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鄧亞萍「教練式育兒」

2021-03-09   心悅聆聽

原標題:怎樣看待鄧亞萍「教練式育兒」

當代社會下的父母對於育兒要求越來越高,而且父母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了孩子身上,為的就是孩子將來能有好的出路,可以健健康康,無憂無慮的成長,生活。家長對於孩子都是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樣未來就會有很大的成就。但是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觀念也許會出錯,在近期的《夸就對了》這檔綜藝中,鄧亞萍的教育方式引發了大家的思考,一方面尊重孩子的選擇,一邊明確分析利弊和講究作戰方法,那麼怎樣看待鄧亞萍「教練式育兒」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探討。

在最近播出的節目《夸就對了》中,第二期嘉賓是桌球「初代目大魔王」鄧亞萍。兒子喜歡籃球,鄧亞萍覺得兒子的身高打籃球很吃虧,所以讓兒子改學桌球,每天的課餘時間都要訓練,大年三十都在桌球集訓隊里獨自度過,鄧亞萍笑稱自己「像帶運動員一樣帶孩子」。

她表示之所以「逼他」,是希望培養兒子敢打敢拼的霸氣:「孩子還不能清楚的認清自己,這個時候大人一定要去幫他做一些選擇。

不對,鄧亞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了解到孩子喜歡打遊戲,並想成為職業電競選手,於是她把電競選手的競爭殘酷性和職業道路一一擺在孩子前面,極度理智且尊重孩子的想法。

這種明確分析利弊和講究作戰方法的被鄧亞萍稱為「教練式育兒」,除此之外還有散養式、挫折式、鼓勵式等多種教育方式。

其實,鄧亞萍教練式育兒值得不少家長學習,當家長發現孩子的喜好以及某些方面的天賦時,作為家長來說先不要打壓,而是要幫忙去做了解,然後擺事實分析給孩子看,讓孩子自己選擇,選擇之後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這樣的做法孩子對於沒能做的事沒有遺憾,對於現在所做的事會更加堅持,如果一開始就一味地打壓孩子的興趣,甚至干預孩子做喜歡的事情,那麼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最後一事無成。

作為家長,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還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以自己認為的好壞去盲目的打壓和扼殺孩子的夢想。家長可以實際出發的去為孩子考察,分析最後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明白玩和職業是兩回事。

總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把孩子的興趣愛好一棍子打死,要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優勢在哪裡,劣勢在哪裡?這樣他才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喜歡上這個愛好。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種教育?

1、個人覺得很好,發現孩子的喜歡以及某些方面的天賦,作為家長來說先不要打壓,幫忙去做了解,然後擺事實分析給孩子看,讓孩子自己選擇,選擇之後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這樣的做法孩子對於沒能做的事沒有遺憾,對於現在所做的事會更加堅持。

作為家長,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還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以自己認為的好壞去盲目的打壓和扼殺孩子的夢想。家長可以實際出發的去為孩子考察,分析最後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明白玩和職業是兩回事。

2、鄧亞萍的育兒方式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把孩子的興趣愛好一棍子打死,要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優勢在哪裡,劣勢在哪裡?這樣他才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喜歡上這個愛好。

孩子學習才藝的時候,父母很容易陷入兩個極端。要麼太嚴厲,一定要孩子完成任務,不完成不能休息。要麼太心軟,孩子一叫苦就停。實際上父母還可以選擇折中。

鄧亞萍雖然給予了孩子足夠的民主和自由,但她也會逼著孩子練習,關鍵是,第一,她事前跟孩子約定好,要做好這件事,並獲得了孩子的認可。第二,練習的效果立竿見影,孩子就更信服她,今後在完成訓練任務的時候,也就更願意聽取父母的意見。

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樹立好的榜樣,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