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所了解的歷史大多都是通過流傳下來的文獻中記載的,但不排除古代的筆官有討好皇帝的傾向而對一些人物進行「醜化」處理。因此,隨著一些文物的出土,一些人物的形象也會被「正名」。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個考古的發現,此墓主是皇帝劉賀,墓中出土大量高雅文物,專家直言:誤解千年啊!
劉賀五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世襲了父親的王位,成為西漢的第二位昌邑王。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也就是劉賀的六叔,因為沒有子嗣,權臣霍光在劉徹眾多的兒孫們中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劉賀為下一任皇帝。
就這樣劉賀成為了比自己僅大兩歲的六叔的繼子,並立為皇太子,既而成為皇帝。《漢書》記載:「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將軍霍光請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璽、綬,尊皇后曰皇太后。」
為什麼選劉賀,其實霍光有自己的想法,霍光本身是當時的權臣,大權在握不說,如今上位的太后還是自己的外孫女,在朝中的地位可見一斑。選其他皇子後面都有一定的根基,而劉賀父母雙亡,從小在昌邑長大,在京城自然沒有什麼根基,對霍光不會產生太大的威脅。
只是劉賀登基之後明顯「膨脹」了,幸福來得太突然,大概是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暈了頭,登基幾天之內就做出了一系列讓人感到特別荒唐之事。
「國喪」期間要吃素,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歌舞,而劉賀並沒有管這些,派人私下買雞、豬來吃;先皇的棺槨還在前殿,便叫人取出樂器擊鼓彈唱;靈柩下葬後,劉賀更是命人載歌載舞;又在掖庭嬉戲,與宮人行淫亂之事,並要挾不讓外泄,等等。
《漢書》載:始至謁見,立為皇太子,常私買雞豚以食。……大行在前殿,發樂府樂器,引內昌邑樂人,擊鼓歌吹作俳倡。會下還,上前殿,擊鐘磬,召內泰壹宗廟樂人輦道牟首,鼓吹歌舞,悉奏眾樂。……與孝昭皇帝宮人蒙等淫亂,詔掖庭令敢泄言要斬。
而這是劉賀所犯「罪行」的鳳毛麟角,當劉賀即位十天的時候,霍光便與其他大臣開始合計要廢了他,最後列舉了他一千多條的罪狀,讓只當了27天皇帝的劉賀「打道回府」。之後被後來即位的漢宣帝貶為海昏侯。
惡名在外的劉賀最後在海昏縣去世,死的時候才33歲。但隨著考古工作的發展,當劉賀的古墓被發掘時,歷史的真相也被揭曉,刷新了史書上對劉賀的認知。
劉賀的墓中除了葬有大量的的漢代黃金之外,還有很多「高雅」的文物。比如成套出土的有編鐘、編磬、琴、瑟、排簫、伎樂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極其喜愛音樂之人。
如果這些不能證明他人品的高雅,那麼在主槨室西室被發現的漆器屏風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畫像則會進一步證明他本是儒雅之人;另外考古專家們還發現許多典籍,這些典籍全都是儒學經典,甚至,還有一部早就失傳了的《齊論語》。
只有生前尊重孔儒之人,才會在死後葬入墓中,因為墓中通常陪葬的都是主人生前喜愛之物。而崇尚孔子、喜愛讀書之人,又怎麼會做出那麼多的惡行呢?不由得讓人深思與反省。因此專家們直言:這真是一個千年的誤解啊!
由此專家們大膽推測,當時的霍光為了專權,大概是劉賀不聽從他的指揮而讓筆官給他編造的「謠言」,把他推下台再弄一個懂事的上來。
欲加其罪、何患無詞,劉賀是一個被誤解了千年的皇帝,而「海昏侯」更是對他最大的侮辱,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吧,最後實在是抑鬱而終。
參考資料:《漢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