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位專家學者齊聚尤溪,就為了這件事

2019-12-05     福建微尤溪

12月2日-5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三明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在尤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古建、文物、文化遺產研究、高校、新聞傳播等多個領域的1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朱熹誕生地,探索古村落保護和發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為古村落保護和發展出謀劃策。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運華,中國民協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萬建中,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來文,三明學院校長潘玉騰,縣委書記楊永生出席論壇開幕式。

邱運華指出:中華文明的基礎、搖籃和載體存在於中華廣闊大地的古村落中,這些村落蘊含著世代傳承的民風民俗,傳續著各個民族的文化DNA,是不可再生和無以替代的歷史文化遺產。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重要資源,重要抓手。我們要深入研究古村落保護和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保護區建設的關係,從學術研究和工作實踐等不同層面努力探索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新模式,在系統梳理古村落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整合、融匯、轉化、傳播等多種手段,有效地促進古村落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路子,使古老的村落成為展示中國風範、中國氣派、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

王來文表示,2013年以來中國民協已相繼在我省召開了四次的中國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對我省古村落文化的保護髮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新時代賦予了我們古鎮古村落保護髮展的新使命,我們要持續對古建築、古村落的現狀建立相關的檔案,努力實現文化留根、歷史留脈、保護留魄,講好中國故事、福建故事,貢獻福建力量。

楊永生在致辭中代表縣委縣政府對此次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楊永生介紹說,尤溪是底蘊厚重的千年古縣,休閒度假的旅遊新縣,資源富饒的生態綠城,投資興業的希望之城。近年來,尤溪以創建「我家在景區」為契機,推進傳統村落保護與旅遊、農業、文化、體育等跨界融合,有效激活鄉村活力、帶動旅遊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我們將以這次高峰論壇為契機,學習借鑑兄弟省市的好經驗、好做法,持續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充分挖掘、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

潘玉騰在致辭中介紹了三明學院及建築工程學院發展情況。

縣領導張文靜、林翠玲、紀優梓、蔡曉斌參加開幕式。

論壇上,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李永革,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瀋陽,上海大學教授、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羅宏才,清華同衡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傳統村落所所長孫娜,浙江工業大學副教授孫以棟,古建文化專家付倞等6位專家先後作主旨發言。此外,與會專家學者還圍繞本次論壇主題:古村落中的古厝保護,古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古村落保護中的民俗文化展開交流討論,並為古村落發展獻計獻策。

論壇期間,與會人員實地考察了朱子文化園、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洋中鎮桂峰村、梅仙鎮大福圳民居和經通古民居群。

近年來,我縣立足豐富的傳統村落資源,積極探索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新路徑,助力鄉村振興,為「記住鄉愁」、傳承歷史文化發揮應有的作用。截止目前,全縣共有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洋中鎮桂峰村)、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台溪鄉書京村)、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19個省級傳統村落、14個市級傳統村落。共有經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確認的文物點691處,縣博物館館藏文物2124件。

山鄉奇構 閩中土堡

尤溪,地處福建中部,是福建省縣域面積第二大縣,地大物博,人文薈萃。在尤溪的山間盆地、溪流階地、山中台地、田邊田中、星星點點地現存著120多座各種構築類型的土堡和十幾座含有土堡元素的大型莊園防禦性建築。

光裕堡

聚奎堡

這些土堡大的占地萬餘平方米,小的占地幾十平方米。據縣誌和當地各姓族譜記載,以及實地勘察表明,尤溪土堡始出於宋代,明代流傳,清代盛行,民國初終結。

尤溪土堡是我國防禦性鄉土建築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特殊的地理環境、特殊的社會形態、特殊的生產、生活空間中所產生出的防禦性鄉土建築。

土堡

YOUXI TUBAO

尤溪土堡

茂荊堡

茂荊堡位於台溪鄉蓋竹村,坐東向西,由堡前小橋、小道、水田、高台階、堡門、前樓、多重天井、廂房及閣樓、書齋、正堂、雙重護厝、後花台、階梯式跑馬道、糧倉、牲口欄、廁所、碾坊、逃生暗道,一進兩堂、雙橫屋、一閣樓、一花台、一跑馬道、二書齋等組成。主堂面闊5間,進深8柱,護厝面闊11—13間,為穿斗式結構,單檐懸山頂。

茂荊堡始建於清光緒八年(1869),完工於光緒十一年(1885),3年告竣。木、石、土構建築,總平面前方後弧,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台基為塊石壘砌、地面為三合土和泥土、牆體為生土夯築,梁架、椽子、脊檁等全部採用木構築。陳氏族譜和正堂神龕處鎮宅牌記載:「光緒八年,乙酉八月初七鼎建上樑」。為福建罕見的中大型防禦性民居木土石構建築。

台溪蓋竹茂荊堡-尤溪梁文斌

2010年12月13日,尤溪縣人民政府公布茂荊堡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茂荊堡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台溪鄉蓋竹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建村列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台溪鄉書京村土堡群

書京土堡群位於台溪鄉書京村,由光裕堡和瑞慶堡組成。均為依山構建,前低後高為特點,由堡前高台階、高堡牆、堡門、下堂、中天井、廂房、正堂、護厝、書院和書樓、後花台、跑馬道、碉式角樓等組成。

書京土堡群全景

光裕堡建於清道光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主體建築面闊7間、進深8柱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瑞慶堡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主體建築面闊5間,進深8柱,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台基以亂毛石壘砌、地板、梁架、椽瓦、正脊等全部採用杉木構築,穿斗式結構,單檐懸山頂。兩包門額上陰刻銘文:「「道光三十年(1850年)梅月吉」和「大清光緒六年(1880年)瑞慶堂春」。為福建少見的清代堡居類建築。

2010年12月13日,尤溪縣人民政府公布書京土堡群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書京土堡群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台溪鄉書京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建村列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聚奎堡

聚奎堡位於中仙鄉西華村,又名「寺坂寨」、「聚奎堂」,堡坐東向西 ,平面呈橫向長方形,通面闊 57米,通進深60餘米,總建築面積6552 平方米。中軸線上由東向西走依次建有:露坪、山門、前樓、天井、下堂、天井、廂房、中堂、天井、扶樓、後堂、護厝、跑馬道、碉式角樓等。堂與護厝之間再辟天井由過水亭互通。堡內有大小房間二百餘間,水井5個,藏物窖2個,射擊孔60個,瞭望窗80個,主體建築面闊5間,進深7柱,為穿斗式結構、懸山頂。

該堡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非常注重堡內防火設施的構築,用福州地區民居中的「駝峰式」和「風字式」高大封火牆,縱橫交錯將主堂屋與護厝間隔離開,同時還在牆與牆之間的門廊處,堆放土坯磚,以及時堵塞門洞,防止「火龍」亂串,殃及整座土堡。選址、設計別出心裁,選材用料另闢蹊徑,良好的防火設施,豐富的文化內涵都值得說明。

省級文保單位-聚奎堡 尤溪梁文斌

2000年1月25日,尤溪縣人民政府公布聚奎堡為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月2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聚奎堡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逢春堡

尤溪縣溪尾鄉莘田村有一座大土堡名逢春堡。它坐落在逢春村水尾山侖頂上,山坡陡峭,綠樹成蔭。堡屋始建於1779年,占地五千平方米,堡內建有三堂五棟十八廳560個房間,堡牆厚度達9米,現存主寨一廳等部分建築,在當地可稱之最,堡的主人名黃廷貺[kuàng]。2010年12月逢春堡被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昇平堡

昇平堡,位於新陽鎮上地村邊的群山合圍中的一座相對獨立的山崗上,平面呈長方凸角,該堡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

圖片來源:阿奇的鄉村行走時光(網易博客)

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堡前彎曲山道、前水田及超大型禾坪、主堡門、輔堡門、堡牆、前樓、中天井、廂房、主堂、戲樓、階級狀跑馬道、對角碉式角樓等。門額用花崗岩倭角條石橫嵌至牆體內,上陰刻楷書「昇平堡」。

蓮花堡

蓮花堡,位於尤溪縣梅仙鎮汶潭村中部,該堡坐東向西;平面呈方形凸角,占地面積1250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980平方米。清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年)由周氏宗親創建。

中軸線上由東向西走依次建有:前空坪、護堡壕、堡門、中天井、樓式糧倉、祖堂、扶樓、廚房、碉式角樓等。主體建築面闊7間、進深8柱,為穿斗式結構、懸山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DA MEI YOU XI

玉井坊鄭氏大厝

玉井坊鄭氏大厝,位於福建省尤溪縣西濱鎮厚豐村西300米。始建於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方形圓角,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特點:體量大、樓層高、結構複雜、功能齊全、裝飾精美。由院前石鋪空坪、門庭聯外圍牆、內空坪、內門庭聯內圍牆、正堂、後樓(祖堂)、廂房、書齋、繡樓、附院、護厝、碉式角樓等構成。

尤溪縣玉井坊鄭氏大厝(全景)

規模:三進主院落、一進附院落、護厝,均設有三層,共有房間108個,書齋(書樓)6個,錢庫2個,武庫2個,糧倉4個,契約庫1個,逃生暗房4間,廚房10間,公共廁所1處,花台1處,防禦性的碉式角樓1座。木結構,穿斗式懸山頂。清嘉慶、光緒年間曾修葺過。雕樑畫棟的鄭氏大厝,栩栩如生的歷史典故、戲曲人物、瑞獸禽鳥、花卉仙草、五顏六色的灰塑和壁畫至今鮮艷奪目,裝修裝飾工藝十分精湛,是典型的閩中大型樓類特色鄉土建築,為福建及周邊地區罕見,其布局、結構複雜,高樓層設計,多建築文化信息,為研究我國南方特色民居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2001年1月2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玉井坊鄭氏大厝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國務院公布玉井坊鄭氏大厝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西濱鎮厚豐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建村列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桂峰村

桂峰,歷史上曾名桂嶺,又叫嶺頭、蔡嶺,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孫蔡長,於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以來,繁衍生息著清一色的蔡姓人氏,迄今已有760多年歷史。即始建於宋元,盛於明清。許多專家學者到桂峰考察後,評價桂峰「厝厝均有文化,滿街都是歷史」。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桂峰

整個村莊依山就勢分布於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全村建築總面積2.6萬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現存有蔡氏祖廟、蔡氏宗祠、石獅厝、樓坪廳等明、清典型古建築39座,構成了桂峰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是我省古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桂峰以耕讀傳家,尤其崇文尚學,歷代儒風不衰,幾乎厝厝有書齋、書房。亦儒亦官亦商的傳統文化還在潛移默化對後輩產生著影響。據記載:明、清兩代中進士者3名、中舉人者12名、中秀才者多達412名,為當地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桂峰獨特的理學文化、建築文化、姓氏文化、地理文化。

2003年1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07年5月31日,國家建設部、文化部等公布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洋中鎮桂峰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建村列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大美尤溪

感受南溪書院的古韻綿長;

觸摸桂峰古居的青磚黛瓦;

傾聽台溪古堡的攻防歲月......

「閩中明珠」尤溪正盛裝以待,

迎接四海賓朋的到來!

來源:尤溪縣融媒體中心官方微信 福建微尤溪

轉載請註明出處 否則視為侵權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有望漲5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UkN1m4BMH2_cNUg-ao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