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整天都在說漢中美食,卻忽略了他們

2019-06-10     吃喝玩樂在漢中

雖說大漢中的美食太多太多

天天絞盡腦汁的調動吃貨細胞

介紹那麼多

卻突然發現

居然還漏了這麼多

這種感覺

簡直就像是浪費食物後怕被雷抓的惶恐


今天就

趕緊給大家介紹下那些

被忽略的漢中美食



粗豆腐



這個厲害了,趨近於失傳的邊緣。找了半天也就找到這張圖。

粗豆腐也稱「渣豆腐」和「粗刮子」,它的做法與菜豆腐有些相似。黃豆先得泡脹,用石磨研碎後連渣帶水倒入鍋中,急火燒開後即將漿水菜放入,用勺子攪成滿鍋雪花狀的飄浮物---豆腐花子,然後放進大米或包穀珍,再用慢火熬成粥飯即可食用。

吃粗豆腐最好的搭檔就是當季的青紅辣椒,剁成碎末,加小蔥、生薑、大蒜、辣椒麵、用油稍微煎一下,味道還是可以的。

米豆腐


它聽起來像是豆腐,看起來還有點像涼粉,但那...那都是表象,其內在可比豆腐堅韌的多,有點像南方的年糕。正宗的漢中米豆腐是怎麼炒也不會碎成渣渣的。


經過了煮、打、蒸等多道程序,才形成其韌性勁道的口感。剛做好的米豆腐可以涼拌著吃,冷了搓成一條條的可長期貯藏,等客人來了再切成條狀或片狀,與肉同炒,可消減肉質的肥膩,又不搶肉質的鮮美。在漢中地區尤其受歡迎。


現在外面賣得有真空包裝的米豆腐,但是缺乏那份韌性,入鍋一炒即碎,想必是少了媽媽做米豆腐時那股力氣進去吧!

薺菜餃子




薺菜為一種可食用野菜,營養價值極高,食用方法多種多樣,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薺菜餃子口感清香,薺菜餃子不僅味美,營養也極豐富,是春天不妨多吃的柔肝養肺的食品,但是因為薺菜中含有草酸,所以吃的時候用熱水焯除對身體會比較有益。也是漢中的傳統風味小吃。只不過這種野菜越來越少見,所以這個出鏡率嘛就比較尷尬了。

西鄉酸辣子




大部分西鄉人都有吃酸辣子的嗜好,而且不論是城裡鄉下,幾乎家家都有一壇壇自製的酸辣子。酸辣子看上去水靈靈、黃亮亮,吃起來香辣清脆。生吃越嚼越香,是一道很好的下酒菜。熟吃時,炒肥肉瘦肉、魚蝦。魔芋豆腐、青菜、洋芋等也放進酸辣子,別有風味。

鮮辣椒太多,一時又吃不了那麼多,所以就將鮮辣椒涼干水分放進罈子里做腌辣椒吃,腌好的咸辣椒可配炒任何葷菜都好吃。。

要注意的是取菜時要特別乾淨,不能將油星帶進去,稍不幹凈,酸菜就會起白沫或腐爛。

菜豆腐節節


漢中人都知道菜豆腐,但是來略陽縣還不知道菜豆腐節節,等於你沒有真正到過略陽。因為略陽的菜豆腐節節,早已成為略陽地域文化的一個顯著品牌和代名詞了。

做一頓上好的菜豆腐節節既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又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說它簡單,主要是指用料普通、大眾、廉價、成本不大,製做的方法程序一看就懂,一學就會。說它複雜,主要是指做起來程序多、環節多、費時多,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爽口泡菜


在漢中幾乎每家會準備個泡菜罈子,尤其在咱們漢中家家都有做泡菜的習慣

泡菜一直以平民化的姿態出現在百姓餐桌上。泡菜作為一道家常小菜,以其平民化的做法與清脆、酸甜的口感傳遍了四方,不但廣受蜀地人們的喜愛,其獨特的風味更深深折服了各地的食客。將一壇壇、一罐罐的香味傳遍了大江南北。

米糕饃


漢中米糕饃是城鄉老幼皆宜的食品,以大米為原料打漿發酵蒸製而成。

味甜糯軟易消化,特別的蓬鬆,具有特殊的米香味。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以包穀面面為原料磨漿加食用鹼,蒸製而成的叫鹼水饃。味道頗佳,這個以秦巴山區縣製作較多。

橡子粉


這裡說的橡子粉皮特指陝西漢中南鄭一帶的橡子粉。用橡子粉做成的粉皮和涼粉,那在當地可是一絕。具體做法是採用橡樹果實,經去殼、晾曬、浸泡脫澀、碾磨等多道工序製成鮮涼粉或鮮粉皮,涼拌即食,美味可口。


鮮橡子粉經曬乾後久儲而不蟲蛀變質,食用前可加熱水浸泡半小時,可燒、可燜、可燉、可炒臘肉、可涮火鍋,爽滑筋道,入口難忘。

鎮巴樹花菜


樹花菜樹是漢中鎮巴特有的一種野生常綠灌木,人們采其鮮葉及花蕊加工成樹花菜。樹花菜屬純天然綠色食品,粗蛋白含量24.4%,口感嫩爽,煮、炒、涼拌、茶飲皆可,常食用能降血脂,對冠心病及婦女產後瘀血不凈療效顯著,止乾咳、益肝補腎、防癌健身,其花葉漿汁是潤澤皮膚、美容保健之奇品。

鎮巴人素有吃樹花菜的傳統習俗。該樹花菜外觀很不中看,但它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用該產品燉鮮豬肘、雞肉或燒魚湯等油而不膩,尤其是樹花菜燉蛇肉,湯香味美,深受天下「食客」歡迎,繼而鎮巴樹花菜成為搶手之貨,使其價格倍增。

寧強千層餅


不得不承認寧強人做餅是有一手的。千層餅是寧強人出山幹活或上街趕場,用作乾糧的一種風味獨特的食品。這種餅,有小臉盆那麼大,厚的有八九寸,薄的也不下四五寸。初次見的人以為不熟,不敢輕易嘗食。其實不然,好的千層餅全是頭道細面製作,青鋼木火反覆烙熟的。精華畢萃、質酥味香,和蒸饃、鍋盔、麵包比,另有風味。

千層餅這麼厚並不是一次做好烙熟的,一般是先用開水和好面,在平底鍋里烙熟一層,放一層香料,再烙一層,這樣熟一層,就把生的一面翻向鍋底,熟的、—層翻上來,如此反覆,一鍋一次只烙一個餅。為講究花樣,人們放的香料,一層與一層不同,或花生、或核桃、或棗干、或芝麻,一層一個味道,層層各有風味,千層餅火花小而均勻,不起泡,水分少而不易霉壞,是人們遠路喜歡攜帶的乾糧。

樹葉涼粉


陝西寧強有一樣特色美食樹葉涼粉,使用有一種樹葉叫做湊黃金的樹木之葉製作而成,這種樹木喜歡陰涼多水的環境,一般長在山溝里小河邊。


這道美食的做法是用該樹木葉子取下約一公斤(半桶),放在木桶里用柏樹灰開水沖掠,使用擀麵杖在桶里不斷的攪,將葉子攪化,然後將攪化的葉汁用碗盛好涼涼,成凝固狀,就可涼拌,拌好就可以吃了,純天然美味。有養生、養胃、延年益壽之功效。

寧強柿餅


柿餅古為朝廷貢品。是將成熟的柿子去皮後製作成乾果食品。寧強代家壩的柿餅為好,個大、質軟、雪面紅瓤、味道甘美,曾遠銷省內外,出口東南亞及日本等國。


不過柿餅好吃,請勿貪多哦。這是由於柿子中大量的單寧酸會影響身體對鐵質的吸收,所以不宜多吃,另外,不能空腹食用。儘量不要與含高蛋白的魚、蝦等食品一起吃。也不可與螃蟹同吃,容易形成結石,或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的反應,嚴重的可以阻塞胃腸道,出現腸梗阻,伴隨劇烈的腹痛、嘔吐有時甚至會引起胃出血。一次以2-3個為宜。

草堰醬肉


草堰醬肉位於中國傳統醬肉之鄉——南鄭縣草堰街。草堰塘醬肉,黑里透紅,香昧撲鼻,觀其色,聞其味,不食也會滿口生津。


如果你走在南鄭街頭聞到一股香味,側頭一看,就會看見店鋪門口放著一口鍋,鍋里煮的就就是草堰醬肉,醬肉一般都是現煮現賣,那色澤褐紅,冒著熱氣的各種醬肉堆在桌案上,散發出一種誘人的香味兒,常常招惹得行人和食客們垂涎三尺,留足購買。吃醬肉是南鄭人的一大嗜好,這從城鄉藥店門前常掛有出售臘汁藥料的廣告牌子便可見一斑。

草堰醬肉不同於上文介紹的漢中其他區縣的臘汁肉,它們最大的區別在於,臘汁肉是用鹵法製作的肉,即用鹽水、紅糖、五香料及醬油製成滷水,將肉放進滷水里煮熟即成。而草堰醬肉不加蔥姜、料酒,也不用加糖來調色,只需用幾味中草藥及香料與肉同煮即可。這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堪稱一絕,也算是南鄭人的一個首創,體現了一方一域的民風民俗。

略陽灰攪團


漢中灰攪團是略陽人待客的常用食品,為地方獨有風味小吃。攪團顧名思義,為面攪成的漿糊,為當地家中主婦的必備技能。

做法:把灶膛里的冷硬柴灰,用細蘿篩過,一碗細灰一碗去皮包穀顆,攪勻泡在冷水裡,約10個小時左右,包穀顆微現綠,用清水洗去柴灰。把包穀粒放在手磨上磨成漿,再倒人鍋中急火加溫並用擀杖按一定方向均勻攪拌,邊攪邊點開水,直到能用擀杖提起扯長絲不斷,像皮筋狀,涼冷就可食用了。灰攪團切成細條涼拌,有嚼頭,燴上吃,滑口鮮嫩,若切成薄片,同肉混炒,去膩爽口。

黃官鹽菜


漢中黃官鹽菜的製作工藝由來以久,其風味獨特,南、北口感都能適宜,在上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工藝改進,吸納南北風味,其口感近似川味,而淡於川味,是具有代表性的巴蜀風味。


黃官鎮居民之先祖多為明代及清代初葉移民,加工鹽菜為解決冬季菜食缺少之困難,至今黃官人對飲食較為講究,仍保留著南方人的生活習俗。黃官鎮內農家每家都自備有菜罈,自己加工食用,工藝參差不齊,其主要分布黃官鎮內的河壩、水井、青龍、高石坎等村,在漢中市內的農家土特產中具有代表性。

華陽神仙豆腐


說到洋縣華陽的美食,這裡土生土長的人們會給你帶來另外一種驚喜,一個屬於大自然的饋贈。古時,當地人用一種名叫「神仙樹」的植物莖葉加工製作的特色食物——「神仙豆腐」。這種「神仙樹」學名「雙翅六道木」屬於忍冬科六道木屬的灌木類植物。

「神仙豆腐」使用天然植物作為原材料,做法質樸簡單,無任何添加,質感滑溜,入口清涼,味道微苦,通常切成細絲狀,佐以食醋、辣椒油等香辛料拌勻。味道麻辣酸香,輕快爽口,可謂「只品神仙,不見豆腐!」。「神仙豆腐」原本屬於南方廣西、湖南一帶的常備食物,因華陽所處獨特的地理位置環境和歷史變遷,「神仙豆腐」就在此安家落戶。

黎坪八大碗


黎坪八大碗,是遠近聞名的菜肴,注重營養與口味,更注重葷素的合理搭配。形成了咸鮮、酸辣、鮮香的口味特點,以脆嫩、清爽、酥爛、軟糯適中、質感鮮明為特點。


最早的八大碗以豬肉為主,而且幾乎碗碗全是肉。通常一桌八大碗要用掉六斤多肉,每個碗放八片或八塊肉。如:條子肉、方塊肉、米粉肉、蒸臘腸、蒸血丸子、蒸土雞、蒸酥肉、臘瓤腸、蒸臘肉排骨、排骨燉蓮藕、蒸燜野味等。體現出的是宴請者家底之殷實,待人之厚道。講究的是實惠、解饞。吃席時再配以大碗喝酒,那種豪爽、那種酣暢淋漓的場景,往往會給吃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沒吃過的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八大碗雖然碗碗不離肉,但工藝做法有別,墊底的輔菜也不相同,用的都是當地的土特產,如紅薯、土豆、干竹筍、干四季豆、香菇、木耳、豆腐、紅白蘿蔔等。

黎坪八大碗菜品具有香濃味厚、咸鮮酸辣的口味特點。如果您有幸到黎坪,一定記得嘗嘗。

洋芋夾夾


最早出自與洋縣,名曰「後悔餅」用料易備,製作簡單,外表黃脆,肉瓤軟嫩,味道鮮咸而略甜,價格低廉,因而一千多年來經久不衰。

其製作方法是,把紅薯(後來常用土豆)洗凈,用鍤子鍤成絲條,加上大米粉、五香粉、精鹽,攪成稠糊狀,舀入中間突起的鐵制漏勺里,放進油鍋炸黃撈出即可。邊炸邊賣邊吃,吃過的人,都說不後悔。


若有遺漏

請下方評論區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dn8N2wB8g2yegNDxJ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