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 宜人家園|達拉特旗昭君鎮人居環境整治:讓「一時美」變成「時時美」

2020-03-14   鄂爾多斯發布

村村乾淨整潔、戶戶窗明几淨,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達拉特旗昭君鎮把集中整治與長效機制相結合,努力讓家鄉從「一時美」變成「時時美」。

昭君鎮背靠黃河,因境內有傳說中的王昭君墓而得名,著名的金津古渡也位於此,有黃河浮橋與包頭市相連。昭君鎮還是鄂爾多斯市重要的水稻產區,著名的「四村大米」即產於此地。

3月12日,記者來到達拉特旗昭君鎮二狗灣村,這個建在小山包上的村子錯落有致,乾淨整潔的鄉村道路蜿蜒而上,紅底白牆的農家小院在藍天白雲下格外靚麗。雖然春天風大,但往年隨處可見的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白色垃圾」卻蹤影全無。


昭君鎮黨委書記吉仁道勞告訴記者,昭君鎮是包頭、巴彥淖爾等周邊城市市民周末休閒的目的地,也是前往著名旅遊景點恩格貝的必經之地,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鄂爾多斯的形象,如果環境髒亂差,那不是一個昭君鎮丟人的事情,而是給鄂爾多斯臉上抹黑,如果環境整治好了,就能給鄂爾多斯增光添彩。

為了引導群眾由「要我整治」向「我要整治」轉變,逐步形成全民參與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昭君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深入開展「亮身份、樹典型、做表率」活動,組織開展選樹「美麗庭院」「乾淨人家」「身邊好人」「環境衛生光榮榜」等活動,給環境「洗臉」,為素質「洗禮」。

在工作實踐中,吉仁道勞他們發現,宣傳發動群眾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手段。他們積極開展宣講工作進校園活動,培養孩子環保意識,通過「小手拉大手」促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入推進。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鎮里給所有村都安裝了大喇叭,利用村村響播放《鄂爾多斯市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治理條例》,引導農牧民增強環境衛生整治意識,參與人居環境整治。

「一時美不算美,時時美才是真的美」。昭君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建立長效機制,一是由鎮政府出資購買社會服務,引入社會保潔公司參與農村牧區環境衛生管理,充分發揮保潔公司的優勢,確保管理實效。二是以鎮包村幹部、村兩委、社長組成三級網格員,建立鎮、村、社三級聯動的人居環境治理監督網絡,全方位落實人居環境整治任務。三是開展「巾幗英雄志願者」活動,以婦女帶動家庭,以家庭帶動村社,從「不掃門前雪」、「各掃門前雪」到「共掃門前雪」轉變,最終形成「全民參與、全民投入、全民管護」的新局面。四是農戶自籌100元,政府獎勵200元,用於環境整治和表彰激勵,逐步實現「政府獎勵一點兒、村集體經濟補貼一點兒、群眾自籌一點兒、社會力量贊助一點兒」的多元投入機制。

「要想改變農民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就必須改變硬體設施短板狀況。比如說,你連個公共衛生間都沒有,怎麼要求農民不隨地大小便?」吉仁道勞說。

2019年以來,昭君鎮軟體硬體建設一起發力,實施三改(改水、改廁、改圈),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門口),新建公廁、垃圾池15座、低溫裂解站3處、新建2個水沖式廁所、實施戶改廁876戶、自來水改造3800米;集中清運垃圾8000噸,拆除破舊土房89座,整治棚圈、羊舍、圍欄1500米;維修廣場、路標、公共設施83處,維修垃圾中轉站3處;在建污水處理廠1座。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