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和左宗棠力薦的沈葆楨,為什麼投向了李鴻章?

2021-03-15     勇哥讀史

原標題:曾國藩和左宗棠力薦的沈葆楨,為什麼投向了李鴻章?

沈葆楨是清朝名臣林則徐的外甥,又是林則徐的二女婿。不過,當沈葆楨在官場上開始嶄露頭角時,林則徐已經病逝了。沈葆楨沒有沾到林則徐的光。

沒有林則徐的庇護,沈葆楨依然遇到了兩名「貴人」。

第一個貴人是曾國藩。

1856年,沈葆楨出任江西廣信知府時,太平軍將領楊輔清率領1萬多人圍攻廣信。在情況十分危急的情況下,沈葆楨與妻子林普晴積極組織軍民防守。當援軍趕來時,沈葆楨又果斷出擊,取得了七戰七捷的佳績,迫使楊輔清退兵。

沈葆楨一戰成名。

1857年,太平軍名將石達開率部來攻打廣信,沈葆楨再次組織防守戰,使得石達開無功而返。在那時候,能夠抵擋住石達開進攻的清軍將領,寥寥可數,沈葆楨就是其中一個。

有了這兩次戰功,沈葆楨在官場上威名大震。可是,沈葆楨卻無心做官,在1859年藉口父母多病回家盡孝,辭去職務,回到了福州老家。朝廷要起用沈葆楨,給他升職,他也不願意出來。

這時候,曾國藩被任命為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江南軍務,急需用人。曾國藩非常欣賞沈葆楨的才華,於1861年將他請到安慶大營,委以重任。

1862年,曾國藩親自奏報朝廷,全力推薦沈葆楨為江西巡撫。在這之前,沈葆楨擔任的最高職務是江西廣饒九南道,為正四品。江西巡撫是正二品。官員一下子連升四級,在清朝官場極為罕見,連《清史稿》都稱之為「超擢」。清廷不但批准了,還在任命時溫言有加:「朕以該撫家有老親,因擇江西毗連省分,授以疆寄;風土不殊,迎養亦近。且系該撫曾經仕宦之區,將來懋建殊勛,尤足光榮門戶,以承親歡。該撫讀書明理,經朕如此體恤、如此委任,諒不至再有瀆請。」意思是,考慮到沈葆楨父母年老,特意將他安排在離福建較近的江西。

這一切,都與曾國藩的力薦有關。

第二個貴人是左宗棠。

1865年,沈葆楨母親病逝。按照禮儀制度,沈葆楨辭去江西巡撫一職,回家為母親守制。

1866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州創辦福州船政局。不巧的是,他又被朝廷調任陝甘總督,負責西北地區的兵事。左宗棠知道繼任閩浙總督吳棠對福州船政局沒有興趣,說不定會讓這座新式造船廠夭折,就極力邀請沈葆楨出山,擔任福建船政大臣,負責福州船政局的管理。

左宗棠與沈葆楨的岳父林則徐是忘年之交,關係非常好。現在,左宗棠希望沈葆楨來幫助自己做事。沈葆楨最初無意出山,但左宗棠三顧茅廬,終於說服了沈葆楨。1867年,在左宗棠的力薦下,沈葆楨出任福建船政大臣一職,主持福州船政局。

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雖然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曾經力薦沈葆楨,可他們最終因為各自的原因分道揚鑣。後來,沈葆楨投向了李鴻章。

那是1874年的事情了。當時,日本藉口琉球船民漂流到台灣後被高山族人民誤殺,出動3600多名士兵發起侵台戰爭。清廷震怒,派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奔赴台灣籌劃海防事宜。

沈葆楨是一名船政大臣,手下有不少艦船,卻沒有多少兵。福州本地駐紮有綠營部隊,戰鬥力很差,沈葆楨看不上眼。怎麼辦呢?沈葆楨只好向浙江、廣東等省借兵。可是,大家都不願意把兵借給他。畢竟,這種事情與己無關,借兵純屬吃力不討好。沈葆楨無奈之下,向直隸總督李鴻章求援。

出人意料的是,李鴻章爽快地答應了沈葆楨的借兵請求,派駐紮在江蘇徐州的淮軍名將唐定奎前往協助他。唐定奎率領武毅銘字軍13營6500人從徐州出發,前往台灣聽從沈葆楨的號令。不僅如此,李鴻章還向沈葆楨表示,如果需要的話,他隨時可以再出19個營前往台灣,抵抗日軍侵略。

沈葆楨喜不自勝,對李鴻章感激涕零。

有了6500淮軍精兵,沈葆楨與日軍談判的底氣更足了。當年12月,日軍被迫撤出台灣。沈葆楨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從此,沈葆楨與李鴻章的關係變得親近起來,成了好朋友。

之後,李鴻章幫助沈葆楨當上了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則投桃報李,將朝廷建設南洋水師的每年200萬兩銀子優先給了李鴻章,用來創建北洋水師。說起來,北洋水師能成為世界第九、亞洲第一,還少不了沈葆楨的貢獻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q1VM3gB8MnI47IjSL0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