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是指大學生在畢業後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工作時間一般為2年,工作期間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工作期滿後,自主擇業,擇業期間享受一定的政策優惠。
這兩年,隨著三支政策越來越好,報考的人數也逐年增長。因為支醫需要醫學相關專業,支教需要有教師資格證書,專業和證書的限制使得這兩個崗位的競爭力沒有那麼明顯上漲,而專業限制小的支農和扶貧就成了大熱門了。
報考選崗總得知道是去幹什麼,支農比較好理解,那麼扶貧呢?具體是怎麼開展工作的?
PS:大部分地區三支一扶各個崗位考試科目都是相同的,所以面試的時候會問崗位相關的問題以區分專業度。
什麼是扶貧?
廣義的農村扶貧是指一切以使農村中的貧困戶擺脫貧困為目的的社會救助項目,基本上包括救濟式扶貧和開發式扶貧兩種。
狹義的農村扶貧僅指開發式扶貧,即對農村中有一定生產經營能力的貧困戶,從政策、思想、資金、物資、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扶持,使其通過生產經營勞動擺脫貧困的社會救助項目。
致貧的原因?
1.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優劣嚴重製約著農民的生活水平。
2.社會環境。我國貧困地區大多由於大山阻隔、交通不便、通訊設施落後、信息不靈等原因,造成與主流經濟、社會、文化的隔絕,缺乏發展商品經濟的社會環境。
低下的文化素質不僅妨礙著與外界的溝通和交往,也導致了愚昧,製造著貧困。人口的不健康心理和不合理的經濟行為又導致了貧困狀況的持續。
從宏觀上看:我國建國以來實行的以農業支持工業、以鄉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強化了歷史上原來就存在的二元經濟結構。
從微觀上看:由於我國在總體上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對貧困地區的救濟、開發、投入畢竟有限,難以照顧到所有貧困地區的所有貧困人口,不可能使其全面、迅速地走出貧困。
脫貧方法
通過勞務輸入促進貧困地區的勞動者離農就業,緩解了勞動力的隱性失業問題,直接增加了經濟收入,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貧困地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並且貧困地區的勞動者通過異地就業可以學到新技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法,從而開闊了眼界,增強了信心,提高了自我發展的能力。
小額信貸是通過一定的金融中介為具有一定潛在負債能力的窮人提供信貸服務的一種特殊信貸方式。
以工代賑是扶貧對象通過參加必要的社會公益勞動而獲得賑濟的一種特殊扶持方式,是我國扶貧方式由單純救濟轉向貧困地區經濟開發的一種有益嘗試。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即積極採取措施,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深入農村基層,為農民提供文化、科技、衛生方面的服務,全面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文:阜陽中公教育
來源:http://fuyang.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