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冬,草根堂,膽固醇開會迎粵賓
By小企9999
羊城食家張張無忌兄來廈,吃啥好突然成個難題。這次來,人家就幹著看在眼裡吃在嘴裡的公幹,估計魚蝦蟹能吃到煩。「得,要不定草根堂吧?」我這麼提議。理由是:兩廣一代的人,跟福建一樣偏好內臟,特別是豬雜和牛雜。雖沒看無忌擼過這些,我猜他至少不怕。而草根堂搞這些,拿手好戲。
蟶乾燉羊肉:每人先來一大罐湯。既符合廣東人的飲食習慣,也是福建人喜歡的模式。真巧那天立冬,用這款閩式湯水先給朋友洗洗塵。撤碗筷時眼尖的我發現,除了一位罐子裡羊肉沒動,湯喝得乾乾淨淨,另兩位的罐子裡連骨頭都沒剩。這說明,那位可能忌食羊肉;也說明,三位老廣對這湯都認可,連不吃羊肉的那位也喝光,起碼這湯不膻。
糟菜炒粉干:閩清永泰一帶的經典主食,和原產地不同,這裡燜得稍微軟一點,這樣當然會損失一些干香,不過閩清糟菜的香味也更有機會沁入粉干中。
清蒸星鰻干:這種淡乾的魚乾鹹味遠低於傳統的魚鯗(鹹魚干),無需泡水漂淡,直接下鍋蒸,魚乾中的脂肪析出即成,細嚼慢咽嘗嘗看,下酒好菜哦。
拌蟶熗:莆田小吃有一種做法發音為「熗」,做法是各種新鮮食材裹地瓜粉迅速水爆。這道溫拌菜里的蟶子大概就被那麼搞過。顏色很好看惹人食慾,可惜現時不是蟶子最佳狀態,肚子太大,吃起來不爽。
白切豬舌:這塊北方朋友稱之為「口條」的肉具有非常特別的口感,具體難以名狀。常見的做法是滷製,這裡的做法比較重視原貌的呈現,吃之前可蘸醬油,亦可辣醬。一張白紙好作畫,嗯,尼個廚師狡猾狡猾滴!
魚鯗豬尾凍:豬尾雅號「皮打皮」,肥瘦兼具,只有一條脊骨,好吃又好啃,深受喜歡吃皮的朋友們喜愛。這種家常鋁盒肉凍式的呈現,經歷過大食堂的人一看,懷舊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薑片焗豬心:豬心的肉質跟豬舌一樣,具有其他肉類無法實現的特質。姜跟這東西特別搭,能有效消減它的內臟氣。切厚塊用砂鍋焗出淋麻油,香味撲鼻,滋味豐富。
螺螄辣牛雜:「這盆幾乎都被你一個人吃掉啦!」從老闆張霖哥的這句抱怨看得出,我對這道新菜是有多愛,而他是有多哀怨。
土缽豬腰:這家私房菜元老級的保留節目,酸辣口味。上桌先搶豬腰片,趁它們還沒被浸老之前瓜分掉,再慢慢撈浸泡在湯汁中的角粉。一道菜,可以爽很久。
豬肝炒韭菜:雖然我有點嫌棄後廚的師傅把這豬肝切得亂七八糟的模樣,卻驚訝於它雖厚薄不一卻熟化的差不多的神奇。好吧,炒韭菜,你懂吧?
蔥爆牛舌:大蔥的香,牛舌的脆,酒一直喝,除了進補,加了這道做下酒菜。
來廈門就一定吃海鮮嗎?這次迎賓,不按常理出牌。專門挑各種非主流肉類點,效果如何?
把已經有點飄飄然的廣州朋友們送上回酒店的車,得閒刷朋友圈,發現人家發了這麼一條:「重新發現廈門菜」
啊哈哈哈~~~~我得意的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