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培養出4位數學天才,如今卻齊聚美國,丟下3句話讓國人反思

2020-06-17     鯨魚奶媽

原標題:北大培養出4位數學天才,如今卻齊聚美國,丟下3句話讓國人反思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說起數學,是很多人在學生時代的噩夢科目之一。曾經有一項科學研究調查顯示:人們在學數學的時候,人們的腦子會遭受到一種類似於疼痛的感覺。因此,人們討厭學數學,其實也是有科學依據的,並不單單是主觀上的排斥。

案例:

數學用一種抽象的理論思維,讓很多人談數色變。但是,也有一些人在數學方面特別的有天賦,不僅學數學的時候不會感到苦惱,反而會分泌一種特別的多巴胺。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有開設。但是要論我國高等學府中數學的老大,那就非北大莫屬了。北大的數學系相當厲害,因為它是由北大、清華和北京大學三個大學的數學系合併而成。

如果說在北大這種頂級學府中深造的學生,每天經歷的日子是魔鬼級別的,那麼北大數學系的學子經歷的就是地獄級別,比魔鬼還要魔鬼。能在北大數學系順利完成學業的學生都是當之無愧的大神。

本世紀初,北大的數學係為社會貢獻了一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給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其中就包括有名的"數學黃金一代"。這一代的代表人物包括許晨陽、張偉、朱歆文、惲之瑋,他們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進入北大數學系深造,眼睛出了卓越的成果。

許晨陽是其他三個的學長,他在1999年入學,並且以快於常人的速度提前完成學業。他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本科學業,然後又提前一年完成了碩士學業。隨後又去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深造去讀博士。在美國讀完博士學位之後,許晨陽回到了祖國在北大任教。雖然他家國內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也獲得了未來科技大獎,但是沒過幾年,許晨陽有選擇了去美國發展。

不光許晨陽選擇去美國發展,其他三位數學大神:張偉、朱歆文、惲之瑋,在北大完成學業之後,也紛紛選擇去美國繼續深造,並且最終留在美國發展。他們三個人比許晨陽晚一屆入學北大,但是他們之後選擇的道路和許晨陽如出一轍:去美國留學,然後在美國任教發展。

就這樣,原本屬於我國的"數學黃金一代"人才,就這樣流失海外,實際上給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一、許晨陽丟下的這3句話讓國人反思

我們在哀嘆的同時,其實也要好好反思一下,為什麼這麼優秀的人才不選擇報效祖國,而是要遠渡重洋去異國發展呢?其實,後來許晨陽的一番話就揭示了這個原因。他在去美國之前,他丟下了這樣三句話:

1、國家對人才的扶植並不給力。

2、在資金申請上,論資排輩的現象非常嚴重。

3、存在學術造假問題,造假人卻得不到嚴厲懲處

這三句話點明了,我國現在對於學術界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學術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和開放,但是現在我國學術界論資排輩的情況還是很嚴重了。一些有才華,有能力的青年才俊,因為資歷不深而不能展露自己的頭角,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年輕人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另外,學術界的造假行為也讓很多醉心學術的人倍感心痛。去年翟天臨"不知知網"但事件在網上鬧個沸沸揚揚,這作為一個爆點,引發了學術界的大震動。這種學術造假的事件並不是個例,可是放存在於我國學術界的一個基本問題,它值得我們去深思,去行動,去糾正。

總結:

只有正確的嚴肅地對待學術,同時堅持自由,開放,平等的原則,我國的學術界才能留住更多高水平人才,從而為我國的發展不斷助力。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wDAwnIBnkjnB-0zuRu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