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以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精準覆蓋小微企業

2020-04-10   華人視點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小微企業的發展非常迅速。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是由小微企業創造的。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直接關係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近日,吳曉波頻道和微眾銀行微業貸聯合推出《蓄勢2020:中國式小微企業生存洞察》報告指出,融資難、融資貴是困擾小微企業老闆的普遍性問題。而要化解這一難題,關鍵要抓准「普惠金融」突破口,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保證小微企業能夠活下去、活得好。

隨著國家普惠金融體系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被合規納入國家小微企業名錄,享受減稅政策。同時,國家鼓勵金融機構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加快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幫助小微企業逃離「繁榮困境「。其中,就有一位小微企業主搭上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列車。報告中引用了重慶小微企業老闆熊曉梅的貸款案例。熊曉梅因為沒有抵押物做擔保,拿不到銀行貸款。後來她通過微眾銀行微業貸公眾號申請了一筆貸款,從申請至提款全部在線完成,無需抵質押,貸款金額達100萬元。

微眾銀行以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精準覆蓋小微企業

微眾銀行作為中國首家民營銀行,秉持「科技·普惠·連接」的願景,深耕金融科技,以科技創新助力實現普惠新金融。基於自身金融科技能力積累,依託大數據和網際網路平台等,微眾銀行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市場痛點,2017年即推出產品線上流動資金貸款服務——「微業貸」。有別於傳統銀行企業貸款,微業貸在化解銀行傳統小微業務「高風險成本、高運營成本、高服務成本」的同時,滿足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資金需求。微業貸還利用數字化精準營銷策略,實現「網際網路智能融資」新模式。

在風控方面,大數據科技成為了銀行業的新「法寶」。微眾銀行通過整合徵信、工商、稅務等多方面的數據,構建起小微企業貸款全流程智能化的風控體系。運用智能身份識別技術、人臉識別及活體檢測技術,實現線上客戶身份核定;同時,依託人工智慧算法,微眾銀行打造出智能風控模型、反欺詐模型,有效防控風險。創新推出的線上審核機制和風控系統,讓更多徵信空白的客戶,享受到安心的金融服務。截止目前,微眾銀行微業貸已累計服務超百萬家小微企業,為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貸款服務。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微眾銀行也充分發揮其網際網路銀行的純線上營業模式和金融科技的優勢,除了7*24小時線上自助服務外,還推出對未恢復生產的小微企業自3月2日起辦理的新貸款業務,可申請前3個月不還本只還息,以及「微眾企業愛普「App在線辦理業務結算手續費優惠等紓困措施,助力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企業逐步復工復產,但是對於小微企業來說,即便疫情結束,它們還需要相當長的修復期。伴隨著經濟和市場的慢慢回暖,它們需要更持久、更有效的資金支持,而不僅是一時的救助。

保企業就是保就業,保就業就是保住了最大的民生。隨著各項復工復產扶持政策陸續到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消散;微眾銀行也積極響應深圳市政府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政策號召,根據自身業務實際,推出了 「風險補償政策、再貸款政策、貸款貼息政策「三項政策,年利率低至4.5%,貼息後年利率低至2.25%。同時微眾銀行還將繼續發揮其金融科技的優勢,利用大數據,快速了解受困客戶,提高貸款可獲得性,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這一個"老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