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來,新一輪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方興未艾、浪潮奔涌、利好頻傳。
從長江之濱到淮河之畔,融合正在奏響新曲。 作為其中的一員,以深度對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為抓手,蚌埠市正圍繞「借力江淮、融入合寧、創新驅動、產業引領」要求,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全力以赴協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主動對接,這是一場加速跑
從蚌埠出發,到南京和合肥40多分鐘,到上海僅需2小時。貨物裝船,從蚌埠港出發,沿淮河進長江,可以直接通達上海港……便捷的交通、較近的距離,高速時代讓蚌埠與長三角城市群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這是蚌埠的區位優勢,也是全面融入長三角的基礎。」說起蚌埠的區位優勢,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陶廣生信心十足,優勢明顯的交通資源為蚌埠無縫對接長三角一體化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徑。而跳出長三角,蚌埠又位於南京、合肥、徐州的三角幾何中心,四個方向分別被長三角、皖江城市帶、環渤海經濟區、中原經濟區圍合,支點城市已然顯現,可謂是「左右逢源」。
新時代迎來新機遇。2018年11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蚌埠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當千里淮河迎來國家戰略的同時,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提出,為這片中國經濟發展與開放的前沿點亮了全新機遇。
喜事一樁連著一樁,去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規劃範圍包括安徽省全域。2019年9月,合肥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召開,研究通過了蚌埠市整體加入合肥都市圈的決定,我市正式成為合肥都市圈中的一員。同年10月,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九次會議在蕪湖召開,蚌埠正式成為城市經濟協調會一員……
由此,在長三角一體化、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等國家和省多項重大戰略規劃節點中,我市均深度參與其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政策機遇。
「這是一次多方共贏的選擇,對於全省來說,蚌埠創新資源豐富,加入合肥都市圈,將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在談及加入合肥都市圈的意義時,陶廣生曾在接受蚌埠發布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快合六經濟走廊、合淮蚌產業走廊建設發展,形成南有長江經濟帶、北有淮河生態經濟帶,中有合淮蚌產業走廊、合蕪蚌創新走廊相連的綜合體系,與長江、淮河「工」字形水道嵌套,從而輻射帶動安徽東西南北方向的廣大地區。
深入謀劃,這是一次新征程
疫情期間,作為省級重症救治定點醫院,蚌醫一附院與安徽奧弗醫療公司合作研發的「醫用防飛濺隔離罩」成功在臨床應用,完成了疫情救治防控任務,攜手推進了疫情防控一體化。
深化資源共享,合力防控疫情,蚌醫一附院與安徽奧弗醫療公司合作正是蚌埠我市加入合肥都市圈以後,深化交流合作的一次成功案例。
「我市從規劃、資源、產業、交通等方面加強與圈內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衝擊和影響,也切身感受到都市圈抱團取暖的紅利。」今年5月,合肥都市圈建設工作推進會在合肥召開,代表我市參會的市發展改革委區域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人在發言中開宗明義。
這一年,我市把融入合肥都市圈、推進一體化發展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督查推進任務,明確責任單位,細化分解落實,按月調度進展,確保壓茬推進。印發實施《深度對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 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工作方案》,在規劃體系上主動對接,服從服務於省委、省政府建設合肥都市圈的重大戰略決策。
圍繞著深度對接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我市搶抓戰略機遇,趁勢而為,先行一步,全面加快了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步伐,更加注重空間和產業的全面銜接,明確要把蚌埠打造成為聯通皖北與皖江、淮河與長江不同區域同頻共振的重要交匯點,引領皖北地區和淮河生態經濟帶振興發展。
採訪中,長期研究蚌埠區域融合發展的業內人士指出:「蚌埠處於淮河流域游;在中國東部版圖中,蚌埠也處於南北過渡帶,這些就決定了未來的發展中,蚌埠承擔著了雙重角色,一是要引領淮河流域城市的發展,二是要擔當皖北振興的「領頭雁」,而這些,則對蚌埠打造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意義重大。」
發力支點 ,這是一道必答題
產業的協同發展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基礎。
盛夏時節,項目合作持續升溫。繼去年初市政府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後,去年7月,蚌埠國家一類新藥研發產業化基地及合源藥業公司蚌埠原料藥生產基地等項目簽約儀式在蚌舉行,蚌埠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戰略合作首批產業化項目成功簽約。
此後,雙方合作邁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取得豐碩成果。目前,我市與中科院物質研究院合作共建的中科蚌埠技術轉移中心正式成立,工作機構、信息化建設、制度建設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已徵集與蚌埠主導產業密切相關的科技成果200多項,對接企業技術需求40多項,8個項目簽訂合作協議,9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同時,聚焦合肥都市圈與我市優勢產業契合度較高的矽基和生物基等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製造三大領域,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新增獲批生物基材料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引入京東云為蚌埠高新區提供智慧園區服務,高標準統一數字化平台建設標準,打造區域數字經濟中心。2019年,累計承接合肥產業轉移項目13個,總投資42.4億元,集中在新能源利用、精細化工、生產性服務業合作等領域。今年一季度,引進合肥招商引資項目3個,將拉動投資4億元。
「蚌埠是國內重要的綜合性加工製造基地,已形成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裝備製造及零部件加工、精細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陶廣生分析,通過實施矽基、生物基雙輪驅動,依託這樣的產業基礎,既能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形成錯位發展,又能為全方位承接長三角區域產業轉移、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合作對接空間。
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是必須跨越的重要關口。經過多年的發展,蚌埠這座老工業城市正在擁抱新的時代、煥發新的活力、實現新的發展,為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通蚌埠-連雲港貨櫃航線,開行皖北地區首條中歐班列,開通蚌埠至寧波、蚌埠至上海鐵路聯運。近期又從連雲港開闢日韓、東南亞方向航線,皖北中心城市的貨運集聚效應正日益突顯。
——做好答卷人,我市發揮比較優勢,加快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印發實施《蚌埠市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謀劃項目120個,總投資超過3300億元。高新區納入全省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集聚區示範區,謀劃構建市內「1+5+N」產業承載格局。
——派駐招商小組在上海、杭州等長三角主要城市駐點招商,2019年以來,開發區內來自滬蘇浙地區企業663家,比上年增加61家,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占全市比重52%。
——與滬蘇浙實現養老金網上協助認證,可與上海、江蘇等十多個省市實現跨省住院直接結算,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參保人員長三角地區跨省聯網直接結算4059萬人次,占跨省聯網就醫總人次的78.3%。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
記者:楊露露 通訊員:張 揚
編輯:成 凱
監製:成 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O3HUXIBnkjnB-0zOk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