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報任安書》有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有人生就避免不了離開,其實佩戴玉石也是同樣道理,玉石的行業多年以來傳聞不少,甚至玉也有了「生」或「死」之分,不管這神秘兮兮的觀點是否怪異,大叔也談一談,這些傳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玉石也是礦物,原本都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不過有一些漂亮的石頭被雕琢成了人類喜愛收藏的作品,自然也就被賦予了更多的人類情感,這玉的「生死」由誰來決定呢,離不開歷史和文化的積澱在裡面。
有一些年長的朋友比較迷信,總是幻想玉石能和人產生「心靈溝通」,比如通過常年佩戴可以有效的改變玉石的「性狀」,其實僅僅是氧化作用下的天然包漿,讓很多人對玉石產生了奇特的錯覺,尤其是翡翠這種玻璃感比較強,紋路比較清晰的玉石更加容易在把玩的時候產生比較特殊的變化,於是就更加印證了這種說法。
根據翡翠從業者的說法,所謂的活玉有兩種屬性,首先作為天然的玉石本身是帶有種水效果的,顏色純凈自然,最重要的這類玉石可以隨著佩戴的時間,產生「玉養人」的效果,玉石的靈性十足,讓主人心生喜愛,一些老玉商還有順口溜:「玉無紋,天無雲;玉有紋,身有銀」,充分說明紋路的靈動對於玉石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活玉的「活」還體現在隨著佩戴時間的增長,玉質貌似會向好而生,通過貼身佩戴和盤玩,能讓玉質「更上一層樓」。
這死玉可就玄乎了,多是一些古墓之類出土的和田玉,顏色外形灰暗,無論如何佩戴都不會出現什麼變化,結構倒是非常的穩固,有一些帶沁色的玉石經常被稱為「死玉」,甚至傳聞有些道士會使用死玉來趨避鬼魅,似乎是法器的優良選擇,還有一些朋友想方設法收藏所謂的「血玉」,就是看中其辟邪的神奇作用,怕不是玄幻小說看得太多了。
既然傳聞如此的邪乎,難道真的確有其事?在和玉大叔看來,所謂「死活」之爭無非就是對玉石的一種主觀評判標準罷了,玉質不好就被劃為「死玉」是不是太驚恐了些?況且無論軟玉、硬玉都是天然形成,這沁色是後天有了人類活動而出現的,人要是能決定石頭的生死,那豈不是成就「點石成金」的美事了?
隨便搜一搜「人養玉」這樣的說法在網上到處都是,和玉大叔感覺根本上就是商家的一種營銷之道,神化玉石可以讓迷信的消費者「上鉤」,許多人覺得掏了腰包買了如此昂貴的玉石,那一定是和我有緣呀,歌手郝雲曾經有一首民謠是這麼唱的:「今年突然掙了一點錢,突然好多人都和我有緣,我也突然感到世界很溫暖」,這話如此樸實真沒錯,內心向善看什麼玉都覺得是活的,自己疑神疑鬼自然認為「總有刁民想害朕」,玉石買來是為了點綴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不需要迷信這些神怪論,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