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70歲活得有多憋屈?農村四句俗語,道出多少老人的心酸

2019-08-22     農俗俱樂部

之前和大家分享了人到50歲、60歲,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從一開始搶著留,到勉強留著,而到了70歲,子女的態度又會如何轉變呢?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人到70歲,農村非常經典的4句俗語,道出了很多農村老人的辛酸與心酸,不知大家都聽過哪些呢?

人過七十像足球,兒子姑娘都不留

還記得之前說的人到50、60像什麼嗎?

人到五十像籃球,兒子女兒都搶著留下父母,因為那時候手腳利索,能幫家裡做很多事,不僅是操持家務買米買面的家政,還能是幫忙帶娃的保姆,試問,這樣的免費勞動力,誰不想爭著留下父母呢?

而人到了六十,就像排球一樣,子女雖然不是很想留下父母,但也還願意留,因為60歲的父母雖然腿腳不是特別利索,但一些手上活還是能夠處理,偶爾還能幫忙照看一下孩子。

但到了70歲,人們說父母想足球,兒子和女兒都不願留父母,這又是為何呢?接著看下面的幾句!

人老話多不能由,洗鼻吐痰口水流

人到了70歲,已經算是年紀非常大了,人嘛,年紀大了,就容易感受到孤獨。

尤其是有的失去了老伴的老人更是可憐,他們沒法再接觸到社會上發生的事情,留在他們腦袋裡,心裡的,全都是過往的經歷與回憶。

他們行動不便,幫不了忙,相反,子女們還要處處照顧到他們,漸漸成為負擔。

但他們也很希望找人說說話,因為與社會脫軌,加上記憶一點點變得模糊,也許一件事一些過往,他們說了很多遍,說到子女都煩了,膩了,不想再聽了,但他們卻不記得自己其實已經說過。

於是變得嘮叨,子女們時間久了,也會很煩這樣的父母。

因為年紀大了,老人行動很不方便,有時候想洗頭洗澡,沒有子女的幫助自己是根本完成不了的。

加上農村很多設備不太安全,農村人也比較忙,其實很多時候在他們看來,能給老人吃飽穿暖,就已經是盡孝。

但卻沒想過,父母是不是過得舒服?

再看到邋遢的父母,自然更是生出厭煩和討厭。

也難怪,到了70歲,子女都不願意留下父母一起生活。

女兒女婿看見愁,兒子媳婦皺眉頭

父母老了,只吃不做事,自然而然成為了負擔。

很多老人因為長時間沒法洗澡,加上如果身體不好,身上常年是藥不離身,身上的味道會很大,所以如果是子女都嫌棄的話,作為女婿和兒媳婦,自然更是討厭和厭惡。

人們常說家有一小,如有一寶,那麼如果家裡有個老人,就是家庭愁斷腸的存在了。

如果老人身體好的話還好,要是身體不好,三天兩頭去醫院,花錢不說,還要耽誤子女的農活與事業。

而且以前爸媽常說「老轉小」,老人們上了年紀,也會很叛逆很任性,有時候他們也很希望得到子女的關心與愛,但卻不得不用撒潑、無理取鬧來博取關注,但越是這樣,子女會更加厭煩老人們吧,自然也離得更遠。

兒要出差女旅遊,不想收留找理由

正是因為70歲的父母有各種不好的存在理由,所以子女其實都不願意與父母一起生活的。

這裡說的,兒子想去出差,女兒想去旅遊,其實都是為了不想養父母找的推脫理由。

以前我家隔壁就有一家,有四個兄弟,父親幾年前去世了,母親到了70歲後,幾個兄弟就商量,說是讓母親一家一個月的住,二哥在縣裡有固定工作,其他仨兄弟都是本本分分的農村人,靠種地為生。

有時候二哥來接母親一去就是幾個月,之後就一兩年不來接母親去。其他三人覺得這樣壞了規矩,覺得二哥這樣做不好,一家人又是吵吵鬧鬧。

加上他們的媽媽脾氣不是很好,有時候被其中一個媳婦兒挑撥離間就去給其他家脾氣受,弄的到頭來幾個兒子媳婦都不喜歡老人。

怎麼說呢,70歲的確是很多老人覺得最難過的,要是家裡的孩子教育得好,經濟條件好些,那還好,大不了找個保姆在家照顧父母。

但要是70歲了,孩子們自己都過得吊兒郎當,活得很差,那自然也沒法給父母更好的生活。

人們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不僅是夫妻,一個家庭也是,有錢人可能缺少關愛,但沒錢,既缺少必要的生活條件,也絕對會缺少陪伴與關愛。

最殘忍的事情就是,我們努力的腳步追不上父母老去的腳步,為了給父母一個不錯的老年生活,我們是得努力拚搏了。

但是,努力掙錢的同時,也要堅定孝順父母的宗旨。

人都會老,父母曾拼死拼活掙錢把我們養大成人,我們,也有義務在他們老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有溫度的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L3Fv2wBJleJMoPMOO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