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之美,美在形式、美在色彩、美在裝飾、美在風水——可以說,徽州的美麗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建築語言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埃及的金字塔、希臘雅典的衛城建築群、法國的凱旋門,無不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徽州的古民居建築也是如此。
徽州
形式之美
古徽州的民居建築基本以族群分布,汪村以汪姓為主,盧村以盧姓為主,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聚族而居,每一個村落和族群的建築包括民居、祠堂、寺廟、戲台、牌坊橋、塔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居住——祭祀——宗教——娛樂——倫理——風水文化體系。
徽州·四水歸堂
徽州民居的建築多為院落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廳堂前方有天井採光通風,亦含有「四水歸堂」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線高低變化,錯落有致。
白牆黑瓦·徽派建築
色彩之美
徽州的古民居建築沒有艷麗的色彩,白牆、黑瓦這樣單純的顏色使其與自然完全融為一體。而秀麗的山川景色,豐富多樣的自然植物,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風,則使建築環境具有一種人性的美感。
由於徽州建築多為封閉式的內向院落,外牆高而面積大,從遠處望去,大片的白牆、黑色的屋頂、高低錯落的封火馬頭牆,黑、白、灰主色調再加以赭石色的木結構立柱、門窗等,於樸素無華中透出江南特有的秀麗。
徽州雕刻藝術
裝飾之美
在樸素無華的外表下面,徽州古建築內部裝飾的精美令人驚嘆。徽州古建築中的磚、木、石三雕,在我國明、清建築史上別具一格,飲譽海內。
「三雕」藝術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但大多是單一的,或木雕,或磚雕,或石雕,往往只在某一個部分具有代表性,而徽州則是集大成者,其品種之多,形式之美,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宏村風水
風水之美
徽州的古民居建築與風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自元代以後,全國風水文化的中心就已從江西的贛州轉移到了徽州。明清時代的風水名流中,絕大多數為安徽人,特別是徽州的人。所以徽州迄今仍然流行這樣一句俗諺:「女人是揚州的美,風水是徽州的好。」可見在當時的徽州民間,風水堪輿之學極為盛行。
以宏村為例,宏村原稱「弘村」,是汪氏家族聚居的村落,它整個村落的造型呈一頭牛的形態,人們將月塘稱為「牛胃」,渠水稱為「牛腸」,南湖稱為「牛肚」,高昂挺拔的雷崗山稱為「牛頭」,村口的古樹為「牛角」,再以橫跨吉陽河上的四座古橋稱為「牛腳」。這樣便形成了「山為牛頭樹為角,屋為牛身橋為腳」的牛形村落。這樣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無疑也是現代人夢寐以求的居住環境。
中國古建·徽州
徽州古民居建築歷經幾百年的滄桑,以其特有的文化,鮮明的時代特徵,優美的形式語言為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眾里尋她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徽州是我們古人所尋求的理想家園,又何嘗不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精神世界。徽州古民居建築以優美的形式、樸實無華的色彩、精美絕倫的裝飾以及自然的生態環境感動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