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石獅永寧曾經的四大家族之後,是深閨大宅里走出的女作家!

2019-05-26     微觀泉州

她是石獅永寧曾經的「四大家族」之後,

是深閨大宅里走出的女作家。、


(一)


高寒很愛穿旗袍,春夏秋冬,什麼質地款式的都有,粗布呢子的、綢緞蕾絲的、還有黑色皮質的。

那年大學畢業到石獅永寧中學當老師後,她就跟母親宣告,從今以後,她就只穿旗袍。母親覺得不像話,她便回母親:「你那麼多女兒,不差我一個跟別人不一樣。」


高寒要穿旗袍,因為她覺得女人就應該是穿著旗袍的樣子:高挑苗條、端莊高貴、優雅嫻靜、獨立自主。她清晰地記得,父親反駁母親的那些話:「女兒和兒子都一樣。女兒更要讀書,而不是整天圍著灶台轉,只有讀書,才能自立,才有社會地位。」

當時他們家還住在石獅永寧老街58號,已是家道中落。高寒在那邊出生,在那出嫁,1993年搬離後,就很少再回去,也回不去了。


透過58號大門上一個巴掌大的門框往裡看:塌了,全是黃土,耷拉在半截半截的殘垣上。幸好臨街的連排木板大門還完好,遮住了幽深後院的清冷破敗,也掩住了一個興旺了近400年的家族史。

何止一個家族。這條寧老街201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曾是石獅永寧鎮的商貿中心,聚集著四大家族,富庶而繁華:

「榮興號」油坊徹夜加工,三隻烏槽大木船常年往返經商;「永進巷」把紅綾一路鋪到外高墺,張揚鋪張得讓人瞠目結舌,揚名閩台兩岸的大商號「霞源」,擁有「奉天浩命」聖旨盒的「日茂」商行……


高寒家就是榮興商號,老街58號就是榮興府,也叫興源府。三隻烏槽木船,一隻北上寧波、煙台,一隻往台灣,一隻南下印尼。去時,一路售賣花生油、面線、豆餅等貨物,賣完再一路南下經過南京蘇杭,買入當地時下新貨,回來本地再賣。

這樣的家業,從明末清初,傳到高寒爺爺那輩,是第十代。家道中落在第十一代,正是高寒父親6個兄弟這輩。

那是任誰也難逃的一個歷史大劫,國家戰亂、紅衛兵抄家、制改公私合營……


(二)

「我的父親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作風,他一生不拘言笑,不怒而威。」高寒也不知道,家族十代經商,怎麼突然在父親身上出了一條文脈。可能要歸功於祖母對高家的貢獻。

以前高家世代人丁單薄,高寒的祖母出身普通漁家,不算門當戶對,卻為高家生下6兒5女。顯赫的時候,祖母的父母忌辰都是坐轎子回去的,兒子們跟著她騎著馬,她則打扮光鮮、珠光寶氣。

正是因為從文,高寒的父親才會對一落千丈的家業感到特別的無能為力。他把自己更深地埋進書堆里,更加寡言少語,窮到沒錢買書時,就拿來字典一遍遍地翻閱。他下令,子女不允許大聲喧譁,上學之前,不許走出興源府大門。每天吃完晚飯,6個孩子統一圍坐在餐桌前做作業,他自己就是老師。


「大抵是怕我們被別人教壞了吧,我們出去他會生氣。母親性格比較著急,我們偷跑出去或者考不好會被母親關起來打,打到竹子折斷。父親反而不會對我們動手,只是沉默。」高寒說。

高寒的父親叫高武鋪,在當地被稱為「文霸」「活字典」。高寒幾乎繼承了父親對文學書畫的熱愛,她目前是中國作協唯一一名石獅籍女作家。

小時候,她經常一個人躲在閣樓里看書,每次過了飯點,家人到閣樓喊她吃飯時,她會莫名地因為害羞大哭。那種對文學的感情,以這樣一種早熟的心理呈現了出來。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流行藍色複印紙的手抄書,才十來歲的高寒跟著大人,三更半夜傳閱著三部手抄書:《歸來》《一雙繡花鞋》《少女之心》。她幾乎在《歸來》這本書的女主角丁潔瓊身上,確立了她一生追求的女性形象,包括她後來20多年對旗袍的摯愛。

至今,高寒的衣櫃里仍常備著40多件旗袍裝。



(三)

石獅後杆柄村有一座楊家大洋樓,建於上世紀30年代,建築面積達2萬平方米,實際房間170多間,坊間稱「九十九間古大厝」,人口最多時有300人。

高寒寫過一本小說《大洋樓》,故事場景就發生在這棟樓裡面。現實里,這棟樓的最重要女主人之一,也來自興源府。


書末尾的跋有這樣一段自述:因為遠在異國他鄉一個八十多歲的女人還孤獨地活著。她仍然燙著張愛玲式的翻卷頭髮,穿著裙子,帶著玉手鐲。優雅而孤獨地活著。她的存在激發了我創作的熱情和衝動,給了我洶湧的源泉。

那時候,高寒大概35歲。她覺得已經到了必須趕緊把這些個故事寫出來的時候。

趁還在永寧中學當老師的暑假便利,高寒用了37天,幾乎每天一萬字的筆寫速度。中午由先生負責打飯,晚飯就吃簡易的咸飯,因為用腦過度,頭髮大量脫落,體重也從90多斤瘦到70多斤。

六年後,這本《大洋樓》正式出版,期間不斷修改。最後定稿,幾乎全盤捨棄了初稿的文字,用20天重新默寫了一遍。這本書獲得了「第五屆泉州市刺桐文藝獎一等獎」,也是高寒迄今花費最多心血的一本著作。


這本書到底寫了什麼?能讓當時的文藝獎評委全票通過。

它寫了大洋樓里的女人,更確切地說,是閩南華僑婦女,一個特殊時期的婦女群像。她們的丈夫遠渡南洋謀生,寄回來錦衣良帛,蓋起華麗麗的洋樓,唯獨重洋兩岸,夫妻難聚首。

別人看到的一棟棟富麗堂皇的洋樓裡面,其實是一顆顆孤獨寂寞的心。有人瘋了,有人變壞了,更多人則默默恪守著一個傳統婦女的節與孝。高寒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完美的女性形象。她年輕時美麗得體大方,遇事時智慧包容明理,卻最終也只能在異國他鄉孤獨終老。

現在,這棟大洋樓的主體建築已經沒人住了,但當你置身在這麼龐然的一棟建築中時,你肯定非常想知道,曾經發生在這170多個房間內的故事。你甚至能欺騙自己,十多米的幽深門廊內,仿佛還傳來了細細碎碎的聲響。


丨高寒:原名高晶璟,1966年出生,石獅女作家。已出版的散文集《情字一身債》《心靈的守望者》,長篇小說《欣榮府》《大洋樓》,短篇小說集《清平樂》上下卷。

來源|花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FDBmwBmyVoG_1ZnU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