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一個真實的讓人痛心又無奈的案例:「他躲過了心梗,卻沒避開中風」
X先生,52歲,企業中層管理,應酬多,熬夜加班多,飲食方面經常大魚大肉,煙酒不離手,缺乏鍛鍊,有高血壓病史,血壓高達170/80毫米汞柱,但是由於本人信奉「吃多藥物傷肝」,所以並未做任何的降壓藥物治療,結果某天這位王先生因為左胸部突然劇烈疼痛,整個左肩伴有「酸脹感」,被家人緊急打120送來了醫院,急救醫生檢查後發現其已經下壁心肌梗死,必須儘快開通梗塞的血管,由於發現的及時,成功的植入支架後,這個王先生被救回來了。
接下來是重點,這位X先生出院之後,依舊我行我素,煙酒不離,大魚大肉,藥物也不按時吃,家人多次規勸也沒有用,於是出院後1個月,他發生了中風,這一次幸運女神沒有眷顧他,因為發現較晚所以X先生去世了。
撇開X先生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今天老羅來跟大家說說中風的一些科普知識。這個腦中風那麼突然,到底有沒有什麼先兆,可以讓我們提高警惕呢?
天氣已經入秋,氣溫變化大,溫度突然下降或者氣壓明顯變低,都容易導致腦中風的發作,雖然腦中風發作一般都是很突然的,但是其實在發病前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身體訊號流露出來,但是因為不了解,所以容易不重視這些訊息,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1、突然眼前發黑,過幾秒之後會恢復正常的一過性黑蒙情況,這很有可能是顱內血流量較少或者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時引發的。這是最容易讓人發現的徵兆之一,因為眼動脈對頸動脈硬化狹窄以及缺血情況會最敏感,假若有黑蒙的症狀出現,可以把這個作為中風的最早的身體給你的信號。
可能有人會說:那我蹲久了突然站起來也會黑蒙啊,這個也是中風的信號嗎?
這種蹲久了站起來頭暈黑蒙的情況,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大多是因為你體位改變太快,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引發的不適,建議在改變體位時,比方蹲著然後要站起來的時候可以緩慢一點,動作不要那麼急,就可以避免這種體位性低血壓引發的不適。
2、眼睛如果除了黑蒙的症狀之後,突然出現看東西模糊或者是視野缺損的情況,持續大概1小時左右後又會自動恢復正常,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視網膜動脈血流量減少引發閉塞的結果,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也需要警惕了。
3、近段時間頻頻打哈欠,沒有精神,說明你的腦動脈供血不足,引發腦缺血情況加重,才會導致哈欠連天,有數據表明,缺血性腦中風發生前5~10天,8成以上的患者都會頻繁的打哈欠。遇到這種情況,就要給自己提個醒,去醫院看看。
4、扭頸手麻症:當你將頭轉向一側時,發現手指會無力,有的還會說話不清,1-2分鐘後又恢復正常,有可能是頸動脈硬化扭曲後,加重了狹窄導致的結果。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生一過性的偏癱或者單癱,有的人還會說不出話來,但在休息一天後又恢復正常,這其實已經表明有輕度中風了,要去醫院進行治療。
6、老年人血壓波動劇烈或激增:患有高血壓的患者,按時吃藥卻發現血壓依然波動異常,甚至有頭痛、頭暈、耳鳴的現象,或者莫名緊張、嗜睡等症狀,表示中風正在來臨。
想要避免中風的情況發生,主要從控制高危因素、生活、飲食、運動以及體檢篩查幾個方面來預防:
第一、你要控制那些可能會導致中風發生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都是中風的高危因素,如果你已經有這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了,那就一定要謹遵醫囑按時吃藥,控制好這些疾病,醫生開藥的劑量都是在安全範圍內的。不要像X先生那樣,認為服藥就是傷肝,所以就不服藥了。到時候就為時晚矣。
其次、生活方面的習慣改變,要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要有規律,儘量不要熬夜,不要給自己太大的精神壓力放輕鬆一點。
第三、就是注意一下飲食方面的調整,尤其是老年人,最好要限鹽,減少食鹽、油脂類的攝入,因為本身你的機體代謝就已經弱了很多,所以儘量避免高膽固醇的飲食,尤其是動物內臟、海鮮類的。另外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多吃點粗糧雜糧、水果蔬菜類的。
第四、堅持適量運動,老年人的話儘量不要太早起來運動,建議最好是太陽出來後再鍛鍊,時間段選在9點到10點左右,這個時間段血壓不容易搏動,另外多多曬曬太陽,也有助於防治骨質疏鬆。記得儘量不要受涼,活動前應充分熱身。
第五、45歲以上的人群建議就是至少每年都去做一次全面的體檢,畢竟這個群體是屬於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危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