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六大主產區小麥托市全面啟動 托市價格「只升不降」預期不再

2019-07-26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北京報道

「今年小麥實現恢復性增產,產量和質量均遠超去年。當前,全國六大小麥主產區托市預案已全部啟動。而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今年小麥收購進度要明顯快於去年同期。」7月25日,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柴寧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今年符合托市收購條件的小麥數量較多,市場化收購或將無力消化龐大的供應。」因此柴寧預計,今年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數量將超過2000萬噸,差不多是去年(234萬噸)的9倍,創下歷史新高。

而在採訪中也有種糧大戶向本報記者證實,今年小麥單產增幅較多,收入也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小麥產量將在13106萬噸,比2018年增加266.7萬噸,增長2.1%。一般國家統計局以小麥產量常年商品率70%推算當年的小麥商品量,照此測算,今年小麥商品量將在9174萬噸。

不過,「雖然今年國產小麥再次迎來了豐收,但我國依舊需要進口數百萬噸的國外優質小麥,以彌補國內優質小麥的巨大缺口。」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孫昊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據他預測,今年我國小麥進口量還會保持在350萬噸左右,與去年基本相同。

產量恢復性增長

2019年主產區小麥單產及品質提高,預計產量較去年出現恢復性增長。

農業農村部預測,今年小麥產量為1.3億噸,按照70%的商品糧來計算,今年小麥商品糧在9000萬噸以上,供應很充足。

「今年的新麥品質普遍較好,但需求端表現偏弱,導致主產區小麥市場價格『高開低走』,並跌至托市收購價格以下水平。」柴寧說,受小麥豐產預期影響,預計今年小麥購銷市場將呈現「市場為主、托市為輔」收購格局。

國家糧食儲備局7月18日下發通知,同意自7月19日起在河北省內符合條件的相關地區啟動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河北是今年第六個啟動小麥托市收購的主產省,此前安徽、江蘇、河南、湖北、山東已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至此,全國六大小麥托市收購的主產省全部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

國家糧食儲備局日前下發的《關於做好2019年夏季糧油收購工作的通知》規定,當糧食市場收購價格持續3天低於國家公布的最低收購價格時,才能啟動托市收購。有效發揮政策性收購的托底作用,避免「麥賤傷農」,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按照有關部門規定,2019年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1.12元/斤。「這較去年下調了3分錢,這是小麥托市底價連續兩年下調,價格下調改變了托市價格『只升不降』的市場預期。」孫昊說。

今年市場收購價格偏低,對不同主體影響也各有不同。「對種糧戶來說,儘管今年的小麥收購價格低於往年,但產量和品質雙雙提升,因此農民整體的售糧收入有望保持平穩略增;對於麵粉加工企業來說,今年整體表現為市場優質糧源充足,原料採購成本降低,企業加工利潤出現回升;對於貿易商來說,今年是比較困難的一年,因為今年各地小麥產量質量雙優,小麥跨區流通量大幅減少,貿易商利潤空間受到明顯壓縮」。柴寧說,市場收購、消費不足、優質優價將成為今年小麥市場的特徵。

對此,孫昊也認為,生產者、貿易商能否提供適銷對路的小麥,滿足下游加工企業的實際需要,賣上好價錢,進而豐產增收。

仍需進口數百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2019年國產小麥迎來了豐收,但我國依舊還需要進口數百萬噸的小麥。

「今年我國優質專用小麥產量大幅增加,但是隨著需求的增加,完全滿足烘焙配麥需求的小麥數量仍然需要一定數量的進口補充。」柴寧說,我國進口的小麥主要是優質強弱筋小麥,用於烘焙等配麥使用。

事實上,我國每年都會進口數百萬噸的優質小麥,主要用途是用作調節國內小麥供需缺口。根據糧食部門測算,當前,我國對優質強筋小麥的需求量在600萬噸至800萬噸,但依照我國當前的生產能力僅在250萬噸到450萬噸,存在一定的供給缺口,因此必須依靠進口來填補。

「2019年我國小麥進口量應該會保持在400萬噸以下,和我國本年度新產小麥總量13000萬噸以上相比,占比很小。」孫昊說,今年我國還不會完全開放小麥進口市場。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麥進口量同比下降,累計進口總量為176萬噸。

「今年我國進口小麥所占比例若控制在3%左右,那麼今年我國小麥消費自給率達到97%,與過去多年我國小麥消費自給率98%相比,依然還處於一個非常安全的範疇。」孫昊稱,像小麥、稻穀和玉米這樣的口糧作物必須要以國產糧食為主,進口糧食只能作為調節餘缺來使用。

據悉,在小麥進口方面,我國一直採取嚴格的配額制度,以此來保護國內小麥市場不會受到進口低價小麥所帶來的衝擊。

因此,柴寧建議穩定托市收購力度,對達標小麥按照托市價格放開收購,加強專用小麥產需有效對接,大力發展小麥食品深加工產業,以滿足差異化消費需要拉動生產端產能調整。

在回應我國小麥供需結構存在不平衡的矛盾時,孫昊認為,這主要表現在滿足饅頭、麵條加工製作需要的普通小麥供應充裕,滿足麵包、餅乾、糕點加工製作需要優質專用小麥供應不足,尤其是在居民消費升級背景下優質小麥「產不足需」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明顯。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岩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c4XLmwB8g2yegNDK-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