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婚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犧牲
前些天,山叔收到一位讀者的私信:
結婚後,好像和原本的生活完全抽離了。
剛才老公下班回家,我和他說著孩子的事情,特意問:你餓嗎?
可他戴著耳機,專注地盯著手機,很久甩出一句:孩子怎麼了?
偌大的房間裡,兩人相顧無言,一片寂靜。
辭職回歸家庭後,這樣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生完寶寶,孩子要媽媽陪,從洗衣做飯照顧他的生活,到他大了接送上下幼兒園,找興趣班……
私信的最後,她問道:
難道對女人而言,婚姻就註定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犧牲嗎?
這句話,其實問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我不由想起之前知乎上的一個深夜熱帖:結婚生子後,你的生活有什麼變化?
下面的答案五花八門:
問的是婚姻里所有人,但所有高贊回答,幾乎全是女性。
有點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我們似乎早默認了:
孩子的成長里,陪伴最多的,就該是媽媽。
家庭和生活的平衡里,妥協更大的,就該是妻子。
但在我看來:
婚姻有一萬種形式,唯獨沒有一種叫「完美」。
婚姻有一萬種目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好。
而那些忠於自己的女性,最後都怎麼樣啦?
「你是什麼樣,
孩子就是什麼樣」
32歲,結婚生子後,選擇獨自一人,從東北到南方打拚。
這句話,就是在講女博士李偉的故事。
比起泥鰍鑽豆腐般不溫不火的生活,有人更願過滾燙的人生。
從哈爾濱老家來到佛山後,李偉成為了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研發副總監,是整個機器人餐廳為數不多的女工程師。
這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事業里,這個32歲的媽媽燃燒著所有的熱愛。
李偉唯一感到抱歉的,是還在上幼兒園的兒子優優-------別的媽媽上下學接送孩子的時候,她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中穿梭。
但其實,給孩子做出榜樣的,恰恰是媽媽工作上的勤奮,與人格中的獨立。
優優不會忘記,爸爸帶自己來佛山後,一家人在機器人餐廳中過生日的場景。
李偉對著睜大雙眼的兒子,詳細的解釋著他的每一個好奇。
優優是第一次在一家餐廳里看見機器人,孩子只覺得驕傲。
因為,在機器人餐廳,李偉負責的,就是地面服務機器人的開發。
這些流暢的運作里,都有媽媽的一份努力。
回去的路上,優優高興地給別的小朋友打視頻電話,發過去一個個餐廳的視頻炫耀。
在孩子心裡,比這些機器人還要炫酷的,是開發它們的超人媽媽。
在媽媽身上,他學會了理解,他告訴奶奶,即使自己想媽媽了,也要控制在下班時候給她打電話;
他學會了探索,李偉提了嘴機器人玩具,他就自己嘗試著用插片控制卡控制機械玩具,開始了人生好奇心的第一堂課;
大人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但其實他們的內心遠比你想像的要通透。
在孩子的心裡,即使媽媽不在身邊,也會帶給自己最大的力量。
她對家庭的愛,或許不是一蔬一食的照撫,或許不是朝夕相處的陪伴。
對孩子來說,那是堅強可靠的背影,是用努力和汗水去做事的榜樣。
有人說: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比起無微不至的陪伴,更重要的,是成為他堅信的榜樣。
「好的妻子,
是一個家最大的風水」
「感覺東北的男人都比較大男子主義。」
李偉這樣說,來佛山前,她的丈夫就抱著這種心態:
抱孩子這種事兒,要麼媽媽做,要麼老人做,我是一家之主,不該是我做。
這也是無數父親和丈夫的典型:
他們不是愛孩子,只是照顧孩子生活,卻不管細節,只將生活放在自己的工作交際上。
但能走長遠的關係,一定棋逢對手,旗鼓相當。
丈夫帶孩子來佛山看李偉的時候,發生過一件這樣的事。
中午,優優嘗了口最愛的西紅柿燉牛肉,不肯動筷子,要等媽媽一起吃。
不想讓兒子落空,李偉火急火燎的從公司趕回家,又從家跑回公司。
她吃得極其匆忙,路上忘繫鞋帶,硬是把腳扎了。
從那之後,李偉發現丈夫明顯變了:
周末孩子一有空,就帶他出去。
沒有特別重要的工作場合,一定會回家吃飯陪家人。
在我看來,那種念叨對方工作不看孩子,可自己不管,任由孩子放養的伴侶,才是婚姻里最大的殺手。
李偉是幸運的,參觀完機器人餐廳,丈夫深深地理解到妻子的努力與付出:
她對這份事業是如此熱愛,而這份事業,又是如此的可期。
於是他沒有怨懟,而是試著趕上對方的腳步。
既然媽媽太忙了,那爸爸要去付出更多。
比起不對等的「自我犧牲」,比起一人承受家庭的所有……那個能帶你一起成長的伴侶,才最難得。
忠於自己,最後的最後,你才能步入最好的婚姻。
高曉松說:
兩個人相互閹割,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不是好的關係。
一段好的關係,最重要的,是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
正是李偉這樣的人,讓我看見了女性身上更多的可能性:一直以來,用一種成長的姿態去面對世界。
而她也從沒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我從小就爭強好勝,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從工作開始的有些摸不著頭腦,到水到渠成的接手,李偉只用了5個月。
背後不為人道的艱辛,在熱愛面前都值得。
對她來說,最初來到碧桂園,因為一部機器人谷的宣傳片。
當時她已經拿到了別的單位的offer,但機器人谷的宣傳片徹底震撼到她:
規劃中的那個機器人谷,將一片荒地建設成一個工作生活圈,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
「如果有一天機器人餐廳可以聞名世界,那我就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李偉這樣說。
不得不提的是,碧桂園優質的企業平台和資源、宏大的市場前景,吸引著無數的年輕高科技人才,他們來自天南地北、來自各個領域。
正如32歲的李偉,離開「一眼望得清楚」的安穩生活,以一個奮鬥者的身份,實現對未來與明天的暢想。
「最終的夢想,希望把家人都接過來,在我親手參與創建的機器人谷,全家人可以生活在一起。」
或許,與機器人女工程師李偉一樣,奮鬥在機器人研發一線的工程師的終極夢想是:
和家人生活在自己建設的機器人世界裡,感受最前沿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無數個小家的故事背後,我們看見了無數人對更好生活的期盼。
如今大灣區經濟再次發力,更多人來到機器人谷,投入機器人餐廳研發。
對他們而言,奮鬥,就是人生的挑戰,就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他們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