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這4種微信聊天方式,暴露了一個人的情商

2019-08-02     海哥說演講




微信聊天,成為越來越多人聊天交流的工具。

維持人際關係、做好日常工作,都離不開微信這個交流的媒介。

而微信聊天方式,直接暴露了一個人情商的高低。

一個人怎麼回微信,看起來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實恰恰暴露了這個人的情商。

01

髮長語音

羅永浩曾說:「用微信發語音,是一種不禮貌且情商低的表現。」

在生活或者是在工作上,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

當你有事不方便,對方還是不分場合地給你猛發語音;

明明幾行字就可以說清楚的事情,偏偏要用好幾條長語音來說。

你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在一堆無用信息中提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需要一遍又一遍確認自己想要的信息。

社交軟體的本意,是讓人們能夠更加方便的交流信息。

而微信語音功能的出現,正是為了彌補中文輸入緩慢的問題。

但是,微信語音完全就是方便了自己麻煩了別人。

環境嘈雜,要找耳機;

不小心停止了,要從頭開始聽;

公共場合聽不適合,外放的話別人都聽到了。

所以髮長語音的人,情商實在太低了。

一個真正高情商的人,即使是在微信里,也會堅守自己的禮貌,設身處地地考慮對方的處境和感受。

即使隔著螢幕,也能找准自己的分寸,言談之間讓人覺得舒服。

02

清粉勿回

隨著微信用戶的增加,微信好友越來越多。

有的相談甚歡,有的從不言語。

所以經常會遇到清粉勿回的消息,來測試對方是否刪了自己。

這個時候,便會群發一條消息。

如果有人顯示發布不成功的話,那麼說明這個人刪除了自己,他也會順勢去刪除別人。

雖說這是一個檢測殭屍粉比較好的方法,但是會讓別人的內心比較反感。

他們會覺得兩個人之間沒有了信任,很有可能盛怒之下,他也會把你刪除掉。

清粉勿回,影響好友之間的感情,暴露自己的情商。



所以希望大家以後不要再用了,真的很令人反感,也會讓別人對你的印象減分。

如果真的想要去檢測,誰刪除了你的話,那麼可以用一些其他不打擾別人的方式。

這樣的話,清粉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進行,方便你,也方便別人。

03

突發視頻請求

歌手巫啟賢曾講過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凌晨兩點鐘,他正打算睡覺的時候,微信響了。

原來是朋友給他發了一個視頻請求,他點了接受。

結果對方說:「老巫啊,我們在KTV唱你的歌,你聽。」

他直接給掛了。

過了一會兒,手機又響了,對方再次給他發送視頻聊天。

巫啟賢還沒有開口,對方搶先喊道:「不好意思啊,剛才收訊不好,所以我重打一次,你聽你聽。」

接著傳來了KTV里的鬼哭狼嚎聲。

巫啟賢氣憤地說:「這種人就該直接拉黑。」

只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卻一直在別人休息的時間點,不停地打擾別人,突發視頻請求。

甚至看到你沒有接聽,會一遍又一遍地發出邀請,絲毫沒有考慮到會不會打擾你。

這樣的行為恰恰暴露了自己的低情商。

其實,每次發視頻請求前,應提前詢問對方是否方便接聽,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04

微信上問你「在嗎」

在微信上,有這麼兩個字總會令人心裡一驚,那就是:「在嗎?」

短短兩個字,雖然信息不多,卻總能讓我們浮想聯翩。

這是誰來著?

找我有什麼事?

這是要幹嘛?

我要不要回,該怎麼回?

以致於現在很多人都患上了「在嗎」恐懼症,根本不知道怎麼回復。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打電話時如果對方已經接通了,再問一句『在嗎』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同理,微信上亦是。」

很多人都說,微信聯繫時,問「在嗎」,不如直接告訴我有什麼事,之後取決這件事我願不願意干,我該不該回你。

如果回了一句「在」,接著對方提出的需求又滿足不了,豈不是很尷尬。

甚至有些人有事沒事總喜歡問「在嗎」,說完「在嗎」之後卻選擇消失。

過很長時間他又說在嗎,然後說「在」,結果沒有然後了,呵呵。

這樣的行為十分令人討厭,這也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說句「你好」,然後就以有事說事的心態,簡短地說清楚你想說的事情。

這樣,給對方足夠的自由時間,來選擇要不要回覆你,或者如何回覆你。

總之,一個人的情商,往往就體現在細節里。

這個人情商究竟高還是低,翻一翻微信聊天記錄就知道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Q3AX2wBUcHTFCnfib_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