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就像茫茫大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根本就不管你的需要。
當你買進一隻隨後暴漲的股票後,你會感到高興,每天都在盤算掙了多少;當你買進一隻隨後暴跌的股票後,看著資產一點點融化時,你會充滿恐懼。但這些感受與市場毫無關係,那只是你的感受而已。
市場根本就不知道你的存在,你無法採取任何措施來影響市場,你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像水手一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同理,大海不關心你的安全,但他也不想傷害你。
當陽光明媚,清風吹拂,任你自由駕船自由航行時,你會感到心情舒暢;當狂風暴雨,滔天巨浪將你的小船卷到礁石上時,你會感到驚恐萬丈。這就是你對大海的感受。當你讓感情而非智慧主導自己的行為時,他們就會威脅到你的生存。
水手不能控制大海,但卻能控制自己。他研究水流和氣候,他學習安全的航海技術,獲取經驗,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出航,什麼時候該留在港灣,成功的水手,運用自己的智慧。
大海是有用的,你可以在海里釣魚,可以乘著波浪到達其它海島;大海也是危險的,它能把你淹死在海里。你的方法越理性,你從中獲取所需的可能性就越大。當你把情緒帶到行為中時,你就無法集中精力客觀地關注大海。
所以交易者必須像水手研究大海一樣,研究市場的趨勢和轉折,你永遠也無法控制市場,但你要學會控制自己。
特立獨行是股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唯一的途徑。
哈佛大學的精神病專家萊斯頓.海文斯寫道:"食人俗和奴隸最可能是證明人類侵奪和訊飛的最早的證據,儘管這兩種行為都不被現代文明所鼓勵,但他們依然以精神的形式存在,這表明人類文明在從具體和物質形式轉向抽象和精神形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所追求的目標卻是一樣的"
父母威脅他們的孩子,恃強凌弱者揍他們;老師說在學校貫徹自己的意願;大多數人要麼在庇護下成長,要麼在自慰中學會如何控制別人,對此很少有人感到奇怪。特立獨行讓我們覺得不自在,但這是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唯一的途徑。
道格拉斯警告說:「如果你看不懂市場的行為,那是因為你自己的行為很古怪,不可控制,如果你連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都不知道,那你真的無法判斷市場下一步會怎麼走,最後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你自己。作為一名交易者,你有權決定把錢給自己還是給別人。」
「那些持續穩定獲利的交易者,都是以自律的心態從事交易。」
在市場交易中,長線有長線的思路,短線有短線的操作手法。問題的關鍵是投機者必須選擇最適合自己個性和具體市場特點的方法,作為自己基本的交易模式。但無論多好的理論、工具,都有硬幣的另一面。天下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交易理論和工具,各種交易模式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弱點。這個市場永遠不存在可以100%準確預測未來變化的技術和交易工具。所以,交易理論、工具正確運用的前提是,操盤者必須具備辨證思維的能力,這是立身之本。否則,再好的劍在不適合的人手裡都是廢鐵,再廢鐵在合適的人手裡都是寶劍。同時,即使在自認為有絕對把握和勝算的機會出手時,也還是應該作好風險控制的準備,防止判斷錯誤帶來的巨大損失。
交易技巧和知識可以學習,市場經驗可以累積,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起成熟的心理並迅速付諸行動,這卻是一個長期的修煉、追求、領悟過程。作為一個交易員,每天都會面對很大數目的輸贏,責任和壓力是非常大。從理性的角度看局部的輸贏很正常,失敗的交易、虧損的交易是成功路上的一部分。而人畢竟不是神,真正能夠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的面對每天輸輸贏贏又非常地難。
古人云:「聖人有情而無累」,說的是聖人不是沒有感情,而是能夠控制感情,不讓感情成為行動的決定因素。作為一個交易員,由於輸贏而引起情緒上的痛苦和快樂很正常,只不過無論某一次交易結果是好是壞,下一次操作該怎麼做還得怎麼做,不能夠感情用事。控制自己的情緒、慾望這種事情,在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所以我認為投機客不是「學者」、「智者」而是「學者」上的「行者」、「智者」上的「忍者」。行動而非說話,實踐而非理論,是一個職業投機者的本質特徵。某種意義上說,現代金融市場訓練有素的專業投機客,並非流行的科班教育體系可以培養出來,中外著名的高等學府也確實沒有相應的投機專業。
現代高等教學過於強調智性訓練,師生關係過分疏離的特點,並不符合培養一流職業投機客的素質教育要求。在我的想像中,中國古代琴棋書畫以及民間手藝、武術的學習中,強調師承,強調師傅帶徒弟的心傳法門,可能是培養職業投機客可以借鑑的模式之一。
成功的交易不是集體思考、決策的事業,而更像是一個投機者個體孤獨的心理搏鬥遊戲。這種孤獨表現在:漫長的交易學習過程就像一個人走夜路,茫茫荒原,不知何處是盡頭;分析思考市場行情變化,讓投機者體驗到的是獨自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痛苦無助;臨場決策、操作的背後,隱藏的可能是投機者面對黑洞般的恐懼和對自身安全的深深憂慮,等等。
一個不能忍受孤獨、一個缺乏自主性、一個人云亦云、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註定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投機客。在投機者內在的心理修煉和精神超越方面,古老的東方文化可能是交易者自我拯救的智慧之源。包括茶道在內的東方文化的精神氣質,也許可以在市場交易中讓我們頭腦更加清醒,行為更為理性。
金融投機的成功之路並不神秘,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它是建立在兩個方面之上的:一是投機者對市場交易的基本思路頭腦清晰、胸有成竹;二是投機者對人性的弱點瞭若指掌,這種認識既包括對人類千百年來亘古不變的本性,如希望、恐懼、貪婪、僥倖、自負等的洞察和了解,也包括投機者對自我特殊的個性特點、性格缺陷、行為習慣的深刻反省。
炒股炒的就是心態
炒股要理性,更要有良好的心態,而不是盲目的聽消息,追漲殺跌,總覺得別人的股票牛,更不要貪婪。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 有句話說的好,慢一拍進場,魚頭送給別人吃,早一拍賣出,魚尾留給別人吃,能吃一段魚身是做股票最高境界。
一般我都勸別人不要職業炒股。其中的痛,只有我們這種人才能知道,職業前是無法想像的。
很多人進入市場都以為能大賺錢。其實是一個巨大誤區。在正常市場中,能賺錢的不過10%-30%。熊市中,能大賺的估計只有1%,賺錢的不超過5%。
這就好比考上全國著名高校。有無數的學子無論怎麼努力也是考不進去的。這是一個存在卻是絕大部分人不願意承認的現實,因為這相當於自己擊碎自己的希望。
我認識的一個高手,去年1月份到現在已經獲利6倍了,成功的從一個幾十萬元的小散變成了幾百萬元的中戶。
並且他最近也開始做期指,同樣也是賺錢的。
「要給自己定更高的目標,那些再戰杯、挑戰杯選手水平都有限。不要因為這些比賽給自己自我安慰和滿足。如果要成功就要不斷自我挑戰:更高、更強、更優秀!」
在這個通貨膨脹的年代,沒有千萬在國內就沒有安全感,也無法出人頭地。正在為自己的千萬目標而奮鬥。
在大城市,職業股民至少要炒到500萬,否則經濟壓力會很大。
我個人認為,如果3年內不能穩定盈利,那麼再過3年估計也很難。因為現在是信息時代,各種方法、資訊都可以在網上搜索到,所以學習速度很快。和90年代炒股不同,那個時候信息閉塞有很多成功的人花了3年甚至5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是現在如果3年不能穩定盈利,那麼我認為應該適當放棄,不然最後只能空耗青春,最後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得到。
做股票並非不能成功,就如同各行各業一樣,不過,成功的是極少數。特別是近來的熊市也不知道要持續多久,我們80後最大的資本是年輕,可是,如果再耗個幾年我們也就不再年輕了,人啊,耗不起。
現在房價這麼高,在上海買個小房子都要300萬,在普通地級市也要100萬。如果奮鬥了好多年都無法在股市裡面賺到100萬,80後啊,又如何在社會中生存?要多認識自己,難道努力了N年也不能盈利,突然就可以爆發暴富1000萬?
再說說股票,點到為止:一個穩定盈利的職業股民定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走在市場的前面而不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要穩定盈利就要做「確定性」——點到為止
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挫折,自信的喪失……,這樣的痛苦局面如何才能突破呢?
只能來只持續穩定的盈利,只有這樣才能給自己希望,如果沒有希望,那麼一切都完了。
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就一定能夠做好,興趣和能力並不能劃等號。
如果要持續穩定的盈利,那麼必然要求在熊市中做到,這樣才是最紮實的練就了炒股的技術。否則就算遇到好的市場環境,也會徘徊在大賺大賠之間,最後發現可能還是跑輸指數——繼續挫傷自己的自信和希望。
所以,如果心存僥倖,指望一個牛市就翻身,那我想最終可能不能如願以償。
邊工作變炒股肯定做不好的。
如果真的決定職業了,那麼最好從熊市開始職業,那是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過來人的忠告!
現在經常是一點二點的掙,一個月總有一倆次單次的利潤在10到20之間,但大多數都是一二點的掙,大的回撤很少了,虧損我一般嚴可格控制在2%以內,我想我這樣是不是就是穩定贏利了,我自已都有點不清楚。
穩定盈利也有水平高低之分,區別在於,經驗的多寡,應變不同情況時的手段的多寡,這決定了穩定盈利後的資產增值速度。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開始穩定盈利之後,一般就會隨之產生惰性,依賴於原先的操作習慣,但是市場的情況卻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很多開始穩定盈利後的人會發現自己越做,資產增值速度越慢,且自己越來越小心翼翼——其實這不是謹慎,而是自己的惰性使然。
多說2句:
首先:開始步入穩定盈利
其次:千萬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如果是職業股民,那就要不斷總結出新的操盤手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取,千萬不要滿足於現在已經有的模式和手法(切記,過來人的肺腑之言)
我感到股市千變萬化,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不同市場狀況下的穩定盈利手法也是不同的。
我說說自己的幾個經驗:
1、穩定盈利的外在表現,一般很少1個月翻倍,而是一個月30%左右3個月翻倍(我自己的經歷,其他人或多或少略有差異)。平時資產呈現小碎步緩慢爬升,積累一定利潤後再加速爆發,然後再恢復到小碎步爬升,如此循環。
其實這還是有其內部原因的,因為是穩定盈利,所以操作手法以有把握為準則,這必然導致手法偏保守。因此資產暴漲較少,但是大幅回撤幾乎為0。但是操作5次10次後總會遇到某個牛股(因為都是精心選股了的,必然有潛在牛股),所以,外在表現就是碎步積累利潤後再資產大幅增長。
2、穩定盈利的前提是心態穩定,只有心態穩定才能發揮正常的炒股水平。一般而言,最好每天自己帳戶內的股票沒有綠盤的,全部是紅盤收盤,也就是說無論是低吸也好追漲也好(打板除外),當天最好有一些浮盈,這樣第二天有一定的騰挪空間,這點對於穩定盈利非常重要。在買股的時候不能以「即使套了也不怕」來安慰自己,買點必須精心選擇,買的時候要確信自己買了當天就能浮盈。就我自己而言,已經很久沒有收盤時持有浮虧股票的現象了。
3、心態穩定還有一點就是要戒驕戒躁,一段時間操作順了,往往就有飄飄然的感覺,是人都會這樣,但是必須不斷的去克服。我自己的感覺就是只要在市場中,這樣的鬥爭就永遠會存在,稍微鬆懈就會出大麻煩。
憑什麼你的對手盤的財富要對你拱手相送
你憑什麼說,自己能賺錢?
因為我們比別人有優勢!
我們真的比別人有優勢嗎?
如果有,我們的優勢有多大?
如果留心一下你就會發現,人基本上都會犯一個自以為是的毛病,我們往往都會有一種「高估自己、低估他人」的錯覺。
如果有兩個人下棋,不管象棋還是圍棋,你站在邊上看,發現他們旗鼓相當,下了7盤,可能一個人贏了3盤,另一個人贏了4盤,用統計學來看他們的水平也確實旗鼓相當。但如果你分頭問他們,他們都一定覺得自己比對手水平高,如果自己不是某地方不小心,肯定贏得多!
如果兩個人打球。不管是桌球還是羽毛球,你站在邊上看,發現他們輸贏差不多,水平不相上下。但如果你問他們,他們一定覺得自己水平更高點,如果自己不是昨天沒睡好,肯定把對手打趴下了!
你去觀察兩個比較熟悉的自己認為水平差不多的同事,你可以了解一下,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他們大抵都會認為自己能力更強一些。除非其中一個確實差得很多,多到了雞和真的鴕鳥的差別,否則,他是不會覺得自己差一點的。
環顧你的四周,你看看有幾個人能認為自己所得比自己付出的多,哪怕是認為自己所得和自己付出基本相當的都沒有幾個人!
【鴕鳥理論】:
1.如果兩隻體格差不多一樣大的雞在一起,它們都會覺得自己比另外一隻大;
2.一隻火雞與一隻雞在一起,火雞覺得自己大得不行了,雞會覺得它倆一樣大;
3.一隻鴕鳥與一隻雞在一起,小雞才會承認鴕鳥大。
這是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一個人在評價自己的能力和貢獻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鴕鳥,別人是雞。若有一天他有幸看到真的鴕鳥的時候,他會說,噢,這隻雞比我大點!
保持清醒對任何一個交易者都至關重要,要保持清醒,就要避免自負,避免把自己看得太高。我們自己以為行的事兒未必能行,別人也未必這麼看,實際上也不一定如此……所以我們對自己自以為是的地方,一定要壓下來看,對人家的成績要往大的看。
「鴕鳥理論」告訴我們:只有比別人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時,才真正具有競爭優勢,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計得過高,一定要站在人家的角度去想,當我們還不是鴕鳥的時候,說話口氣不要太大,況且就算陸地上最大最大的鴕鳥,也不是最厲害的,真正翱翔於天際的雄鷹,基本上是不會說話的。
我們很多人和別人交往,總覺得自己吃虧了,但實際上旁人看來,你們彼此得失相當,你既沒吃虧也沒占便宜;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虧也不賺,那麼旁人看來,你一定占便宜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對方沒有跳起來,那要麼對方很偉大,要麼你很偉大!
社會學中有一個「歸因理論」,是說一個人常常把自己的成功歸為自己努力,常常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運氣不好,這個理論和「鴕鳥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你真的比別人有優勢嗎?優勢有多大,能否形成真正的競爭優勢?
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這句話在交易界是一句口頭禪,因為非常有道理,交易這個行業對從業人的要求非常高,特別是在理智方面,不論市場如何波動,只做正確的事,才是正途。但為何謂正確的事,就看你事先如果計劃你的交易了,做你計劃內的事,就是正確的事。
故,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理智的交易者。
然,今天我不是想談如何去計劃你的交易,如何去交易你的計劃。我想讓大家在這個思維下放大一個思想空間去思考交易:計劃你的交易之路,實施你計劃的交易之路。
成功的交易——百分之80時間的等待和百分之20的時間操作
假如你對股市運行規律有一定的認識,也能看明白大多數股票的走勢,但你還不能穩定獲利,我建議你只做你最擅長的一種手法,其他的都不做了。只專注一種戰法,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你夢寐以求的穩定的獲利模式。
成功和失敗都不是偶然的,操作的失誤來源於思維的混亂。手法多而不精,就是咱們原先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單一戰法,熟能成巧,想法和行動容易一致。雖然說天道酬勤也是講究方法的。我感覺炒股是對人性的磨練,境界不夠得修煉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說的很形象,有些技術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深刻理解。大家原先感覺會的手法也不是真正的理解到位,以前我還常向朋友炫耀我的十種戰法。說實話多年來我並沒有靠這十種戰法賺到大錢,現在終於明白專注一種戰法才能抓住市場給的機會。咱們不是大師,不用學會所有的戰法。你只有專一而精才能在股市長久生存。就像古龍小說中的:小李飛刀,例不虛發。還有形意巨臂郭雲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就是一招精。
一入股市總想學全股票所有的技術,以為那樣才行,所以真是很難克服多學技術的強烈慾望。由於咱們的精力有限,很難樣樣精通。炒股是所有參與者智慧的較量。差一點也不行,所以炒股不要搞全能,一定要單項冠軍。炒股到最後一定要從複雜到簡單,把你的全部技術凝聚成一種戰法,或結合自己特長找到一種最適合你的作業系統的戰法,專注一種戰法會使你對它越來越精通。只專注屬於你技術的操作模式的市場機會。不再眼紅市場眼花繚亂的干擾,恪守本分,耐心等待符合你戰法的機會,就像狙擊手在等待目標的出現一樣。其實成功的交易就是用百分之80時間的等待,和百分之20的時間操作。
只專注一種戰法會使你的選股簡單了(註:本人只專注於趨勢跟蹤,並且長期操作1-3隻股票,因此連選股都省了。)雖然你好像失去了大多數機會。其實股市不缺機會,就缺高水平的炒手,但你已能抓住屬於你的機會,只專注一種戰法成功的機率會很高。這樣你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攻防策略。就像佛家講的萬法歸一經歷過痛苦的歷程,用『榮耀苦旅』來形容他們是最貼切的。對急於成功的股友。
我想問:您準備好了嗎?你技術過關了,心態調整好了嗎,執行力訓練出來了嗎。策略制定好了嗎?你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戰法了嗎?如果把股市比喻成戰場,你是一名合格的戰士嗎?很多人都是想邊賺錢邊學技術,那是沒意識到股市的殘酷,股市沒有捷徑。唯有不斷的努力學習,不斷的進步,才可能生存。只要你沒有成功,肯定有一個地方有缺陷,找到它,把它完善。這時你離成功就近了。
不間斷地看書,不要停止你的思考,不要離開你的行動實踐,在你的生命中,熟稔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守靜無為,棄欲絕念,並用這些哲學常識如實地指導你的思維和行為,讓自己的心靈保持單純和自由。因為拋棄的那些東西,根本和盈虧無關,根本和你的幸福指數無關,但太多太多人卻死死追求這些不放鬆,真是自障自沒。
老子說,「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意思是說,善於保全生命的人,在山陵里走路不輕易干砍劈犀牛或老虎的事情……一個交易者不要輕易涉險,不要因慾望驅使而重倉或急於進場,也不要因為恐懼和疑慮而過早離場。老老實實的控制倉位,老老實實的看準行情之後再行跟隨式的交易,這是做交易的本來方式。如果因交易時候有想法或因為不良心理活動的影響而去期待或疑慮式的交易,那就脫離交易的本質了。
交易者一定要正確理解交易。要清楚持倉和交易是兩回事。交易是個動詞,是個動作的話,那就很多時候在有意為之,頻繁為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如果不在交易就感到不自在,不在頻繁進出場就不顯得自己是有本事的操盤者,不每天死盯著行情自作聰明的分析和買賣,好像就不能表現出自己的睿智似地。
持倉是無為而為,他的倉位盈利的數字每時每刻都在跟隨著行情趨勢的變動而變動,但他的心和手從來不會過多的擔憂或輕易變更他的頭寸。趨勢完成了,價格運動形態會告訴他應該把利潤收進囊中了,這個時候,他才自然而然的收穫自己的倉單,至於下一單是否進場,如何進場,何時進場,那要看價格本身走勢以及他的工作和休閒的時間安排了,而盈利的機會,總是無處不在。但說來也怪,如此簡單的盈利方式,投資者或交易者們總是不能做得到,原因何在?怕還是老子說的那樣吧,真的盈利者是在「大智若愚」的守靜處柔之中,而那些擁有「交易的快感」的「奮鬥者」們卻在「大愚若智」的買賣折騰之中。
交易者還要重視積累的重大意義。「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聚沙成塔」等等都是在說累積出來的結果將是巨大的。金融交易上同樣也是,行情趨勢,是由每一個主浪推動和次浪回調疊加而來的,不要因為每次波動,就覺得有進出場的意義了,實際上,有意義的是你持倉不動,至多是恢復趨勢後輕倉加倉,而不是你投機性的心理波動而帶來的錯誤連連的舉動。大趨勢是由若干小趨勢疊加來的,要有耐心地持倉等待,做大趨勢的順勢持有;同樣,如果你進出場的行為做的多了,錯的也就多了,你累積的虧損金額就會巨大,你要想把它撈回來,也同樣需要提高加倍的能力才行的。
從正面來看,積累的重大意義還在於你的倉單利潤的複利。複利擁有巨大能量,但同樣來自於心靈自由和靜守無為。試想下,你不是在重倉以求快富、冒險僥倖搏短,而是在你每次都能輕倉、持久地追隨行情,那麼隨著這樣的價差滾動和累積次數的增多,你的帳面利潤也在不斷積累放大。遇到明朗的行情,還可以加倉繼續跟隨。通過跟隨趨勢的持倉次數和價差滾動以及時間過程的累積的方式,即使總是按比例式的輕倉,你也能擁有十分巨大的收穫。相反,那種想擁有暴富式的交易的倉位,重倉冒進,頻繁搏短,急功近利,只知眼前利益,不知後面的各種具體條件將會隨時發生變化,而本身卻又沒有任何應對能力的交易者,不在眼前就在後續,遲早會像因有僥倖心理而快車超速行駛甚至猛闖紅燈那樣的不堪後果一樣讓你賠的很慘,慾望害人,這個後果一般就是車毀人亡分文不剩,那時候你再痛定思痛已經來不及了。
「多易必多難」,「欲速則不達」,任何事情發展的過程中必然受先後的諸多條件的決定和影響,快則有害,慢則有益。所以最慢的積累就是你最快速的盈利方式,而且要相信,複利的力量是巨大的。複利,有時候是代數級別的增長,有時候又是幾何級別的發展,能量無窮,就像豆芽頂石頭般的讓人驚愕。要讓自己有耐心而能看到這個巨大的收穫,用時間和積累的膨脹來換得巨額財富。因思維和現實面上的出發點不同,會讓你在當真正的有巨大收穫到來時,你就又能反過來真切感受到,原來巨額財富的擁有雖然花了一些時間,但確實還是很快的,而且還很安全。所以,最快速最偉大的擁有財富的方式就是這麼一個又一個的安全的倉位利潤慢慢累積而來的,除此之外,沒有他法。
找幾條均線,他們會組成價格運動的方向和路徑,他們也常是路徑的護欄,再劃划水平線,至多再看看K線組合的形態,然後跟著K線走,就可以了。這不是讓你去搞高深的技術指標或交易方法,而是讓你有一些跟隨市場動向的信息或信心而已。而且說到底,這仍然是一種跟隨——跟隨高機率的均線法則或K線組合形態的一般走向,也只有當這些指標和K線方向形成之後,你才能進出場,而不是主觀的提早預判或把主觀意志強加在交易上。如果你是個成熟者,你完全不用任何指標,裸盤操作就可以,因為行情上下你都看見了,跟隨即可。
所以,交易就是這麼簡單。如果非得找高明的方法的話,那就是返樸歸真,凈化心靈,你需要把自己當「白痴」(這是一種修煉,一種境界,一般人還真的當不了「白痴」呢!),虛空無為,無有一念,不要去預測,也不要有焦慮,讓價格的運動方向來告訴你如何非上即下地跟著他跑。因為道路在哪裡、方向是什麼和目的地有多遠,從來不是你自己選擇的,更不是你神仙般預測的,你此刻的路途,從來都是被告知、被選擇、被跟隨的。如果你已經走上這條路,那就抬起頭,欣賞路邊或遠處的風景吧,不要惦記你的腳下。
一言蔽之,盈利之「道」,原是你在「一切皆空」的跟隨式的「被盈利」。
了解更多股市資訊、操盤心法和交易系統,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C567016),免費訂閱最新的股票情報、經驗技巧和操作策略、獲取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