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信息化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發展的質量。作為信息通信的基礎,5G無論是對經濟轉型還是社會生活,都至關重要。2019年,我國發放了5G商用牌照,5G生活已來。
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共建共享,力爭2020年底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5G網絡覆蓋,在各行各業推動5G應用與開發……隨著5G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數字經濟和智慧生活的新篇章正在開啟。
1 5G點亮美好生活
身份證、護照、登機牌、行李牌、繁瑣的排隊、信息核對、安檢……你在機場出行時,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手忙腳亂?隨著5G的發展和應用,人們將「優雅出行」。
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設立的部分自助值機設備上,只需註冊並錄入「人臉信息」,自助值機設備就可以智能驗證操作。
改變的不只是值機環節,在5G支撐下,信息流動將更加迅速、安全,「無感通關」將在更多領域實現。
5G代表著更高速、更大容量、更低時延的網絡。它可以讓數據傳輸和處理更快捷,連接更加充分,猶如潤物春雨,為生活注入更多可能性。
「4G時代反應時間是100毫秒,'5G+邊緣計算』則是1毫秒量級。」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5G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效率更高,決策更精準,這些將極大改變社會生活。
5G和醫療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很多城市用實踐給出了答案。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技術人員通過整合5G遠程超聲、5G急救指揮平台等多個子系統,搭建出一條「5G智慧急救綠色通道」。「急救是一場分秒必爭的生命競速,5G到來,給遠程醫療急救贏得了'加速度』。」浙大二院急診科主任張茂說。
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通過5G實現手術過程全方位清晰進行傳輸,顛覆了傳統的醫療教學。依託「5G+VR」技術,千里之外正在進行的手術「纖毫畢現」,教師、學生可以實時對特定手術部位進行標記、測量、繪製,猶如身臨現場。
在交通領域,「5G+無人駕駛」也在快速發展。記者從滴滴出行獲悉,滴滴正著手建設面向未來的智能道路基礎設施,通過5G與自動駕駛車輛的實時信息交互,提升出行安全。
智慧零售落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商業街;精準飼喂讓農業生產有了科技保障;智能信號燈緩解了城市的擁堵……因為5G的注入,很多創新正從概念走向大規模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認為,5G將為各種跨界融合和跨行業應用開發提供支撐,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全面感知、可靠傳輸、智能處理、精準決策的智能時代。
2 5G催化「製造」變「智造」
在瀋陽南郊新松機器人公司內,身穿桔黃色外衣的一台台智能機器人,進退自如,行走間還轉動著「火眼金睛」左顧右盼,將身邊的一切實時傳輸到網上。
新松機器人公司中央研究院技術人員李淳說,智能巡檢機器人可以替代工人深入到危險惡劣環境,準確收集現場信息,有效提升危險環境巡檢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如果說4G更多應用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話,那麼5G將推動產業間互聯互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說,5G未來將轉向以工業應用為主,推動構建共享共建的產業發展生態。
用理性的數據預測代替感性的經驗決策,企業運轉的作業系統和思維方式正發生質的改變,產業全鏈條的效能逐步提升。
大連冰山集團董事長紀志堅介紹,綜合運用5G等新技術的「智能工廠」大幅提高了製造效率、人均產值,降低了能耗、庫存。「5G+工業互聯」讓這家80多年的老企業煥發新生。
弔掛系統帶著布料「遊走」於各個工位,智能剪裁、整燙、包裝等環節有條不紊運行,每套西服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身份證」……在雅戈爾最新改造的智能車間,董事長李如成告訴記者,通過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製造質量和管理效率,是雅戈爾升級的不二選擇。
製造的轉型不僅依靠增量的創新。通過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疊加,量大面廣的傳統產業正向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的方向邁進。
工信部數據顯示,國內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總數超過了50家,重點平台平均連接的設備數量達到了59萬台。
「到2022年,我們將突破一批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5G+工業網際網路』的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聞庫說。
3 5G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研究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長0.5%至0.62%。在讓生活更加便捷、產業更加高效的同時,5G也為城市轉型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空間。
走進南京夫子廟,一盞盞路燈不僅可以照明,還具備WiFi、視頻監控、公共廣播、一鍵求助、工地空氣和揚塵檢測系統等10多項功能。這些路燈杆已經成為5G基站的載體,可以為所在區域提供穩定的5G信號,為城市生活注入智慧因子。
截至目前,南京市已基於路燈設施架設5G基站150座,預計到2022年,主城區主要道路路燈都將因5G成為城市「智慧幫手」。
在寧夏,銀川市與百度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人工智慧產業聚集地與智能網聯示範區;在河北,蘇寧零售雲布局雄安新區,讓零售店面因「雲上服務」而更接地氣、更聚人氣;在遼寧,借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培育新經濟新模式,老工業基地正變得「輕盈」;在深圳,隨著第15000個5G基站的開通,5G產業發展和應用落地正在加速……
越是革命性變革的技術,越將構建起協同演化、動態開放、生機勃勃的創新生態。5G看似是「一個點」,帶動的卻是「千萬面」。
有分析認為,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台機器、設備進行互聯,超過2000億個聯網傳感器產生海量數據。通過5G傳輸與互聯,這些數據將釋放巨大「魔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5G產業經濟貢獻》認為,預計2020至2025年,我國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達10.6萬億元。
「高速優質的網絡為創新提供了沃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說,5G猶如一根絲帶,將串起各行各業和城市裡的每個角落,催生創新型應用落地開花,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空間。
創新是對未來永無止境的探索,網際網路的根本就是連接與溝通。「萬物互聯」的5G,必將在開放融通中發展。
工信部表示,將一如既往地歡迎國外企業積極參與我國5G網絡建設和應用推廣,繼續深化合作,共謀5G發展和創新,共同分享我國5G發展成果。(記者張辛欣 孫飛 張泉;參與記者:石慶偉、李放、俞菀、陳毓珊)
微信編輯:山曉倩
監製:蔣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