,而真話是毫無破綻的,所以每個人說的都天衣無縫,因為在他們心中,這就是真的,可這只不過都是李維傑有目的的引導而已。

2015年威爾·史密斯參演了一部電影《焦點》,劇中的高潮是兩個人打賭,一個人能猜出另一個人隨口說的一個數字,結果不言自明,威爾·史密斯猜中了。失敗的那個人無法想像自己為什麼會輸?其實這是一場早有預謀的賭博,威爾·史密斯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個人的所到之處都故意放大同一個數字,結果這個數字就藏在了這個人的潛意識裡,等到觸發引導的時候就脫口而出了。

李維傑就是如此,你可以說這些事是真的,也可以說是假的,只是偷換了時間概念而已。你以為說的是真話,其實是假的,只不過只有李維傑知道,雖然最後受害者的母親,也就是警察局長,也猜出了李維傑的作案手法,可卻束手無策。

這就好比說當所有人都指認一個人是神經病的時候,這個人就算不是也是了,他可能會歇斯底里的反駁,可無濟於事,人們會說「你看,就說你是神經病吧,大喊大叫的。」同樣,一個人見誰都說自己是神經病的時候反而沒人相信,大家一笑了之,等到這個人終於自殺或殺了人之後才真的後怕「我的天,他真的是神經病。」

當所有人都說你錯的時候,你的自信心也會慢慢碎裂,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真的錯了嗎?」如同現在的「托」一樣,做什麼事情都可以用這個套路,讓不明就裡的人自己步入圈套。看到一大堆人在一家新店排隊,就蠢蠢欲動,花了大把時間,結果失望至極。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相信排隊了,可下次看到,還是管不住自己的腳,然後再次失望。這也是一種引導,只是你不知道是引導而已,就像《誤殺》中為李維傑作證的那些人一樣,其實都作的是偽證,但他們不知道,而已,所以一點也不害怕。

《誤殺》中的細節,可謂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李維傑在路上碰到了兩次僧人,第一次跪下布施,各自無話。第二次,也就是用了瞞天過海計策之後再跪下布施的時候,僧人拒絕了,說了一句話:「感謝施主,無相布施,才有無限功德!」

第一次出現僧人的時候我以為只是單純的介紹印度文化而已,第二次出現的時候我才知道這是李維傑的內心參照,也註定了結尾的回頭是岸:自首。雖然他瞞過了所有人,雖然受害者咎由自取,但始終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如果說非要在《誤殺》中找一點瑕疵的話,可能就是結局的自首。這也許是為了迎合審查,或者說對於李維傑這樣的人來說只有自首才是自我救贖的唯一出路。自問一下,作為一名父親,如果自己的孩子被無辜傷害了,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能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