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把死去愛人的記憶給AI?蔡康永安慰毛冬,黃執中吊打詹青雲

2019-12-16     亦君說書

近一期《奇葩說》的辯題是關於「離世愛人的記憶該交給AI嗎?」

這一期的辯題本身很有意思,非常值得探討。AI已是大勢所趨,那麼該不該把死去愛人的記憶交給AI?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也許有生之年,這會是我們每個人所要面臨的選擇。



這次正方所找的角度非常全面,邏輯性非常強,吊打反方。說實話最後只贏了1票這麼驚險,說明這屆觀眾還是不太行。

正方一辯毛冬,讓他上場可能是因為他的職業是搞AI的,覺得自己比較有話語權。但其實辯論場上搞科普是最費力不討好的。

毛冬說了3點:1、記憶和照片、硬碟存儲沒什麼區別。你既然會留下照片,為什麼不能接受記憶存儲。2、記憶交給人可能會忘記,機器不會。3、愛人已逝,他的記憶代表了你們共同走過的路。

毛冬這段話沒有太大問題,邏輯在線,可是居然反向跑票。講完居然掉了8票,跟烏龍球似的,這就很奇怪了。現場觀眾是沒搞清楚紅藍鍵的作用嗎?

連蔡康永都看不下去了,主動問李誕,毛冬講的時候為什麼笑。李誕說:講脫口秀的時候也會有這種無法和觀眾建立聯結的情況。但是毛冬能堅持把它講完,非常專業。

這是兩位導師的溫柔,他們看到了毛冬的不容易,對他做出了肯定。

反方一辯胡老師是我認為今天反方表現最好的一位。雖然她講話的樣子和手勢讓我想起我的語文老師,她辯論的時候我覺得就像在上一堂語文課,但她的點非常好。


第一,她說到了愛人的記憶里可能有不欲為人知的秘密。(隱私權)。

第二,過於沉溺於逝者的AI會影響你陪伴身邊的人。

第三,她用蘇軾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來闡述逝者活在活人的記憶里。

最後這個點特別高級,十年生死兩茫茫,用在這裡特別貼切。儘管如此,我也還是很想反駁她一句,如果蘇軾有的選,也許他更願意有亡妻的AI常伴左右。

然後正方席瑞、黃執中、顏如晶(二排發言),用不同的層次,特別全面地闡述了愛人的記憶有必要灌輸給AI的原因。

席瑞:

愛人離世,這題發生的時候比較大的可能我們都老了。對一個老年人來說,每一個記憶都彌足珍貴。


席瑞舉了叔叔的愛人離世,留下一隻鸚鵡,那隻鸚鵡會學叔叔愛人的話,當鸚鵡也死去時,叔叔哭得非常厲害,比妻子死時更甚,因為那是愛人留下的唯一一點念想。這個例子特別打動我,愛人留下的一隻鸚鵡,你都想把它留住,何況是記憶呢?


這讓我想起好萊塢那句著名的「別惹基努里維斯的狗」。基努里維斯在《疾速追殺》里扮演一個退休的殺人,跟一條狗相依為命。那條狗是他的亡妻留給他的,結果被黑幫老大的兒子好巧不巧把狗弄死了。退休殺手立馬變身現役殺手:你敢殺我的狗,我就殺你全家。

如果老殺手能擁有亡妻的AI,也許就不至於為了一條狗殺人。

黃執中:

如果說席瑞對辯題加了限制,說這是一道老年題,那麼黃執中就把辯題升了一個維度


每一個普通人的記憶都值得被保留。我們作為芸芸眾生,死了便死了。然而現在有一種技術,能把每個人的記憶保留下來,我們或許不是最閃亮的星,但我們一樣可以以黯淡的星光照亮世人。

黃執中的愛人是羊葛莉,他保留她的記憶並不是自私地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羊葛莉的生平能夠慰籍到另一個小女孩。

這是黃執中的浪漫。當時聽到這段話簡直振聾發聵,以至於後面詹青雲說了啥我都沒反應過來(後面倒回去又看了一遍),還沉浸在少爺的發言中難以自拔。

更讓我奇怪的是,黃執中講完居然沒跑票?然後我就開了彈幕。原來大家都認為黃執中跑題了。

真的嗎?首先這是一種比卿卿我我更為宏大的愛情,是相信愛人會被另一個人喜愛的篤定。我想請問大家,你是更欣賞「金屋藏嬌」式的愛情——只有我一人見識你的美,還是支持讓愛人發光、發亮,站在台前被更多人所欣賞的愛情

我是更欣賞後者的。那是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自信,無論有多少人愛你,而我堅信你依然只愛我。

還有人說,你這不是把愛人的記憶公開了嗎?

有何不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秘密,但斯人已逝,真的有那麼多不可諒解的秘密嗎?

我們常說活人不能跟死人爭地位,因為活人會犯錯,而死人不會。在愛人逝去那一刻,所有的秘密都大白於天下了。那是你最悲傷的時刻,他曾經背著你跟前女友約會,那又如何?往後經年,他都陪在你身邊。這有那麼不能諒解嗎?死人依然是無敵的,因為他不會犯下更多的錯。

倘若對方真的是面憨實奸,兩面三刀類似岳不群那樣的傢伙,那也好,節約眼淚了。斯人已逝,活人該好好檢討一下,為何曾經識人不清。

黃執中並沒有跑題,而是從另一個更高的層面,告訴人們,你應該留下愛人的記憶。哪怕你唯恐觸景生情,也該給你愛人一個機會,讓世人見識到他存在的價值。

如果有觀眾認為黃執中跑題,那麼顏如晶則直接打在正題上愛人已逝,你真的忍心銷毀他的記憶?說到底,這題無論反方講的如何天花亂墜,心愛之人離去的那一刻,和他相關的一切,你都會想保留下來。哪怕是一針一線。


除非,你不愛他。

至此,正方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充分詮釋了為什麼要用AI留下愛人的記憶。

我們再看反方,就會覺得邏輯比較弱,點也很散。

李思恆:1、留不留下記憶應該愛人來決定,而不是我來決定。

這點其實不錯,但可以參考遺產分配方式來處理,有遺囑遵遺囑,沒有遺囑,由第一順位遺產繼承人來決定。也許有的人自己也沒想清楚要不要留,也許有的人走得太倉促,沒來得及說。

2、AI處理愛人的記憶,是不尊重死者,想要死者繼續為你服務。

反駁:人都死了,那你覺得留下對方的照片和骨灰是不是讓死者繼續為你服務。太牽強。

3、因為有了AI,對活著的人就不珍惜了。科技是一種詛咒。

反駁:活人死人都分不清的人,不值一駁。

詹青云:1、留不留記憶,應該由愛人本人決定。

這一點和李思恆重複。

2、人工智慧無論是強還是弱,它沒辦法完美地模擬愛人。(後面龐穎說的也是這個點)

反駁:人工智慧的作用本來就不是要替代人,只是一個記憶的備份,它如果能完美地替代人,它就成了人工生命,而不是人工智慧。今天這個問題是要不要留下愛人的記憶,而不是人工智慧能不能完全替代愛人。


3、我們今天習慣了讓導航幫我們記路,用日曆幫我們記錄紀念日。那還有什麼是值得我們自己去記憶的?不要用AI,忘記了就忘了吧。

反駁:我曾經是一個超級路痴。十年前我出門只有一種選擇,就是坐計程車。可現在,無論在哪個城市,你給我一個地址,我就能平安妥帖地到達目的地。我感謝導航

對於我們來說科技真的改變了生活,它解放了我的腦容量,可以不去記路,不去記行程。省下來的CPU幹嘛呢?做更加富有創造力的事。這不好嗎?

我不想要遺忘和愛人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別人出門都不停地拍照,可是我不喜歡,拍照這件事,太麻煩了,耽誤我玩,我還得不停地要求家人孩子去擺pose,我不要一直拍照發朋友圈,我更願意用雙眼去記錄

可是大腦會忘記,好在AI不會。若干年後,我可以通過AI重溫當時的美好,這不好嗎?


這一場,青雲沒有提出站得住腳的點,在我看來是被黃執中吊打的。

那麼順著執中的點,對於AI的記憶,我又有了一些腦洞,分享給大家:

在戰爭里,很多逝去的人都只是一個數字,甚至是被抹掉的零頭。那麼有了記憶,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前幾天是南京DTS紀念日,日本至今有些人對此態度曖昧。如果可以留下逝者的記憶,我希望能讓那些人來體會一下這些小人物的記憶,只要8個小時就好。

每一個主戰派都應該來親眼看看這些小人物的記憶,則世界和平指日可待

我還想今後可以廢除死刑,只需要讓兇手往後餘生的每一天,每周一、三、五看看逝者的記憶,體會一下他們活著時的美好以及臨終前的恐懼。

二、四、六看看逝者親人的記憶,體會一下他們對逝者的愛意,以及失去他們後的痛苦。

這個懲罰,足矣。

最後讓我用電影《尋夢環遊記》的一句話做結尾: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ZvuDW8BMH2_cNUgE_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