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山水大家中,能以畫者態度畫畫的除了張大千,還有賀天健。這裡的所謂的「畫者」指的是對於畫理孜孜不倦的求索或者曰:用腦畫畫也。而同樣身為「畫者」,張大千憑藉的是縱橫的才氣,而賀氏則是自發的對於畫理的思辨。
賀天健:(1891-1977年),中國現代著名中國畫家、書法家。江蘇無錫人。原名賀駿,又名賀炳南,字健叟,別署健父、阿難等。尤長於青綠山水,並演變而自成一格。書法作品《東風吹到好江山》曾獲世界美術博覽會一等獎。出版作品有《賀天健畫集》、《賀天健山水冊》、《學山水畫過程自述》等。
新派畫家中,在創作和畫理上均有造詣的是賀天健。早年自稱「百尺樓頭一丈夫」。年少時孤貧困惑性格內斂怪癖,似乎唯有對學習詩書畫興趣廣泛,這完全得淵於家學涵養。他父親蓉初,喜好書畫小有成就,他祖母工詩,這對母子組合對賀天健年幼心靈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1909年,開始以書畫為業。民國以後,來到上海,跟隨一位名叫孫雲泉的畫家學畫,而後遊歷泰山以及江、浙、閩等地名勝。
隨著年齡閱歷畫理思路日漸成熟的賀天健,知曉該怎樣在畫壇上遊刃有餘。懷揣一腔對中國繪畫藝術的鐘愛,演變成一種神聖的事業。這個時期賀天健出任多家藝術學院的國畫教授,主編《國畫月刊》並在上海、北京、無錫和天津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他的起步在民國元年。回想海上畫派振興之初,早期能排得上號的,屈指數來也就二十來人,代表的有四位:任伯年、吳昌碩、虛谷和蒲作英。他們在繪畫藝術上的成就,承上啟下別開生面的數花鳥人物畫等等。
賀天健的作品雖以山水畫為主,但早年也曾畫過一些工筆仕女圖。其人物用筆工細,設色明麗,反映了當時上海流行的仕女畫風格。
同時,賀天健也像其他畫家一樣,在心目中終究是以五代、北宋的山水為依歸,曾說過「師法五代、兩宋的山水畫的法度與精神,為今日創作的途徑」。
除了師法古人法度、精神,賀天健更從真山真水中獲得靈感。壯年時,常遊歷名山大川,而且並不局限於京南名勝,其足跡北到山東,南到福建,甚至遠至西北的陝西。因此,在其山水畫中時常流露出宋畫的氣息,以及石濤山水畫的奇氣。
他提出「甄陶天機,融代物我」,要有仰俯天地之大氣,不能侷促於「南北宋」,要有博取眾長的勇氣,才能豐滿自己。在《黃山派和黃山》一文中,總結出「石濤得黃山之靈,梅清得黃山之影,浙派得黃山之質」的精闢論述。
在繪畫實踐中,他強調嚴謹的過程是質量與數量並重,並稱「畫現代畫要有時代精神。山水畫中即使不畫人,一樹一石一泉也應有時代氣息。畫要耐看耐讀,即能吸引觀眾進入畫里的境界。」這是針對當時的提法賀天健的大聲疾呼。
整體而言,賀天健是一位新派的傳統畫家,對古畫有一定的認知,又能從真山真水中汲取靈感,從而形成個人風格。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6Txam4BMH2_cNUg7v4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