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李夫子的外甥女出生了,當時全家人都在集思廣益,為外甥女取一個好聽而又有寓意的名字,最後定了一個名字,叫「劉墨玉」!當然了,這個名字里也包含她父母對她的殷切期盼,也具有著很好的寓意,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其實對任何家庭來說,寶寶取名都是一件頭等大事,甚至有些家庭還會花重金請一些大師、專家來取名,由此可見名字對我們的重要性!其實論起名字,古代的重視程度遠甚於現代,而且還非常的有講究,甚至很多習俗都已經失傳了,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一聊古代取名都有哪些講究呢?
起名字,雖然看似平淡無奇,但實際上不然。在古代,一個完整的名字主要包括「姓」、「名」、「字」三個組成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個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整體。比如三國時期蜀國的開創者「劉備」,姓劉名備,字「玄德」!這個字「玄德」就是對「備」的一種解釋,「潛蓄而不著於外的德性」。再比如唐朝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而「居易」和「樂天」實際上互為因果,意思是說只有居處安寧,才能知天命而樂天!
不過到了現代,咱們一般人都只有「名」而沒有「字」了。簡單地說,姓是公共的,無論你姓王還是姓李,都逃不脫一個大的氏族的傳承,而「名」就是每個人獨有的代號,如果是追本溯源的話,這個名字的產生其實跟原始社會末期,氏族社會時期人們的意識自我覺醒有關。在《說文解字》中說:名,自稱。字形採用「口、夕」會義。意思就是說黃昏之時,天色暗淡,人們不能相認時,各以代號相稱呼,這可能就是名字的由來。但是李夫子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傳說,因為人少的時候不會有這樣的區分,可是隨著人口的增多,以前都姓張,一張、二張、三張、四張,最後都搞不清楚誰是誰了嘛。所以就有了代號,比如他是張三,你是張甲,他是張婷,這就容易分辨清楚,李夫子覺得這才可能是名的由來。
因為「名」很方便、很實用,所以就逐漸通行起來,使得人皆有名。那麼古人是如何起名的呢?其實翻閱歷史,我們看到歷朝歷代的命名習慣都是不一樣的,也是反映了一定時期內的社會意識形態。由於人們所屬的民族、社會、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傳統、文化修養的不同,所以命名習慣也大不相同。那麼下面我們就先從我們能夠找到的、看到的最早的「名」講起,根據考古研究,商代人的「名」是目前咱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名字。
據考證,商代當時的取名習慣是崇尚以「天干」為名,比如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命名,所以就產生了很多的名字,比如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商王,如「太甲」、「祖乙」、「盤庚」、「武丁」、「帝辛」……這些名字看起來都比較原始、比較冷僻。等到了周代以後,對命名就有講究了。據《左傳•桓公六年》記載:「九月丁卯,子同生。公與文姜、宗婦命之。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命之曰同。」
翻譯一下說的就是當時魯國的桓公生了個兒子,就問他的大夫「申繻」該怎麼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申繻就講了一通起名字的規範,說起名字不能以國家官職命名、也不能以山川河流命名、更不能以身體的隱疾和貓狗等牲畜命名、當然也不能以錢幣器皿命名。而且在當時誰給孩子取名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根據《周禮》記載:「子生三月,則父名之!」也就是說孩子在三個月大的時候,就由他的父親來取名,當然現在就沒那麼多講究了,給點錢找個人就能起一個。
那麼再根據申繻的說法,取名應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當時他也把「信、義、象、假、類」作為了取名的基本規則。在古代有非常廣泛的影響。舉一個例子,大家都認識的孔老夫子,他生下來以後特別的奇怪,因為他老人家的頭型非常特別,腦袋長得像月球上的環形山,這樣的山在古代稱作「宛丘」!他老爹就以「類命為象」原則,給他取了名,叫「丘」。所以孔子名「孔丘」!孔子後來還有個兒子,兒子剛生下來的時候,恰巧當時的魯昭公賜他一條鯉魚,老先生乾脆給兒子取名為「鯉」。這「孔鯉」就是「取於物為假」的一個取名原則了。
那麼申繻為什麼專門列出了取名的這些禁忌和規則呢?其實說白了就是體現了先秦時人們起名的一些風俗核心要義、避諱。這也是古代封建時代姓名避諱風氣大流行的一個源頭。除了這些之外,那個時候也以夢兆和占卜取名,在王室以及民間是非常流行的。比如在春秋時期,衛襄公有一個地位非常低下小妾,有一天被衛襄公寵幸,然後懷了孕。夢裡邊有人對她說,「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衛,名而子曰元。」意思就是說,我是康叔,讓你的兒子一定享有衛國,你就給你的兒子取名元!那這個康叔是誰?其實就是衛國的祖先。衛襄公就覺得這是天意,就給小妾生下的兒子取名為「元」,並立他為繼承人。這衛襄公死了以後,這個幸運的孩子就繼位了,稱為「衛靈公」。
以上這些都是先秦時期的起名習俗了,那麼等到後來秦國統一之後,秦始皇因為喜歡法家,所以剛才講到的避諱首次就出現在了法律層面上了。比如說秦始皇名「政」,這個字當時是個通假字,通「正」!後來為了避他的諱,每年農曆的正月就直接改成了「端月」。再有秦始皇的父親名「子楚」,所以「楚」這個字當時也一併被禁了,這也就是典籍當中經常把楚國稱為「荊國」的由來!等到了漢代,跟之前在取名的規則上就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比如說尊老、稱謂、身份、德性等這一類敬、謙美詞就成為當時漢人取名的首選了。
而且還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現象,就是特別流行取單字。比如東漢的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漢武帝劉徹,這些都是單字!等到了西漢末,王莽崇古,他也認為取單字是古禮,你要是取一個雙字,那都不好意思出門,屬於沒文化沒水平。所以在王莽的影響和推動下,取單字就進一步的流行起來,從皇室到普通百姓都以單字為最好。如果各位小夥伴不相信,可以查一查,兩漢有廟號的皇帝一共是24位,除了漢昭帝劉弗陵,其他都是單字。劉弗陵這個雙字其實後來又是為了避諱,就把「陵」給去掉了,也改用了單字,叫劉弗。所以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代中的風雲人物,比如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呂布、孫權等,為什麼都是單字?其實都是這個原因。可能有較真的朋友會說了,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司馬懿、夏侯墩、還有太史慈等等這些名人,不都是三個字的嗎?其實這些人都是複姓,關於名還是單字。
等到秦漢之後,隨著封建專制的進一步加強,在命名方面,又在前面講到的申繻取名的規則基礎之上,又對一些蘊含「王霸」意義的字禁止了,比如「王」、「龍」、「天」、「帝」、「君」、「皇」……通通都是不能用的。那麼等到三國歸晉,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士族門閥體系」,這幫子士族門閥把持朝政,生活奢靡,放浪形骸,經常一起聚會聊天,談道論長生,也是在這一時期,玄學盛行。這直接也導致了取名趨向於高雅。
所以這個時期就盛行了以「之」命名。比如我們都熟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大畫家「顧愷之」、科學家「祖沖之」、史學家「裴松之」……都是以「之」取名的,可以說在當時就是精英階層的標誌,起名起得很體面!除了這些之外,魏晉南北朝時因為佛教盛行,所以在「之」外還有一個字,經常被用來取名,那就是「僧」!比如有個南朝梁名將叫「王僧辯」,南朝梁宮廷御醫「姚僧垣」等等。
隨著歷史的向前發展,到了唐宋時期,古人取名的方法又開始出現了百家爭鳴之態,比如「羽」、「汝」等這一類稱謂美字,還有「可」、「斯」、「也」等這一類也開始受到從皇家到民間的青睞,尤其是在唐代,有一個非常好玩的現象,開始流行起了疊字取名的風潮!在唐代,有些女性同胞就特別喜歡用這個疊字,現在看起來這個名字就顯得非常符合咱們現代人的取名口味了。根據敦煌研究文獻中的統計,在幾百篇的文章當中竟然出現了620多個雙名,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女性李夫子覺得挺有意思,比如「高妹妹」、「關盼盼」、「令狐仙仙」、「曹保保」、「鄭舉舉」、「王蘇蘇」、「沈翹翹」……在現代人看來,這名字取的是蠻可愛的!
唐朝之後到了宋朝,宋人也是沿襲了唐朝人的傳統,特別喜歡用疊字,尤其是在女性方面,比如大家都熟知的李師師、蘇小小等人,除了疊字,在宋代及以後取名,又加入了一些「陰陽五行、生辰八字、生肖屬相、八卦六爻」之類的內容,尤其是「八字、五行」非常流行,現在好像有些家長給孩子起名字,也是採用這種方法。就以「八字」來說。這個八字又叫四柱,就是按照人的出生年月日組成的年柱、月柱、日柱、時柱,四柱相加,剛好八個字來取名。八字五行的原理說白了就是所謂的命里缺啥,取名時就補啥!其實這都是迷信了,歷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把皇帝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之所以取名為「允炆」,就是當時朱允炆出生的時候八字一推,掐指一算,說他命里缺火,取名時就找了一個帶火的文字,可是後來怎麼樣了?靖難之變,江山沒了,自己也一把火自焚了!這不是缺火,這是缺運氣!
宋之後,尤其是明清時期,有一種命名法是比較盛行的,叫「字輩譜取名法」。凡是同宗同輩,均用一個固定的字代表一代輩分,即便是如今在農村的一些族譜當中還能看到這一現象,這個「字」當然是寓意吉利的字,比方說「文武」、「富貴」、「朝慶」、「德祥」、「龍鳳」、「昌盛」等等。尤為一提的是清朝滿族貴族特別喜歡用「安」、「福」、「永」、「泰」等吉利字來命名。這個時候在民間命名可就更豐富了,可以用節令來命名,比如「秋實」、「秋雨」、「東曉」、「冬梅」等等,還有一種就是出現在魯迅先生寫的書裡邊介紹過的,剛出生的時候按照孩子的體重來命名,喚作「體重法」。比如九斤老太、九斤姑娘,所以命名方法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
等到了現代,也就沒有什麼具體的取名規則了,不像古代那樣繁瑣,往往很多時候就是隨口一起,或者是當時正好碰到一個什麼事、一個什麼場景,直接就取名了,其實對於取名文化來說,李夫子認為這代表著一種期許和寓意,一個好的名字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此取名字雖然不必像古代那樣繁瑣,但依然還是需要多思考一下多想一想的哦。不過在這裡也得提一句,給孩子取名字一定要提前想好哦,因為寶寶出生之後就要辦出生證明了,需要填寫名字哦,提前準備好,才不至於茫然無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