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去世後不悲不哭,這些人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2019-10-15     禮游

死亡是一個人們不願意去思考的一件事,甚至在很多地方對這兩個字都極為忌諱,但是這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事情之一。當逐漸長大,那些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親人也逐漸變老。親人的離世是一件讓人悲痛的事,為什麼有的人在親人去世後不悲不哭呢?這些人又是什麼心理呢?心理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心理學家將這個現象稱為「心理情感隔離」。這是一種人體出於自我保護所引發的心理防護機制。就是從意志上將那些讓人悲傷,情緒波動很多的意識隔離開,不讓人體感受到悲痛,以免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


這種心理情感的隔離一般經過五個階段:否認,憤怒,爭取,悲傷,接納。當我們遇見這種事時,第一反應就是不相信,感覺受到了欺騙,否定這件事情。然後就會有憤怒的情感,從而出現逃避心理,不會相信這件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進而會多方面的去探查詢問,當我們逐漸接受這個事實時,剩下的就只有悲傷的情緒了,悲傷不只是哭泣這一種表現,所以,當看見有人沒有很大的情緒波動,也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我們感受到的時候,情緒的波動就會小很多。畢竟心理波動較大會給人體的內分泌系統照成很大的影響,這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在發生作用。


所以,當我們遇見親人去世後不悲不哭的人,他們也行是因為太過於傷心從而引發了心理情感上的隔離。世界上最遺憾的事情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在,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別給自己留下遺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5d70m0BMH2_cNUg-J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