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晉江99座華僑古厝,在鄉間200多畝的土地上,沉寂了百年

2019-05-22     微觀泉州

99座華僑古厝,在鄉間200多畝的土地上,石板路蜿蜒其間,它們在這裡沉寂了百年。

每一座古厝的身後,是越洋海外、光耀門楣的南洋商賈巨富。中西合璧的門楣,書有:豐田衍派,又撰:"chua huay chi huay huan building」。

兩行字,靜靜地告訴世人,他們從哪裡來,又去往了哪裡。

找到這片古厝林,是有次與泉州古建專家姚洪峰聊天。陽光正好,想出去走走:「姚工,我想去看古厝,要成群結隊的,要有故事的,要依然精緻的,我要去哪裡好?

「梧林。那個村,一整片,有兩個五店市大,所有的房子都是大戶人家,都不曾被挪動過。」

「那是哪裡?我從沒聽說過。」

「晉江。」

就這樣,奔放不羈的心,不遠等,說走就走。

1.

把「胸懷祖國」留在家鄉

從泉州市區一路導航前往,村口雜亂的磚頭洋房各長各樣,擠站在路邊,看不到古厝,真讓人著急。村道鮮有車,老人曬著太陽,遙遙指著遠處,一處紅牆,「那裡便有。你們怎麼不看洋房,老屋子有啥可瞧的。」

遠遠的,那裡真似沒有什麼,周圍有已拆了一半的房子,露著石粒和鐵條。我一度懷疑了朋友的話。

在陽光下,那處紅牆泛著光暈,走近,哦,那是兩層樓中西合璧的番仔樓。

兩層的屋檐,有著驚艷無比的牆垛子,五光十色的琉璃堆花,做成各式各樣的飛禽走獸,栩栩如生,天鵝揚著翅膀像是快要飛起、魚兒躍起嘟著圓圓的嘴。

二樓屋頂的圍欄扶手,正中央,翹起的屋頂像皇冠一般,黃、綠兩隻孔雀立在其上,堆花洗碎雕琢成,孔雀昂揚著頭和翅膀立在空中,65年時光過去,依舊泛著琉璃的光彩。

外牆的紅磚,雕刻著騎馬的將軍、揮舞關公刀的將士,更有磚嵌著鏡面,上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chua huay chi huay huan building"寫在一樓的門楣上。

「屋子建在1953年,由蔡懷翻和蔡懷紫兩堂兄弟合建。他們隨先輩到菲律賓謀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加入華僑游擊隊。愛國的他們將屋子命名『胸懷祖國』,有國才有家。」村人說著,也許因為這屋名,上世紀六十年代,才得以毫髮無損地保留。

精緻的磚雕,從說唐到三國

推開古厝的木門,更是讓人驚嘆連連,這是怎樣一座豐富的房子啊,有著番仔洋樓,內部全由木頭建成,木雕、磚雕、灰雕、泥塑、水洗,千百年變遷的閩南工藝,在這裡都可以看見。

木頭屋樑上,木獅子繞著飄帶,毛須冉冉,戲耍著鏤空的木球,滴水獸從四方天井上俯下身姿,木頭樓梯的扶手上,木上開花的構建已被摸得圓潤泛光。每一寸地方,都讓你歡喜著想拿放大鏡細細的看。

罕見的魚蝦蟹鱟(hao)木雕

左為鱟,右是鯉

這裡的木雕、泥塑,都是戲文里的橋段。說唐到三國,魚蝦蟹鱟(hao)。精雕細琢,真切如初。

屋主很愛看戲,屋外的圍牆邊,建起石做的戲台。村人指著二樓懸掛的老照片,說著哪個是懷翻,哪個是懷紫,回憶著,他們每次回來,都要請來戲班熱鬧幾天。

2.

鄉鄰說它「十戶人家,九戶僑」

古厝群,自此豁然開朗,99座華僑建築,在這裡伸展開來,從清朝到民國,長著不同的臉孔:雄偉壯觀的古羅馬式、哥德式洋樓伴著南洋味的番仔樓,官式紅磚大厝依著石頭厝,更有曾經譽滿泉州的「泉南門外五層厝」。

這是一個以蔡氏為主的村子,遠近鄉鄰說它「十戶人家,九戶僑」,更有句順口溜,「沙塘吃,後洋穿,梧林賺錢買短槍」,說的都是梧林村曾經的富奢。

梧林村人,自明朝就有遠下菲律賓的人,一代代人接力式地往那裡聚集。「家裡兄弟多的,只留一人,在家侍奉父母,其他的全往菲律賓謀生,僑批寄來養家、買地,光耀門楣的大厝,一座座拔地而起,留下而今的華僑建築群。

舊學堂

現在,村裡住著1850人,海外已開枝散葉15000人。」許文體是在梧林村落保護髮展項目的工作人員,他說,以往的梧林村幾乎家家是僑眷富人,臨近的土匪盜賊常光顧,為了保護眷親,上世紀30年代,華僑出資建起三層高的槍樓,每家每戶買槍護身,還雇有長工。民俗節慶,村裡演高甲戲,女人、孩子出門看戲,都要有兩個長工保護左右。

槍樓還在村中立著,羅馬式的建築,看得出曾經的繁華。

槍樓

3.

三層羅馬式的「朝東樓」

故人啊,走著走著就落地生根到了別處。他們去謀生,去了太久,一個世紀就這樣溜走。

一座座華僑古厝掛著鎖,說不準回鄉的日子,他們將鑰匙託付給了家裡的親堂,「幫忙掃掃灰,別讓那風雨吹進了公媽廳。」

房子的主人回來了。僑三代站在僑一代太公蔡朝東1930年建成的,700平米三層羅馬式的「朝東樓」前。閩南話的鄉音,夾著菲律賓熱帶的風,「80幾年前,這麼大的洋樓,這是太公他那一生那一世的證據啊。」

在海外生長的子孫,難得一趟故鄉行,「朝東樓」的鑰匙從堂親那裡取來,發現那鎖銹跡斑斑,一場一場的雨浸透那鎖扣,才知道上一次推開,已是多年。

這是梧林村第一座鋼筋水泥的洋樓,蔡朝東和「泉南門外五層厝」的主人蔡德鑨,在菲律賓合辦「三合興」玻璃,他們曾是梧林村最富的人。房子的設計由菲律賓的設計師操刀,鋼筋水泥全從歐洲運來。1930年,梧林村人,家家戶戶只點油燈、燭火,這座房子已超前到設計了電梯井,安裝了電線。

「電梯從海外運來,發電機也一併到位,可是房子還沒建好,抗日戰爭打響了,光宗耀祖的大厝,就這樣擱置了。」摸著外牆,還未來得及磨平的水泥灰,許文體說,那些村人第一次見到的電梯、發電機,被臨近的土匪盜取,砸了當廢鐵賣去。毛坯的洋樓,徒留著空洞洞的電梯井,但那曾經的興盛,不用多說,誰人都懂。

4.

風吹不滅,雨淋不熄……

從朝東樓走上近千米,路過一座座夠你看上半天的古厝,往村落高地那處「泉南門外五層厝」走去。它強大的氣場,遠遠地就已震得你挪不開眼。

建造於1932年它,是晉江最高的樓,古羅馬式的洋樓,至今依舊燁燁生輝。洋樓是英國人設計的,蔡德鑨專門從上海租界招來100多名混凝土建築工人,日夜連班澆築而成。洋樓自來水、抽水馬桶一應俱全,更有防彈門窗。

在這五層厝的周邊,相連的是另外3座蔡德鑨家族的古厝,它們外牆相連,閉上對外的門,它們便與世隔絕,房子與房子間曲徑相接,似一座獨立的城。

這裡的古厝,真的太美,從早晨看到日暮,我們還想再去一回。這一篇遊記,裝不下梧林的99座房,我多麼想告訴你,那裡還有那座哥德式的僑批館,楠木鋪成的木地板,鋪滿了時光厚厚的塵;還有那座似迷宮般,能將土匪繞暈的99扇門的古厝,屋外的紅磚圍牆,每隔一段就有個內凹的牆洞,80年前的夜,洞裡油燈點點,照亮夜路,風吹不滅,雨淋不熄……

來源|花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OFDBmwBmyVoG_1ZnU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