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島位於南岸區茶園新城區北側,橫臥長江之中,坐落在明月山、銅鑼山之間,是長江上游第一大島嶼,也是重慶主城區現存陸域面積最大、生態最良好、景觀最突出的江心島。如今的廣陽島,四季皆美,可入詩可入畫,尤其是連綿的油菜花海,已成為重慶春季最美的風景線之一。
廣陽島的油菜花海
然而,很多年輕的重慶人,卻並不一定了解廣陽島的過去,他們可能更想不到,這座景致如畫的江心島,曾經是四川也是重慶第一個飛機場。
大禹治水 堆土成島
《重慶市南岸區志》記載,鐵山坪和放牛坪在遠古時是連在一起的,長江流到這裡被山隔斷,江水翻過山樑,奔騰直下,日久天長,就把山腳下沖成一個大水凼。有一年,長江上游發大水,水天相連,老百姓們只有逃到山頂去避難。那時,大禹剛和塗山女成了親,他看到百姓被淹死那麼多,就決心把江水治好。新婚剛三天,他就告別了塗山女,抓起他老漢留下的抓山神耙,匆匆趕到兩座山坪。左一耙,右一耙,把鐵山坪和放牛坪之間的山樑挖開了個缺口,那缺口就是現在的「銅鑼峽」。他挖的土甩在江水沖成的大水凼里,堆成了一座島,就是現在的廣陽島。
廣陽島也曾是巴人的一個主要聚居地,是長江漁獵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清代民居
1929年 修建戰時空軍基地
1929年,國民革命軍曾在廣陽島修建飛機場,成為戰時空軍基地。機場位於今天的勝利村,這是時任四川省省長劉湘的傑作。第二年,重慶史上第一架飛機由此起飛。
飛機修理庫
據《重慶市志》記載,1929年9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兼四川省主席劉湘,為擴大自己勢力,主持在廣陽壩修建飛機場,於當年底建成占地200畝的土質簡易機場。這是四川也是重慶第一個飛機場。
士兵營房
1931年春,第21軍航空司令部正式成立於重慶廣陽壩機場。劉湘任司令,蔣逵任副司令。是年秋,在此設立航空學校,劉湘任校長。
士兵營房
抗戰時期,重慶作為戰時的首都,廣陽壩機場成為大後方重要的軍事機場之一。據地方志記載,當時駐守廣陽壩的軍隊有中國空軍第四大隊,第十八、十九中隊,軍校第一軍訓班和第十旅炮兵營。
油庫
1938年2月18日,日本飛機第一次空襲重慶,在廣陽壩機場投彈12枚,炸傷4人、毀房2棟。是年,國民政府對廣陽壩機場進行擴建,徵用民工10800名。其中,江北1200名、榮昌600名、巴縣、涪陵、長壽、鄰水、江津、壁山、銅梁、合川、永川各1000名。
1960-80年代 變身農場和體訓基地
島上農場
島上農場
1958年,飛機場被改為農場,之後農場職工開始了生產建設。當年的機場或成苗圃,或成菜地,或成魚塘,國軍空軍營房馬為廣陽壩園藝場的宿舍、飯堂、開會禮堂,成為往昔的記憶。
1960-80年代,廣陽島先後建設了廣陽壩農場、國家曲棍球訓練基地和市體育訓練基地。
原體訓基地
原體訓基地
文物保護 留給後世
廣陽島現存機場遺址共28處,其中碉堡 8個,油庫6個,士兵營房8棟,防空洞2個,發電房1個,通往島上的鋼筋混凝土橋樑1座。
文物修復中
文物修復中
文物修復中
據了解,這些文物均分布在6平方公里的廣陽島上,且保存基本完好。
士兵營房
士兵營房
廣陽壩機場是目前重慶抗戰文物中保存完好,不可替代的抗戰軍事設施遺址,它對中國的抗日戰爭作出過重要貢獻,為研究中國抗戰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