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法官的感言:是在法院累,還是在律所累?

2019-06-21     麥讀法律閱讀

難忘法院歲月

——《讀懂法官思維》後記

擺在大家面前的這本書算是我在法院工作生涯的見證。書裡面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我在法院工作期間的學習和思考,尤其是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工作的三年多時間。

離開法院之後,很多人會問,是在法院好,還是在律所好?是在法院累,還是在律所累?對於這個問題,不論是誰在問,最為正確的答案永遠是,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累。

法院的好有很多方面,說兩個我體會最深的。第一個體會是,在法院審理的案件多,在業務上能夠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而且法院有完備的學習培訓體系,有利於個人快速成長。第二個體會是,法院畢竟是體制內, 組織上的關懷會更多一些,「有困難找組織」並不是一句空話。當然,律所也有它的好。比如,律所相對來說更加自由一些,每天上下班也比較靈活,甚至有些時候都沒有上下班的概念,有活干就干,沒活干在家陪陪孩子也是挺好的。

說到累,律所的累不用多說,肯定是很累,有的時候用「身心俱廢」 來形容都不為過。但是,我想說的是,法院也挺累的,我自2010年7月份進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庭工作以來,基本上每年都是國慶假期結束就集中加班,而且任務一年比一年重。

所以,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累,一點都不假。

在法院工作的將近八年時間裡,雖然乾的很辛苦,但大多數時間還是挺開心的,為每一份工作的完成而開心,也為自己每一天取得的進步而開心。記得有一次,當時還是書記員,晚上8 點多,接到法官在辦公室打過來的電話,問我手頭有沒有全年案件「服判息訴率」的數據。當時我手頭並沒有數據,但是,我跟她說,讓她把當事人名字說給我聽,我來告訴她是否上訴,這樣就能算出「服判息訴率」。就是這樣,我把全年一百多起案件的上訴情況全都在電話里報給她。

還有一次,參與籌備「首屆智慧財產權法院論壇」。在時任庭長的帶領下,擬定會議議程、確定發言主題和嘉賓、去附近的幾家大酒店挑選會議場地、定稿印刷方案,等等。持續四個多月的時間,忙得不亦樂乎,尤其是臨近論壇開幕的那一周,每天都熬到凌晨兩點以後。

工作雖然很累,但並沒有怨言,甚至還常常為自己取得的一些小成績而樂呵。回過頭來想,這大概是因為我確實是熱愛法院這份工作,但更為重要的是,還是得益於我遇到的優秀的老師、領導和同事,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每一天都不覺得浪費。當然,由於我現在已經離開法院,在律所工作,不太方便在這裡列出他們的名字,只好在心裡感謝。

我本科學的是哲學,經過四年的學習,大概也就兩句話在心裡留下印記。第一句話是,「哲學系的學生要學會胡思亂想,胡說八道」。第二句話是,「咱們哲學系的學生,要勤練筆頭,發揮自己的優勢。」這兩句話都是哲學系的老師說的,非常實在和受用,我始終記著。

在法院期間很開心,或許也與我一直堅持思考和寫作有關。讀書、學習等只是知識的輸入,但該輸入的效果,最重要的檢驗標準就是以自己的邏輯和語言輸出。只有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才是自己的,永遠也不會忘記。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始終堅持在寫。

重新說回到這本書,其中的大多數文章都是我在法院工作期間寫的。在整理過去文章的時候,我發現有兩個有意思的現象。第一個,在法院的將近八年時間裡,文章確實是越寫越好。當然,這裡說的「好」,是自己跟自己比,而且這個「好」主要指的是文章的選題、邏輯和語言表達,更加貼近實務,表達上大家也更容易讀懂。第二個,這麼多文章雖然主題各異,但都能隱隱約約抽離出一條主線,就是對法官思維的解讀,都在力圖告訴讀者,法官是怎樣思考的。

正是基於上述兩個現象,我在挑選本書內容的時候,也嚴格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文章質量和可讀性並重,寫作於早期、篇幅過長、以及有最新案例可替代的,堅決不納入本書的範圍;二是,與法官思維沒有任何關係的文章,本書也不要。此外,對於選定的這些文章,再做進一步的修改、完善,甚至是重寫,以及補充寫作其他內容,以確保本書體系的完整。

對於這本書,我要感謝的人很多,尤其是在法院工作期間的領導和同事。沒有他們的引領和教誨,我不可能進入智慧財產權審判的大門,更別說取得任何一點點的成績。但是,正如已經說過的,由於我現在的職業身份, 在這裡不合適列出他們的名字。我會永遠銘記在心。

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劉春田老師和宿遲院長。兩位前輩都是智慧財產權領域巨咖級的人物,但他們對我等後生卻一直關懷有加,還在百忙之中為本書傾情作序,讓我覺得很溫暖。另外,要感謝中國法制出版社的黃會麗編輯,沒有她的鼓勵和工作,本書難以面世。

還要感謝我的父母和岳父母,是他們在孕育著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萬智鵑女士,是她帶給我現在的家庭和兒子開心,尤其需要提到的是,書中的大多數文章在最初寫作的時候都是讓她通讀和校對過的,以確保非本領域的普通讀者都能讀懂。

最後,感謝我的法院歲月。期待著有機會還能再回去 !

2019年春節,於北京家中

作者陳志興律師為麥讀讀者準備了十本簽名本

大家在麥讀公號後台回復 思維

參與抽獎

回復以下關鍵詞看看:投稿 轉載 微課 公共課

精要目錄 集成目錄

回復 實務書單給你 30 份法律書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90P02wBJleJMoPMyT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