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了,你這不廢話嗎?到富士康打工不就靠加班嗎?加班沒有保證,憑那麼點底薪,誰願意去干?可眼下太原園區iDPBG好多部門都在國慶節放假了,那工資會不會很不可觀?
這樣的情形,在富士康園區並不鮮見。同樣在這裡打工,不均衡的待遇,讓好多員工苦不堪言。一再減壓師級員工的加班實數,儘量給剛入廠的派遣工全數加班,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存人力,也是為了少出現工資過高或過低的不平衡。
企業的發展,成本問題是關鍵。來園區打工的員工不會考慮這些,只會盯著當初的保證書來看每月的收入。
眾所周知,富士康園區每年爬坡量產的關鍵時期,每年也就這三個多月,可謂加班的「黃金」階段,不能夠保證「滿加班」,員工的抱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回到現實中來,好多車間的排配任務,流程的正常運轉也需要事先安排妥當,不然到不同的車間去支援,又會在一段時期內出現很多不順當的現象。車間製程不同,支援員工需要老員工的帶領,而有些員工的適應能力或配合度、執行力不能同日而語,從而給生產帶來不便。
不同的製程會有不同的職業危害,再給員工宣講清楚的同時,還要在補助上大力傾斜一點,100到200的激勵政策早就過時了。試想,為何金屬加工車間為何離職率偏高?曠工員工為何難以堅持下去等,這都是主管應該深入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