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碎碎念
年初,當我的諮詢師問我今年有沒有想去的地方時,脫口而出的是 敦煌 。
我與 敦煌 的淵源大概能追溯到17年 成都 博物館那一場聲勢浩大的 敦煌 特展,置身於1:1復原的8個石窟讓我第一次感受到莫高窟的神秘與莊嚴。而後是兩部紀錄片,央視的《 河西走廊 》、NHK的《 敦煌 》,以及1988年 日本 拍的電影《 敦煌 》,我的 敦煌 情愫就這麼被種下來了。2月底的某天,百無聊賴的我突發奇想,打開手機查機票,訂票,訂酒店,一切在20分鐘內搞定。一個人,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這麼拉開了帷幕。
D0 初見敦煌
2019.3.8,3U8569, 成都 飛 敦煌 。走出廊橋回望停機坪,一眼就看到遠處的戈壁,嗯,有點像 拉薩,心裡默默的想,一邊快速出航站樓,聯繫上酒店接機人員,伴著夕陽,車向酒店駛去。 敦煌 ,曾經是 河西走廊 上的西部重鎮, 絲綢之路 上的咽喉要塞,有的時候我能想像出這裡當年的市井繁華,駝鈴叮噹。而今,她成為了一座旅遊城市,乾淨,服務周到,這是我對 敦煌 的第一印象。
入住酒店
酒店房間還不錯,房間裡還有個智能音箱,叮咚叮咚,它告訴我它會開窗簾,開電視,開燈,然而實際上它神馬也不會
外出覓食
隨意挑了家麵館點了份干拌牛肉麵。作為一個牙套妹,牛肉麵對於我來說略微有點硬,吃的慢了點。老闆看到之後,主動又幫我加了碗湯,還提醒我說面涼了,喝點熱湯,免得胃疼。後來就攀談起來,老闆說他也想給自己的女兒矯正牙齒,不知怎麼的,突然感到一絲絲溫暖,特別喜歡這種平平淡淡中透出的幸福。就這樣,我完成了與 敦煌 的初見,我喜歡這座城市。
D1 西線一日游
出發前,考慮到西線路途遙遠,一個人包車拼車都麻煩,所以定了一個當地的二日游。對於從來不參團的我來說,也算是有趣的體驗,兩天行程中遇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人。
第一站 敦煌 古城
如果不是因為那部電影, 敦煌 古城可能對於我來說,就只是一個後代仿古建築群。1988年,為了拍攝電影《 敦煌 》, 日本拍攝方耗費巨資重建了一座敦煌城。電影改編自井上靖的小說《 敦煌 》,講述了北宋一個落榜書生趙行德在西域發生的故事,與西夏公主茲魯比婭的悽美愛情,與漢人軍隊首領朱王禮的生死與共,以及最終他不顧安危將五萬餘卷的佛經巨典藏於藏經洞內,都讓我覺得有種蒼涼的美。漫步在 敦煌 古城,電影里的場景慢慢浮現,歷史的真相是什麼我無從得知,如果可以,我倒願意相信電影中展現的一切。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
假裝自己也是逛著集市的小娘子~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
第二站 西千佛洞
與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千佛洞相比,西千佛洞顯得暗淡無光了許多。淡季,在湊夠了15個人後由講解員帶領著參觀了4個洞窟。相較於第二天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講解細緻許多,還可以看到獨此一份的胖飛天在撒花~而且參觀的4個洞裡好像有2個北周的洞窟,也彌補了第二天莫高窟全程沒有參觀北周洞窟的遺憾。
西千佛洞
線條流暢的胖飛天,洞窟不能拍照,還可以拍門票不是麼?
第三站 陽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漢朝設 敦煌 郡以後,西行的路線一條走陽關,一條走 玉門 關,兩個門戶,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必選其一。出了陽關和 玉門 關,就是告別了故土。 絲綢之路 啊,有多少南來北往的商賈在此手持關照出關?而在近兩千年的歷史中,這兩個邊疆關隘,又經歷了多少次的外敵入侵?
景區內後世景觀不提,遺留下來的就只有一座烽燧遺址和陽關古道供人思古懷今。
烽燧,也稱烽火台,白天燃煙為燧,夜晚放火為烽。
陽關
陽關古道,舊時為官道,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便出於此。出了陽關,便是一望無際的 塔克拉瑪干沙漠 ,前路險阻,九死一生。
陽關
陽關
第四站 玉門 關
現在的 玉門 關景區,主要為三個景點:1️⃣ 大方 盤城遺址(原河倉城遺蹟,重要的軍需倉庫);2️⃣漢長城遺址;3️⃣小方盤城遺址(原 玉門 關遺蹟)。景區內有交通車,前兩個景點都是乘交通車前往。看著這佇立於曠野中的漢朝遺蹟,極易讓人的思緒飄回到那段鐵馬金戈的崢嶸歲月。 中國 歷史上擔得上雄韜偉略四個字的帝王不多,漢武帝絕對算的上一個。從張騫耗費數十載出使西域,穿越 塔克拉瑪干沙漠,翻帕米爾高原,往返兩次被俘,到少年英才霍去病數次北伐匈奴,英年早逝,最終, 河西走廊 納入到大漢王朝的版圖之中,開啟了 絲綢之路 的繁華。
大方 盤城,以及遍布四周的駱駝刺
大方盤城
漢長城,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如今只留一下一小段的斷壁殘垣屹立於戈壁荒漠之中
漢代長城遺址
春風不度的 玉門 關
小方盤城遺址
第五站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也許是因為之前去過 新疆 的魔鬼城,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對我來說並沒有太多驚喜,隨意拍了幾張照。嗯,在此要感謝今天同車遇到的小夥伴小丁同學,一路上充當攝影師幫我拍照~還不斷普及攝影知識,讓我入了單反的坑,許下了換全畫幅相機的願,你自己跳出來說罪過不罪過~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第六站 夜觀星空
從雅丹地質國家公園出來,便是返程。一天西線全程,五個景點,也算是長途奔波,到此時已是夜幕降臨,正是觀星的好時候。推薦一個app星圖,開啟定位,便可以實時與天空中的星星同步,沿著黃道線移動手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星座。可惜當時我的天秤座在地球的另外一邊,無緣與她相見了~
app截圖
技術不佳的我沒有拍出滿天繁星,盜一張D3漢服旅拍那家攝影工作室小哥哥的圖聊以慰藉~
小方盤城遺址
D2 東線一日游
行程第二天,昨天的12人小團隊今天只剩了3人,其餘或是返程,抑或是選擇了自己遊玩。我這次倒是比較佛系,懶得自己預定門票計算時間,全程作了個甩手掌柜。
第一站 鳴沙山月牙泉
連綿起伏的鳴沙山,東起莫高窟,北至黨河口,連綿40公里有餘,算是一道天然屏障,守護著 敦煌城。
鳴沙山體驗類項目較多,沙漠摩托,騎駱駝,還有滑沙。同行的大明同學和安大哥選擇了騎駱駝,而我因為D3還有旅拍行程可以和駝駝來個親密接觸,果斷選擇了騎摩托。
鳴沙山
GoPro記錄下了本姑娘騎摩托的「英姿」,可惜最刺激的俯衝那段視頻沒錄下,真真兒體會到了失重的感覺~
山頂和摩托車留個影
鳴沙山
下山之後慢慢晃蕩到月牙泉,等著與夥伴們匯合
鳴沙山
鳴沙山
這一泓月牙泉水啊,千年來不凍不竭,與鳴沙山相伴形成一道奇景。
月牙泉
月牙泉
第二站 莫高窟
公元344年,一名叫樂僔的和尚,途徑宕泉河谷,看見遠處的三危山在金光之中千佛顯現,便認定此處為佛教聖地,於是在鳴沙山的斷崖上開鑿石窟,此後的數百年間,斧鑿聲不斷,最終造就這舉世無雙的莫高窟。
由於是淡季,門票無需提前30天預定。先是前往數字展示中心觀看兩部影片《千年莫高》和球幕電影《夢幻佛宮》,之前看過了兩部紀錄片,所以《千年莫高》對我而言略微小兒科了點,可《夢幻佛宮》很是震撼,球幕效果讓人仿若置身於洞窟之中,且影片展現的是莫高窟最具價值的幾個洞窟,其中好幾個已經不再對外開放,建議仔細觀看。
影片結束後,乘坐交通車前往洞窟
莫高窟
莫高窟
參觀洞窟是隨機由講解員選擇的,淡季的參觀數量為8-12個。此次行程我們一共看了11個洞窟。觀看洞窟主要看建築形制,雕塑,藻井以及壁畫,我覺得最美妙的感受就是,不同年代的洞窟風格迥異,或俊美飄逸,或古樸厚重,或華麗重彩,你能很直觀的感受到其中的差別,像是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與不同的歷史年代打了個照面。
很是驚喜的是,這次參觀到了220窟翟家窟。220窟是初唐時期作品,在央視記錄片《 河西走廊 》中,虛構了一個唐朝畫工-李工的故事,李工在長安默默無聞,於是遠赴 敦煌 ,後繪製220窟(嗯,我就是愛聽故事,覺得這樣才比較有代入感)。洞窟主室南壁為觀無量壽經變、北壁為藥師七佛經變,東壁門上和門兩側為維摩詰經變。壁畫構圖繁複,色彩保留完好,線條細膩流暢,顯現出極為強烈的唐代風格。
之後是藏經洞,這個讓人心生嘆息的特殊存在, 敦煌 學的起源。每次說起藏經洞都不得不提起道士王圓籙,藏經洞原有經書典藏4萬餘卷,至今保留在國內的僅剩一萬卷,還多為殘本。講解員說起了王道士賤賣文物的故事,可是,在清朝末年的亂世中,王道士以一己之力守護了莫高窟幾十載,清掃河沙,維修洞窟,數次將莫高窟的情況上報政府卻從未得到過一筆經費。也許他是愚昧的,被斯坦因等人欺瞞玩弄,可是我不敢立於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他,換做是我,我能付出的可能不足他的百分之一,一個時代的悲哀不應由某一人來擔起罪人的稱號。
回到現實,隨講解員來到依斷崖而建的九層樓,內有據傳以武則天為原型的 彌勒 菩薩 ,也是世界第三大坐佛(作為一個 四川 人我沒去看過 樂山 大佛算不算丟臉, 榮縣 大佛倒是很小很小就去過了)。 菩薩 神態安詳體態丰韻,如果可以,我是多麼願意穿越到唐朝安安心心做一個微胖中年少女~
莫高窟
莫高窟
收官洞窟是148窟涅槃佛。之前在成博 敦煌 展時看到過一尊涅槃佛,與後來NHK《 敦煌 》中的涅槃佛完全對不上號,導致我一度以為自己記憶發生了錯亂。
後來才搞清楚莫高窟共有兩尊涅槃佛,一為158窟一為148窟,其中158窟涅槃佛16米長為莫高窟第一大臥佛,148窟涅槃佛14.8米長為莫高窟第二大臥佛。我問講解員可以看158窟的臥佛麼?答曰158窟為特窟,如果實在想看,明天早點來辦手續。嗯,此處應有成博復原佛像一張,這才是我心中的涅槃佛。
成都博物館
溫馨提示:如果你在洞窟中看到線條粗糙,顏色鮮艷俗氣的塑像或壁畫,不用懷疑,大多數是被清代民眾修復的,感覺清代審美都被喜愛蓋章亂題字的乾隆爺帶偏了,此處省略吐槽數十字。
D3 鳴沙山後山 漢服旅拍 請叫我女俠
敦煌 之行的最後一日。頭一天有點中暑,晚上失眠了,一直熬到凌晨三點才睡著,結果清晨就被電話吵醒,之後就是在不斷的陷入睡夢與被電話吵醒中往復循環,誰讓我在工作日選擇翹班了呢。十點半,伴隨著起床氣,我終於選擇起床,洗漱,收拾行李,然後早餐,退房。正午十二點,到達工作室所在的小巷子,咦,工作室在哪?摸出手機,撥打電話,回頭就看到一個小哥哥站在我剛剛走過的地方向我招手,嗯,我一定是瞎了,才會對偌大的「翔羚影社」四個字視若無睹。
關於漢服旅拍,一開始的時候,我是打算直接穿著漢服出遊的。於是在長達一周的時間內我都在糾結如何能夠碰運氣找到一個靠譜的攝影師。後來跟朋友聊天的時候,她說,你怎麼不在當地找一個工作室幫你拍呢?一語驚醒夢中人,對啊,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果斷在淘寶上定了一家 敦煌 當地的攝影工作室,最後的成品證明了我選擇的正確性,至少我個人是很滿意的。
拍攝地的選擇是鳴沙山後山,不得不說,這個地方太適合大漠女俠的設定了。嗯,以下進入看圖模式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拍攝過程大概持續了三個小時,攝影師小哥哥負責取景教我擺pose,另外一位負責道具以及逗樂~拍攝現場氣氛十分歡快,與拍照風格極為不搭,於是我在殺手/俠女與傻大姐這樣兩種不同角色中來回切換,現場表情幾度崩壞。此外,還要吐槽此次拍攝道具-一頭很漂亮的白駱駝,溫順倒是真溫順,就是聞起來略微有點臭。
就這樣,歇一會兒拍一會兒,三月的 敦煌 ,下午氣溫已經很高了,盤腿坐在沙山上,懶洋洋的曬著太陽,隨意聊著些天南地北的故事,從骨子裡感受到了一種愜意與溫暖。
下午六點,結束拍攝的我們已經回到了工作室,換衣服,卸妝。隔壁餐館隨便叫了碗抄手,這個時候我才想起自己還沒吃午飯。
六點半,提前預約的雷鋒車隊的計程車準時出現在我面前,前往機場。 敦煌 -蘭州 - 成都 ,4個小時後我又將回到我熟悉的城市。三天的旅程,說起來很短,想起來又很長,有的時候我會覺得某段旅程是獨立於我人生單獨的存在,有的時候又會覺得是一段段人生的旅程組成了現在的這個我,不過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每段旅程都會有幾個瞬間讓我心生感動,我想記錄下來,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