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的大小各縣,我比較喜歡石家莊的井陘礦區,這裡有厚重的歷史文化,這裡有多彩的自然風光,這裡有讓世人稱頌的紅色故事,這裡還有讓人戀鄉戀土戀自然的情懷。
多次來到礦區,這個隱藏在太行深處的石頭城,從被光陰打磨的光溜溜的石頭小道上還依稀找得到秦皇古驛道的風采,悠悠千年難抹去的古道輝煌印痕。
多次來到礦區,為了採摘這太行深處名為「昊源」的紅蘋果,我打內心深處認為這全紅的紅富士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無公害果。
多次來到礦區,找尋我內心深處的那一份熱切的鄉愁,是田園、是牧歌、是兒提時代的記憶,這裡的自然與寧靜像極了我的家鄉。
但過去的經年間,我每一次離開礦區,每次走在顛簸不止的縣級公路上,看到因礦山開採而導致的環境破敗而又多次心痛心傷不已。
分別不到兩年的時間,再一次來到礦區,發現路變順通了,山變綠多了,過去黑黑的礦區不見了。
花香飄香季,天涼好迎秋,我們一行驅車停靠在礦區一個名叫張家井的路邊休閒觀景台,俯瞰兩側群山,綠意叢叢,多達百畝的花海景觀鋪陳眼前。孔雀草、波斯菊、金雞菊、石竹等20餘種花卉次第開放,花海中「景行礦區」四個花卉組成的大字依稀可見。
摸擬建設成過去時生產隊時工作場景的「三官山生產隊景觀」,老房老屋老街景,糧倉和窯洞,院內的水車和石碾讓人找到了過往的歡樂歲月。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贊,井陘礦區變了,昔日黑乎乎的礦區今天變得如此多彩,離開兩個月您也許找不到家門。
井陘礦區真的變了,紅色的礦區更紅,礦區的紅色印跡在晉察冀邊區的抗日史冊上留下了一筆筆濃墨重彩。
---遠望春光鎮日陰,太行高聳氣森森。忠肝不灑中原淚,壯志堅持北伐心。百戰新師驚賊膽,三年苦鬥獻吾身。從來燕趙多豪傑,驅逐倭兒共一樽。——朱德《太行春感》
一路從石家莊出發經井陘縣進入礦區,兩縣區交界處最顯眼的就是公路左側的礦區製作的巨型浮雕。人說,這是礦區的文化標識。一塊塊浮雕訴說著一個個故事,一段段文字記載了礦區人民為新中國成長做出的貢獻,一個個符號記載了礦區人民戰天鬥地帶來的生態變遷。
礦區是革命老區,從第一個支部的建立到與白色恐怖歲月的抗爭;從段氏礦山的開挖到德、日侵略者對礦藏的瘋狂掠奪;從井陘、正豐兩礦工人的罷工鬥爭到傳承世界的以正太鐵路和井陘煤礦為主戰場的百團大戰的歷史偉績。
礦區的紅色印跡在晉察冀邊區的抗日史冊上留下了一筆筆濃墨重彩。
解放前,礦區的煤礦工人面對日本慘無人道的統治,他們不甘心做亡國奴,為了民族利益,與侵略者展開殊死鬥爭;1947年4月,井陘煤礦解放,飽經劫掠的礦山回到人民手中,煤礦恢復生產,煤炭資源不斷運往平山縣的兵工廠、井陘縣的微水發電廠和供正太鐵路的鐵路機車使用,支援解放石家莊和太原戰役,為解放戰爭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歷史不可磨滅,人民不會忘記礦區幾代人的豐功偉績。
在礦區,最值得一看的紅色古蹟還有一座大橋。
它坐落在賈莊古鎮之中,說其是橋,但它更是一道保存完好的渡槽。遠看一槽飛架,高聳在天,近聽藍天白雲之下,五星紅旗獵獵飛舞。
深褐色的橋身記載了歷史的斑駁,今天依然清晰地看到一條條讓人熱血奔騰的巨幅標語。
大橋全長130米,主橋高13米,共14孔,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大橋於1968年11月26日開工建設,1969年3月31日竣工,是向祖國獻禮的大項目。它不僅僅是一個水利項目,澆灌了全村400多畝土地,一塊塊青石壘砌了老百姓的希望,也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識。
井陘礦區承載了太行山區厚重的工業發展歷史,它不僅是一座伴隨著中國近代工業興起而成長的百年工礦區,也是今天深度挖掘工業文明、紅色文化、自然人文景觀等旅遊資源的 「太行山旅遊精品版」
---太行兒女拋頭顱、灑熱血,每一個胸膛都是一堵抵禦外侮的牆;他們用兩代人、幾十年,生命燃起鬥爭的火焰,血肉鋪就勝利的道路。太行兒女用生命捍衛家鄉的安康,他們用生命、用血一樣的色彩,寫下對家的忠誠。
井陘礦區是有資源的,焦煤開採己有百年歷史。1912年段祺瑞應邀入股辦礦。他吸收了閻錫山、吳霖森等十餘位軍閥紳商入股,成立了正豐煤礦股份公司。
正豐礦的創建,客觀上推動了石家莊一帶近現代文明的進程。人們開始了解並掌握使用電燈、電話、火車、汽車、蒸汽絞車、機械提升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力,催生了一大批產業工人大軍。
井陘礦區因處於太行山脈地區,礦產資源較豐富。列入國家和省級資源統計的礦產近十種。區域內儲量最大的礦產資源是石灰岩,己探明的儲量達3.9億噸。焦煤儲量為2.5億噸,可采量為1.65億噸。硫鐵礦石、鋁礬土礦石儲量均在0.1億噸左右。
不提解放前,近年來井陘礦區最輝煌的時候,至2003年底,有5家地方國營煤礦、13家鄉鎮地方煤礦、11家採石廠全部具備合法的採礦資質。
寫礦區工業這篇文章,開篇必是段家樓,「段家樓」 不僅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傳奇,更是一部鮮活的愛國主義教材。這是一座占地面積達16萬平方米,具有西洋建築風格的建築群。建於1913年,跨度近百年,就像一本教課書生動地展現了時代的變遷。
段家樓由我國近代十大軍閥之首、北洋政府總理兼陸軍總長段祺瑞於1913年投巨資興建,主要包括總理辦公大樓、小姐樓、公子樓、小偏樓、高級職員住宅、煤師院等。
說起段家樓,不僅僅記載了礦區的工業史,也是建築只上的一頁重要文獻。
先有正豐礦後有段家樓,近代「北洋三傑」之首王士珍,聯絡段祺瑞等集資成立正豐煤礦,段祺瑞的弟弟段祺勛和長子段宏業先後擔任公司總經理。
一座段家樓,百年辛酸史。段家樓讓人沉思,讓人回顧,讓人欣賞,讓人品味。
從建築學來說,就連梁思成先生來看段家樓,依然交口稱讚。
段家樓及其建築群設計科學、做工精細、結構巧妙,是華北地區不可多得的西洋建築風格與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完美結合的建築藝術珍品。
建築物周邊古柏參天,花壇、綠地、甬道、長廊環抱,組成了一幅極為美麗的花園景觀,「歐式風格」、「豪門典範」,這樣的建築群是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華北地區稱最。
來到段家樓,青石平台上的龍鳳觀日亭,還有坐落在整個園子中軸線上的小姐樓,總經理辦公大樓等建築,在德式風格建築中融入了一個大家族的沉穩恢弘。
細閱段家樓,這裡有好多的奇特之處。龍鳳觀日亭上,涼亭的頂部除了傳統磚雕外,還有四尊北洋士兵的磚雕,「屋脊走獸北洋兵」是段家樓群的四奇之一。 佇立在亭子最高處,似乎是在居高臨下地守衛著整座建築。
段祺瑞胞弟段祺勛專為自己7歲女兒所建的小姐樓最為奢華,小樓為了取暖,樓內裝有漢白玉雕花壁爐和精美瓷磚壁爐,還安裝了從德國進口的暖氣設備,歷經百年的暖氣取暖功能卻不減當年。
小樓到了盛夏時節,室外酷暑難耐,室內卻相當舒爽,這是因為牆體上設置的通風氣眼把從地道抽取的涼風傳送到室內流通,這種設計讓今天的設計師自嘆不如。
段家樓內奇景眾多,近百米的葡萄架長廊,將居住區域和辦公區域自然分割開來。
德式鑄鐵工藝保險柜是段家樓鎮樓之寶之一,保險柜配有四把鎖,兩明兩暗,只有四個財務管理人員同時到場操作才能打開,為這保險柜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辦公樓內的地道口通著段家樓地下長達5556米的地道。當年段家花重金請德國專家設計、修建整個樓群時,考慮到戰亂避難、機密、物資儲藏等需要,在地下8至12米深處修建暗道,將總經理辦公大樓、公子樓、鳳山火車站、正豐礦廠區辦公大樓等主要建築相連通。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段氏家族屢次藉助地道成功脫險。1929年煤礦工人大罷工圍堵段家樓時,裡面的人就是從地道抵達鳳山火車站,逃往石家莊的。因保密要求非常嚴格,這隱蔽的「地下長城」直到1969年才被發現,有些暗道入口在1983年拆除舊建築時才重見天日。而通風口設在哪裡,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清風習習中,我們佇立在葡萄長廊這下,遠方是乳黃色的小樓。沉靜之下,我們沉思那段短暫而凝重的歷史;回顧正豐煤礦曾經輝煌的過去;欣賞中西合璧完美結合的建築藝術;品味段家樓主人驕奢無度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的酸甜苦辣。
一座樓,一本書,一段歷史,一個永恆的話題。
段家樓經歷了烽火連天的歲月,解放後的段家樓作過礦務局辦公樓、職工培訓活動中心。
今天,段家樓正豐礦工業建築群成為國家級文保單位、省級工業旅遊示範景區,2018年又加入中國工業旅遊產業聯合體,並被列入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段家樓正豐礦項目作為第五屆市旅發大會的重要觀摩點之一,總投資2.1億元進行環境與景觀提升,包含建築外立面改造、夜景亮化、景觀遊園建設、道路交通環境改善、停車場的修建、公共服務設施的投放與更新等6大項內容。
當年的騰達與榮耀,在提升修復後的段家樓中隱約可見。
以段家樓為點,礦區在今天已把文旅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的重要一環,深度挖掘工業文明、紅色文化、自然人文景觀等旅遊資源,全力打造「太行山旅遊精品版」。
礦區是綠色的,這裡讓城裡人找到了源自天然的健康
-----豐收的季節紅心激盪,金黃色的九月和諧安詳。 回首往昔崢嶸歲月惆悵,山河破碎怎不百轉柔腸! 多少先烈浴血蹈火赴湯, 幾十年轉戰將鬼魅滌盪;在即將到來的紅色十月莊嚴,一個健康的大寫中國屹立東方。這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度,這是勤勞智慧的泱泱之邦。
正如我多次來到礦區一樣,許多和我一們嚮往健康生活的城裡人為著礦區的綠色食品而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昊源蘋果」。
我們來到天戶峪,這是河北農業大學李保國的老師馬寶琨老教授在這裡搞的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基地,馬老師和他的弟子們依託這裡的良好資源,成功自主研發出優良紅富士品種『天紅1號』『天紅2號』,出產的「昊源」牌蘋果因形狀美觀、色澤艷麗、口感脆爽、富含多種礦物質,多次榮獲國家級「金獎」和「果王」稱號。
作為作為第五屆市旅發大會的重要觀摩點之一,天戶峪田園綜合體項目以「昊源」蘋果品牌為內核,深耕蘋果產業故事,創新運營模式,帶動盤活鄉村自然、人文資源,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打造石家莊農旅康養融合創新示範項目,成為以全域旅遊開發帶動鄉村振興的典型範例。
從高處看去,清涼山下,這裡就是萬畝果品基地了。據介紹,天戶峪田園綜合體項目總投資10億元,總占地15000畝,首開區占地2289.75畝,含4個鄉村聚落組團。
規劃片區內置入大地花海、研學營地、種植示範、四季果園、親子綠樂園、田園社區、文旅鄉村、理想村八大業態板塊,重點以農業民生為基礎,文旅產品引爆為核心,社區營造為探索,為廣大遊客提供青年國際雙創中心、鄉村風物館、叢林餐廳、萱草書屋、螞蟻集市、花海等一系列優質文旅產品。
天戶峪蘋果和衍生的蘋果釀、蘋果醋、蘋果糖等一系列特色食品。可以讓您品嘗到舌尖上的天戶峪,把鄉村風味裝進行囊。
在幽靜雅致中體味田園,在綠色健康中收納山野風情,礦區最吸引人的地方,原生態也是之最吧。
礦區是有文化的,挖潛其豐厚的內涵,是後來人的責任與擔當。
--- 君不聞礦區速度驚寰宇, 君不見日新月異建設忙, 君不聞鶯歌笑語遍神州, 君不見國強民富乾坤朗。
書中寫「阡陌交錯、曲徑通幽」;鏡頭看「山清水秀,古樸自然」;心中悟「風景怡心,情趣盎然,好一派田園風光。」
說起礦區文化的表征符號,不可不提的就是古色古香的賈莊村,這裡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讓人仿佛穿越歷史時空。
太行商埠,賈莊為最,這是過去就是北方的「清明上河圖」。
這裡自古便為冀晉通衢的咽喉要道,商賈雲集之地。據記載,800年前的北宋末期,賈莊已經是商賈重地,到了清末民初,這裡工商業字號發展到了60多家。
賈莊是古色古香的,朝陽閣中的歷代碑刻不經意地告訴您這裡不僅有秦皇古驛道的綿綿遺風,還有女皇武則天的豪氣與狂野;不僅記錄了商賈流動的文化記憶,還有物質化的痕跡流傳。
賈莊不大,這裡有集五朝建築為一體、佛道儒為一家的明代朝陽閣;還有「蘇氏家廟」「仉爺廟」「石山狐仙廟」「全神廟」及金面金身的「關帝聖君」廟等;賈莊村現存有與秦皇古驛道齊名的「北閣」,還有通往山西的必經之所的「西閣」; 這裡有逾千年的唐槐、宋槐、梓樹,還有散落在山林間的橋樑、涼亭、民居。
特別是近代和解放前後的賈莊,處處是文物。有榆林河伏擊戰遺址、有抗戰時期的炮台,還有染坊、缸房、皮房、小爐匠等小手工及作坊等等。
作為第五屆石家莊旅發大會觀摩點,礦區通過對賈莊古鎮的改造提升,再現古商道重要節點的歷史風貌,徹底激活歷史文化元素,讓歷史和傳統文化變得可感知、可觸摸、可親近、可體驗、可融入。
千年古鎮商業風貌,可否再現文化的「靈魂」?
據介紹,賈莊古鎮項目總投資18.7億元,正在緊張地施工建設與全面升級中,1000餘座商鋪院落12條特色主題街巷將呈現於廣大遊客面前,規劃中的賈莊古鎮預計有1000戶的旅遊商業服務戶,將解決2300餘個就業崗位,很好地推動當地經濟轉型與快速發展。
礦區一行,處處見花海成片、綠樹成蔭,一幅幅美妙畫卷。
賈莊,這一座活化的原鄉博物館,即將成為城市人的新生活圈。品味傳統,追溯童年,回到最原始、最本真的年代也許在這裡您會實現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