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上我國的幾大群島,舟山群島是中國最大的群島

2019-06-04     自然地理探秘者

群島一般指集合的島嶼群體,是彼此距離的很近的許多島嶼的集合。群島又可分為構造升降引起的構造群島,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群島,生物骨骼形成的生物礁群島和外動力下形成的堡壘群島。群島也有大小之分,很多大群島包含著數個小群島。若排列成線性或弧形又可以稱為列島

我國的島嶼數量不多,所以組成的群島較少,其中以南海和東海的群島較多。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我國幾個主要的群島,看看它們的地理情況。

舟山群島

舟山群島是我國的第一大群島,位於浙江省東北部,擁有較多的島嶼,占我國海島總數的20%,陸地面積有1371平方公里。主要的島嶼有舟山島、衢山島、岱山島、六橫島、朱家尖島、金塘島島,其中舟山島最大,是我國第四大島

舟山也是我國第一個以群島建立的地級市,內海域面積有2萬平方公里,人口110萬,是長江流域和東部沿海走向世界的重要海上門戶。

在大地構造上,舟山群島屬於華夏大陸,地層與浙東地區相同,是天台山脈向海外延伸的余脈,由於海平面上升才形成今天的現狀,群島最高峰位於桃花島的對峙山,海拔544米。

長山群島

長山群島位於遼寧半島東側的黃海北部海域,是黃海最大的群島。其由200多個島嶼組成,主要有大長山島、小長山島、廣鹿島、獐子島等。從地理分布和地貌特徵來看,長山群島又可以分布三部分:

  1. 外長山群島呈東西排列,島上地勢較高,海岸彎曲,多懸崖峭壁。
  2. 里長山群島也呈東西排列,山勢平緩不足百米,灘涂面積廣闊。
  3. 石城列島呈三角形排列,有獨特的風光和海蝕地貌群,有良好的貝類養殖區。

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上的河流給這裡送來大量腐殖質,使其水肥灘沃,浮游生物多,魚蝦集中。

廟島群島

廟島群島位於渤海和黃海的交匯處,是山東省長島縣所管轄的32個島嶼的總稱,由南五島、北五島和其他無人小島組成,總陸地面積為53平方公里。

廟島群島地處渤海下沉帶東側,是長白山系的分支,為膠遼隆起的一部分。島陸以剝蝕山丘和海岸地貌位主要特徵,山勢多為半劈山和平頂山。

經濟上,它是山東省重要的漁業基地和新興旅遊目的地。軍事上,是京津地區的門戶、渤海的咽喉。海產品豐富,被譽為中國的鮑魚之鄉、扇貝之鄉、海帶之鄉。

澎湖列島

澎湖列島在台灣海峽東南部,有64個島嶼組成,主要有澎湖本島、漁翁島和白沙島,陸地面積為126.8平方公里。往北可抵達舟山群島,往南可達南海,並可通往菲律賓和東南亞各國。它是台灣海峽的中樞,東亞的海上要衝,被稱為東亞鎖匙。

澎湖列島地勢平坦,無山川河流,土壤淺薄肥力不足,不適合農作物生長,但是這裡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有龍蝦、貝類、珊瑚、藻類。這裡以盛產鯧魚、鰹魚著稱,還有馬鮫魚、鯊魚和烏賊。

南海諸島

南海諸島是南海許多島嶼、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它們分布範圍廣,北起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岩島。南海諸島大致可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

  • 東沙群島:位置最北、離大陸最近的群島,東沙島是其唯一的島嶼,附近有良好的漁場。東沙水產資源豐富,有產量居世界首位的海人草,又是台灣海峽和呂宋海峽的必經之地,其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相當重要。
  • 西沙群島:處於大陸、東沙、南沙和大陸的中心環節,為我國與南洋群島、中南半島和印度洋沿岸海上通道的要衝。其有22個島嶼,主要有永興島、珊瑚島、中建島等。
  • 中沙群島:大多由暗沙組成,黃岩島是其唯一島嶼。它是各種造礁珊瑚的地質產物,魚蝦蟹貝資源豐富,極具開發價值。
  • 南沙群島:南沙是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步最廣的群島,曾母暗沙是我國領土最南端。南部與馬來西亞、汶萊等國的海域相接,是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和歐洲的重要航道。這裡有我國最大的熱帶漁場,油氣資源非常豐富。

我國還有哪些群島,歡迎補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_KdR2wB8g2yegNDoA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