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銀柴胡主要功效解析:清熱涼血,降脂退虛

2020-01-05     每天學一點醫學知識

中藥材銀柴胡:性味歸經:甘,微寒。歸肝、胃經。本品甘而微寒,主以清泄,略兼益養,入肝、胃經。善退虛熱、清疳熱。有退熱而不苦泄、理陰而不升騰之長,為治虛熱骨蒸之專藥。

功效:退虛熱,清疳熱。

主治病證

(1)陰虛發熱,骨蒸勞熱。

(2)小兒疳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微寒,故外感風寒及血虛無熱者忌服。

產地:主產甘肅、寧夏、陝西、內蒙石等地。

採收加工:春、夏間植株萌發或秋後莖葉枯萎時採挖;栽培品於種植後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採挖,除去殘莖、鬚根及泥沙,曬乾。

性狀鑑別:

本品呈類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5~40cm,直徑0.5~2.5cm。表面淺棕黃色至淺棕色,有扭曲的縱皺紋和支根痕,多具孔穴狀或盤狀凹陷,習稱「砂眼」,從砂眼處折斷可見棕色裂隙中有細砂散出。根頭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狀突起的芽苞、莖或根莖的殘基,習稱「珍珠盤」。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較疏鬆,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黃、白色相間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甘。

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徑0.6~1.2cm。表面淺棕黃色或淺黃棕色,縱皺紋細膩明顯,細支根痕多呈點狀凹陷。幾無砂眼。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折斷面質地較緊密,幾無裂隙,略顯粉性,木部放射狀紋理不甚明顯。味微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F72dm8BMH2_cNUgdy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