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有國號,比如漢、唐、宋、大元、大明、大清等地(元、明、清三朝都是雙字國號),而受中華文明影響,中華周邊漢文化圈的國家通常也有國號,而古代和中國聯繫最緊密的兩個地區就是朝鮮半島和越南了,這兩個地方都是中國的藩屬國。
但是,大家仔細想想,似乎就能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古代朝鮮的話,我們中國人通常還是以他們自己明明的朝代來稱呼的,比如高麗、朝鮮(這裡指的是李氏朝鮮)來稱呼,現在說到高麗,朝鮮,大家都知道指的是朝鮮半島古代歷史。
但是越南似乎不是這樣的,不信嗎?我來說說,大瞿越、大越、大南…大家是不是覺得怪怪的,其實這就是人家的國號啊,但我們中國人一般直接統稱越南,而關於越南的朝代,我們現在一般就直接說,丁朝,李朝,阮朝等等。有人可能覺得很正常,其實不正常,不信你自己想想,把中國的漢朝稱為「劉朝」,把唐朝稱為「李朝」,是不是覺得怪怪的,最多稱呼「劉漢」,「李唐」。
越南阮朝官吏
當然,對朝鮮,有時候我們也說「李朝」(朝鮮王室姓李),不過說朝鮮王朝更貼切。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對待朝鮮,我們通常還是稱呼舊朝代名,但是對於越南,我們一般直接用君主姓氏來稱呼朝代作為簡稱呢?
我們首先說下朝鮮的情況,其實「朝鮮王朝」和「李氏朝鮮」的稱呼還真不能亂說,有一定政治區別,所謂「李氏朝鮮」,其實是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後對朝鮮王朝的稱呼,簡稱李朝,歷代大王實錄則被定名為《李朝實錄》,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什麼「李朝」的說法。
二戰後,南韓不喜歡這個稱呼,韓國認為日占時期使用的「李氏朝鮮」有殖民色彩,所以將這一歷史時期改名為「朝鮮王朝」,並把《李朝實錄》更名為《朝鮮王朝實錄》。但中國、日本學術界仍然長期沿用「李氏朝鮮」這一稱呼。近年來,日本和中國逐漸開始有學者使用「朝鮮王朝」這個稱呼。日本的文部科學省在2002年的教科書檢定時表示關於「李氏朝鮮」的稱呼為「不恰當的表記」,因為按照國際慣例,應該與歷史所有國的稱呼保持一致,比如韓國首都,雖然我們習慣叫漢城,但是既然韓國自己改用首爾,我們就應該也改叫首爾,名從主人。
北韓則有些特殊,因為其國名和朝鮮王朝的國號是一致的,叫朝鮮王朝會異常尷尬,所以官方使用「李王朝」,「李氏王朝」或「朝鮮封建王朝」,由於政治上的忌諱,朝鮮,在「朝鮮」和「王朝」中間必須加「封建」二字。朝鮮稱呼歷代大王實錄為《朝鮮封建王朝實錄》。
所以說,所謂「李朝」的稱呼是不恰當的。
那越南的情況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處理地這麼特殊?
其實關於越南的國號嘛,其首先是其內部問題,越南歷史上並非每次改朝換代都更換國號。有些朝代傳承短暫,且多被本朝將領或大臣篡權建立新朝代,因而有多個朝代曾經使用同一個國號。
越南的國號其實有些複雜,和朝代不等同
所以,如果對越南也用國號劃分時代,就會很尷尬,比如「大瞿越」這個國號吧,越南歷史上丁朝,前黎朝及李朝用的都是這個國號,而「大越」呢?李朝自李聖宗起,陳朝,及後黎朝,莫朝用的都是這個,如果單用國號那根本就區分不開。因為一個朝代可能有兩個國號,而一個國號則有好幾個朝代在用。
所以,為了區分歷史,就必須用別的方式,最方便的就是君主的姓氏了,就連越南人自己都是這麼乾的,用阮朝、李朝等稱呼朝代。所以,對越南的朝代劃分不是使用國號,而是使用君主的姓氏。
但是,有些敏感的人可能發現一個問題,越南用過「大越」當國號,這在古代東亞明顯是對中國的僭越(你也配用「大」),中國方面怎麼稱呼呢?
越南阮朝時期疆域(本圖以右方為北,左方為南。錄自《大南一統志》)
這其實就是越南的一個特色了:「外王內帝」,相對於朝鮮,越南的獨立意識比較強,雖然必須臣服於強大的中華封建王朝,但他們自己內心不服氣,經歷了後來反抗明朝的短暫統治,越南逐漸形成了自己是與「北國」(中國)相對、具有對等地位的文明國家「南國」的自我意識形態。與此同時,越南人認為自己比暹羅(泰國)、占婆、哀牢(寮國)、真臘(柬埔寨)等國的文明程度高,並將他們視為藩屬,這就是「小中華思想」。以上的外交認識在阮朝的明命帝時代被體系化。越南自稱「南朝」,稱呼中國為「北朝」,越南君主與中國君主一樣使用「天子」、「皇帝」的稱號,接見除了中國以外的外國使節之時,皆使用「大南國大皇帝」的稱號。
但越南只敢自己在東南亞這一圈橫一橫,見了中國還要老實,所以見了中國得自稱「國王」,中國之前是一直叫「安南國王」的,嘉慶帝賜了「越南」給他們做國號,所以後來就改叫「越南國王」(後改大南),而且,這些國王還是需要中國皇帝冊封的。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