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故事 | 那一年臘月,疫情傳入煙台,一度讓全城陷入恐慌

2020-01-30   天下新鮮事

1911年的1月7日,也就是農曆己酉年的臘月初七,第二天就是臘八節了,一個令人驚悚的消息迅速傳遍了煙台:東北發生鼠疫了。

這個消息讓與東北大連隔海相望的煙台人膽寒,因為煙台已經不止一次經歷過這樣的打擊了:在1907年朝鮮發生瘟疫時,疫情就曾蔓延到煙台境內。

突如其來的肺鼠疫災害,從俄國西伯利亞的邊境小鎮達烏里亞經滿洲里、沿中東鐵路傳入中國東北。這是東北地區的第一次鼠疫大流行,也是近代中國的首次大規模肺鼠疫災害。

這場疫情的爆發,是由於俄國強行驅逐其境內的染疫華工回國引起的。俄國出於私利,不及時阻斷其管轄的「中東鐵路」交通,任由疫源經由鐵路流行東北腹地,造成疫情迅速蔓延。


1910-1911年「東北大鼠疫」資料圖


自清末東北開發以後,每年都有幾萬山東人闖關東或到俄國遠東地區,所以煙台與東北的大連、旅順之間的人員往來非常密切,從東北回來的人很可能會將病菌帶到煙台,並經煙台蔓延山東。煙台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在東海關監督的主持之下,煙台港仿效上海港防疫條例,緊急制定了煙台防疫條例,要求將來自大連、旅順的旅客一律隔離一周,待檢驗無異後方可上岸放行。而且對貨物進港也是嚴格檢查,一時間人心惶惶,大有封港的勢頭。

具體負責執行檢疫職責的是東海關稅務司。各國駐煙台領事館均執行了這一規定,唯有日本駐煙台領事頻頻向東海關稅務司發出照會,抗議嚴格的隔離及檢查。

為什麼日本人會有如此舉動呢?因為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取代俄國控制了遼東半島的南部,日本在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擁有大量的利益,煙台港的封鎖對日本來講意味著經濟利益的損失。

然而,日本領事的照會被東海關稅務司屢屢拒絕,稅務司明確告知:嚴格執行防疫條例不僅是對煙台負責,還是對整個山東負責。

在這次瘟疫中,死亡發生最多的地方恰恰是港口檢疫機關。

1月26日,一批大約700人的來自大連的旅客被關押在臨時設置的隔離營中。這其中,大約有100名商人,在煙台商會的請求下,根據政府的命令,第二天被無條件釋放。

剩下這些,主要是苦力,政府給其提供良好的衣、食、住環境,條件就是被要求留下來,度過一周的隔離期。這些苦力樂得如此。

但是,就在第二天,瘟疫在這些人中間爆發了。這600名左右的苦力屍枕狼藉。

在輿論的壓力下,當局將剩餘的苦力放出,這些可能已經傳染病毒的人,飛奔回鄉,卻成為了當地病毒源。

隔離檢疫持續了4個多月,到4月份,疫情基本穩定下來,直到1911年5月初,青島港解除警報後,煙台才逐漸放鬆對遼東半島方向來船的檢查。

此後,檢疫制度延續下來,設立了東海關檢疫醫院。

正是由於煙台行政當局和東海關的密切配合、積極應對,才使這一場導致近6萬中國人罹難的鼠疫,在山東被遏制在了最小的範圍之內。

即便如此,當時煙台5萬居民中,仍有2000人在此次災難中殞命。其中,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在隔離區。

在當年度的貿易年度報告中,時任稅務司安文指出,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是導致疾病流行的主因。

文 / 李軍

原文發表於《煙台晚報煙台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