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合不合適,從結婚前的三個細節就能看出,擦亮眼睛別選錯了人

2020-01-01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孩子的家庭的核心,很多夫妻生孩子前,恩愛有加,夫唱婦隨。可一旦有了孩子的加入,夫妻間各種育兒理念的差異,家務的分擔問題,再加上婆媳矛盾的升級,往往給家庭幸福蒙上一層陰影。

與其婚後抱怨「選錯了人」,不如婚前先弄清這三點,擦亮眼睛別選錯了人:

一、夫妻雙方是否都喜歡小孩

玲玲和智強是一對校園情侶,他們感情很好,一起度過了考研、初入社會的艱難時期。工作穩定後,兩人如願完婚。玲玲是個獨立的女孩子,她認為小孩子太吵太麻煩,早在婚前就跟智強約定好,婚後5年內不要孩子,如果體驗不錯,就考慮終身做「丁克」。

沉寂在愛情里的男女智商通通為0,智強對玲玲百依百順。婚後不久,雙方老人就開始各種催生,特別是智強的媽媽,說的次數多了,特別動情:「強強啊,我和你爸年齡大了,現在老人壽命都不長,我真擔心看不到孫子了。」

這些話都讓智強非常難過,他想說服玲玲放棄「丁克」的想法,可玲玲反應特別大:「你當初答應我不要孩子我才跟你結婚的,現在你說變就變,那我們的婚姻是不是也應該說變就變呢?」小兩口為要不要孩子的問題僵持不下,常常爭論不休,最終漸行漸遠。

如果雙方對於孩子的態度不一致,婚後必定會引發婚姻能否存續的思考。一個很喜歡小孩子的人卻和一個不喜歡孩子的人結合了,那麼後果可想而知。所以婚前雙方一定要就孩子的問題達成一致,帶不得半點勉強。

二、夫妻是否會參與育兒之中

文聰事業小有成就,妻子敏敏貌美時尚,孩子活潑可愛,看似美滿幸福的一家人。可只有文聰自己知道,日子其實過得根本不盡人意。妻子非常貪玩,工作之餘常常打麻將,有時候通宵打牌,早上自己睜不開眼時,孩子卻吵著要起床吃早飯,敏敏會把孩子摁在床上,要求孩子和她一起睡到中午。

文聰工作很忙,難得早點回家,卻從未感受到一絲溫馨,敏敏不但不做飯,只要見到文聰回來,就把孩子交給文聰,自己出去跳舞。有次孩子發高燒,敏敏玩得半夜兩點才回來,文聰剛剛帶孩子從醫院打完針回來,敏敏卻倒床就睡。

文聰責備敏敏:「孩子生病了,你怎麼不擔心,醫院裡都是媽媽陪著孩子。」可敏敏卻說:「你真是大驚小怪,感冒發燒不是小孩的家常便飯嗎?」

育兒之路任重而道遠,只有夫妻的共同參與才能把這條路越走越順。如果女人貪玩如敏敏,男人就會事業和家庭自顧不暇;如果男人不管孩子,女人就會陷入「喪偶式育兒」之中。無論哪種,都會成為家庭不幸的導火索。

婚前,男女要想知道對方是否會參與育兒之中,一定記得避開以下雷區:

1. 大男子主義的男人。他們通常會認為育兒是女人的事,和這樣的人結合,註定會成為「喪偶式育兒」的受害者。

2. 不顧家的女人。貪玩的女人同樣會以自己的玩樂為中心,把孩子甩給男人。

3. 沒有責任心的人。不參與育兒的父母歸根到底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不論男女,如果是個沒有責任心的人,他們不會認為育兒是自己的義務,那麼註定他們的配偶註定會獨自育兒的道路上艱難前行。

三、雙方老人在帶娃中的位置

清清和蘇蘇是一對閨蜜,兩人婚後都是婆婆帶娃。可清清的家庭非常幸福,蘇蘇卻成了怨婦。原來,清清的婆婆非常開明,她認為自己幫兒子媳婦帶娃,是減輕他們的負擔,好人要做到底,因此育兒的理念她會尊重年輕人的意見,自己只充當幫手的角色。可蘇蘇的婆婆非常強勢,她凡事都認為自己做的對,瞧不起蘇蘇那套育兒思想,蘇蘇也不甘示弱,兩人經常發生爭吵,隨著關係越來越緊張,後來婆婆連蘇蘇買的衣服都不給孩子穿,認為她買的不實用。隨著矛盾逐步升級,蘇蘇搬回了娘家,每周只見孩子一次。

雙職工家庭必定要有老人帶娃才能安心上班,可有些老人雖然是幫忙,卻參與太多,把自己當成了育兒的主力,給夫妻帶來了不小的困擾。要想避免這些矛盾發生,婚前就應該想清楚兩個問題:

1. 有條件幫忙帶娃的老人性格是否過於強勢?

2. 面對過於強勢的老人,自己能否妥協?

如果老人和父母都是強勢的性格,都希望育兒的事情自己說了算,必定爭論不休,隔閡不斷,家無寧日。

與其說婚姻需要經營,不如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夫妻是最佳的性格、觀念、家庭背景的組合,婚後的幸福指數會更高。

寶爸寶媽們,你們選對了人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jYDYW8BMH2_cNUgSf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