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大家整理了臨床執業醫師內科常見疾病診斷要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備戰二試的考生,一定要多看多記!
急性腸梗阻
【診斷要點】患者多有腹部手術病史,臨床表現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及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腹部X線片發現氣液平面有助於鑑別。
急性胃腸炎
【診斷要點】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腹脹,查體 中、上腹部壓痛,腸鳴音活躍,血分析白細胞可增高。
急性胃炎
【診斷要點】多見於進食辛辣等刺激食物、著涼等,突發上腹痛,主要為劍突下,可隱痛、絞痛、脹痛,伴噁心、嘔吐,噯氣、反酸等,查胃鏡可發現急性胃粘膜糜爛、變紅等改變。
慢性腸炎
【診斷要點】病史較長,病因可為結腸炎、克羅恩病、腸結核等,臨床表現為長期反覆出現腹痛、腹瀉、給予藥物治療,病情可稍緩解,行腸鏡檢查可進一步明確。
腸道腫瘤
【診斷要點】多見於中老年患者,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血便等,如伴腸道梗阻可出現噁心、嘔吐,排氣、排便不通。查體 病灶處可觸及腫塊,查腹部CT、腸鏡等可輔助明確診斷。
胃癌
【診斷要點】多見於老年患者,可有隱痛、絞痛、脹痛,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等表現,胃鏡檢查可資鑑別
急性胃粘膜撕裂
【診斷要點】多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劇烈嘔吐,引起胃內壓增高,繼而賁門粘膜撕裂,引起胃大量,多次出血,發病後查胃鏡可明確病因。
胃底食管靜脈曲張出血
【診斷要點】多見於各種肝炎等形成肝硬化,導致門脈壓力升高,進而出現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當患者用力或進食堅硬食物時,導致血管破裂出血。發病後查肝功能、腹部B超、上腹部CT、或胃鏡可明確診斷。
上消化道出血
【診斷要點】患者腹痛,嘔吐鮮血或暗紅色血性胃內容物,既往多伴消化系潰瘍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基礎疾病,查體 貧血貌,上腹壓痛,行胃鏡檢查可明確病因。
下消化道出血
【診斷要點】多見於腸道腫瘤、腸道血管畸形、痔瘡等病因,臨床表現一般為 鮮血便,少有黑便、嘔血或咖啡樣液體,可伴腹痛、腸形。查體 可發現腹部壓痛、腫塊、腸鳴音活躍,查結腸、小腸鏡、腹部血管造影,可進一步輔助明確診斷。
消化系潰瘍
【診斷要點】患者有反覆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噯氣、上腹飽脹,查體 腹軟、劍突下壓痛,無反跳痛,行胃鏡檢查可予以確證。
消化性潰瘍穿孔
【診斷要點】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復合性潰瘍病史,此次雖出現持續性上腹痛,但查體全腹無鳴音正常反跳痛、肌緊張,腸。
急性胰腺炎
【診斷要點】病因多為膽管結石、大量飲酒、進食,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排氣、排便不通,輔助檢查 腹部B超及上腹部CT可發現胰腺腫大炎性滲出,查血澱粉酶急性升高可輔助診斷。
急性腹膜炎
【診斷要點】患者有腹脹、腹痛伴發熱等臨床表現。查體可見腹肌揉面感,有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可減弱甚至消失。化驗及X線檢查有助於鑑別。
急性闌尾炎
【診斷要點】患者常有轉移性右下腹部痛,查體可及右下腹部壓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狀不支持。
返流性食管炎
【診斷要點】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上腹部及胸部燒灼樣疼痛,可無明顯異常體徵,食道可見局部粘膜紅。
食管癌
【診斷要點】中老年多見,進行性吞咽困難,慢性起病,食管吞鋇、胃鏡可發現腫物,病理活檢可確診。
肝硬化
【診斷要點】患者多有肝炎或飲酒過量等病史,長期後出現腹部包塊,病人多有腹水、黃疸等全身症狀。腹部CT片及相關血液檢查可鑑別。
肝癌
【診斷要點】有腹脹、肝區疼痛表現,查AFP升高明顯,超聲或CT可發現病變,行AFP、上腹部CT及病理活檢可明確診斷。
膽石症
【診斷要點】患者右上腹疼痛放射至右後背部,呈陣發性隱痛或絞痛,每於進食油膩後疼痛明顯,查體 膽囊觸痛征陽性,墨菲氏征陽性,腹軟。血分析檢查血象增高,行上腹部CT檢查提示膽囊結石。
急性膽系感染
【診斷要點】多見於膽道結石、膽道腫瘤等梗阻等原因引起,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黃疸,查體 墨菲氏征陽性,化驗血分析血象明顯高,腹部B超或CT可進一步輔助診斷。
肝性腦病
【診斷要點】一般有肝病病史,出現精神紊亂、昏睡或昏迷,可有撲翼樣震顫,反映肝功能的血生化指標明顯異常及(或)血氨增高,腦電圖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