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發作前,身體3個地方會出現「莫明疼痛」,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2019-07-25     從頭到腳談養生

說到心梗,可能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這是一種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其實不然,心梗發作是不分年齡的。尤其是夏天更是心梗發作的高發期,尤其喜歡燒烤、啤酒的中青年人更應該提高警惕。

28歲的小劉是一名運動達人,保持著經常健身的習慣。幾天前,小劉像往常一樣健身之後回家,一進門就沖了一個涼水澡。接著,小劉覺得還不夠痛快,打開冰箱,邊看電視邊喝冰鎮啤酒。5瓶冰鎮啤酒下肚,小劉打了幾個飽嗝,忽然感覺前胸有點疼。此時,他以為是啤酒太涼了,傷到了胃,過一會兒就好了。可是這種疼痛一直沒有緩解,而且越來越疼,到最後小劉疼得滿身大汗,嘔吐不止。

幸好家人及時送醫,醫生立即對小劉進行急診支架手術,打開了血管,保住了小劉的生命。心梗發病迅速,且病程很快,所以我們一定要留意一下發作前的症狀,避免錯過最佳搶救機會。

心梗發作前,身體3個地方會出現「莫明疼痛」,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1、牙疼

臨床上,因冠心病引發的牙痛稱為「心源性牙痛」。

我們的心臟上廣泛分布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這些神經同人體各部位之間存在著比較複雜的聯繫。

當心肌某個部位發生梗塞時,刺激這個部位的植物神經,反射到軀體不同部位,就會出現疼痛,這就叫「放射痛」。

比如,下壁心肌梗死就經常表現為上腹痛或腰腿痛,前壁心肌梗死則會出現放射性牙痛。

2、咽部刺痛

如果中老年患者突然有咽喉痛不適,又不紅不腫不發燒,做吞咽動作疼痛也不加重,尤其伴有心慌、胸悶、憋氣、出汗等表現,就應引起重視,這很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現。

特別是患者還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這個時候就得趕緊撥打120去醫院就診。因為咽喉與心臟的神經由同一節段的脊神經支配。當心臟缺血、缺氧時,會產生酸性物質、多肽類物質,刺激神經產生疼痛,且會擴散到咽喉部位。

此時,這種刺痛感,像是被一根繩子,勒住了脖子的感覺。

3、胸痛

心梗最為典型的症狀就是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一般位於左胸部,較少位於右胸;且痛感劇烈、持續時間長,不會是三五分鐘的事,可能會持續15分鐘以上;含硝酸甘油無法緩解、效果差,這時應該考慮患有急性心梗的風險。

時間就是生命!對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來說,儘早前往大醫院就醫非常關鍵。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的黃金期,全球統一標準為90分鐘!必須在90分鐘內為患者開通閉塞的血管。越早打開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如果救治及時,患者康復後可和正常人一樣。由此可見,突發心梗的危害如此嚴重,其實最好的治療還是預防,我們日常該如何預防心梗的發生呢?

預防心梗,保護心臟健康,3件事不能少!

1、改正不良習慣

過度疲勞(過度勞動、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

情緒激動(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

暴飲暴食(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寒冷刺激(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節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較高。)

便秘(便秘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而導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並不少見。必須引起老年人足夠的重視。)

吸煙、大量飲酒(吸煙和大量飲酒可通過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以上6種行為都會增加心梗的可能性,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避免,尤其是體型肥胖或者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需注意。

2、補充身體所需營養

血管需要「抗氧化」,當人體自由基過多時,會造成血管內皮老化,引起動脈硬化、彈性變差,使得血管內更容易沉積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脂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心肌梗死、腦梗塞等疾病。

而抗氧化劑,可以捕捉並消滅「自由基」,減少其對血管的傷害,維持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預防血管疾病嚴重化。

生活中,茶葉就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尤其是未經發酵的綠茶。日常飲用,有利於減慢血管退行性變,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

3、控制好「三高」

心肌梗死可能是由於很多原因誘發的,有部分中老年人之所以會出現心肌梗死的情況,就是因為本身有其它的病症,比如很多老人都有三高現象,三高會誘發其他的疾病,長時間的吃各種激素藥物,最終有可能會導致心肌變得非常脆弱,發生梗死情況。

所以在平時就應該要多注意自己身體的保護,老年人如果出現了三高情況,儘量不要吃太多激素的藥物,要選擇從根源上下手,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多加強鍛鍊,這樣才能讓自己遠離三高,使血壓和血脂不再繼續升高,而不是一味的依靠藥物,吃多了藥物對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vnaKWwBmyVoG_1ZaF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