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乃春:奮蹄柴登村的「老驥」
——脫貧攻堅「一人一示範」系列之三
剛對接完產業扶貧項目,宋乃春便馬不停蹄地趕回柴登村,安排駐村工作隊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宋乃春(右一)深入農家牧戶開展便民服務
今年54歲的他,現任鄂爾多斯市委辦公室總值班室主任、市委辦公室派駐東勝區泊江海子鎮柴登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2018年2月,他主動請纓,到柴登村包聯駐村幫扶。
駐村工作以來,他始終保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不變,出實招、敢擔當,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推動柴登村實現產業富民、產業強村,2018年柴登村貧困戶3戶6人全部脫貧,2019年柴登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3萬元、戶均增收近3000元,如今村民的錢袋鼓起來了,生活好起來了,就連精氣神都高昂起來了。
宋乃春(左三)走訪農牧民群眾
武蓮鳳說:「宋書記他們關心我、幫扶我,我自己也想把這日子過好,每天多干點活,多掙點錢, 一個人的日子也得有滋有味,也得紅紅火火。」
通過實施「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貧困戶看到了自己的發展潛力,家庭生活條件都得到了顯著改善。「一些生活困難的村民過去並沒有發現自己生活中的閃光點,幫助他們重新煥發精氣神,這樣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好。」宋乃春說,「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戶都不能少。」
宋乃春(右一)深入農家牧戶宣傳惠農政策
記者了解到,駐村幫扶以來,宋乃春每個月都至少會在村裡住上20多天,有時甚至連續兩三個月一直住在村裡。他將全部心血和熱忱投入到脫貧攻堅事業中,在老胃病復發時也就是簡單吃點藥仍然堅守崗位,家人只好每次在他下鄉時多給他備點藥。他覺得,只有真正和鄉親們住在一起,才能聽到他們的心聲。
當記者問他:「50多歲,近20年的正科級幹部,這麼辛勞工作圖什麼?」宋乃春只是笑了笑,爽朗地說:「不做點實事,怎能對得起良心,誰叫咱是一名共產黨員。」他始終堅持走進群眾生活,在田間地頭和老百姓打交道,真正做到察民情、體民意,經常為鄉親們排憂解難,籌資為村裡安裝了50餘套戶戶通接收器。
現在走進柴登村,水泥路面兩側整潔乾淨,綠色田園生機盎然,農家小院整齊有序……然而,在宋乃春剛到這裡時,眼前卻是另一番景象。
宋乃春(左二)深入田間地頭助農忙
「柴登村靠近東勝城區,作為『城邊村』,以前柴登村一度各類矛盾糾紛頻發,產業發展落後,年輕人都選擇進城打工,村裡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柴登村黨支部書記楊二飛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
農牧區是一個沉睡的「聚寶盆」,如何激活這個「聚寶盆」?「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發展好產業,可以變輸血為造血。」宋乃春帶領包聯駐村工作隊同村「兩委」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以脫貧攻堅為主題,以推進鄉村振興為主線,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攻方向,全力推進柴登村變富變美。
宋乃春在防疫檢查點記錄排查情況
精準脫貧,發展產業是關鍵,實現農民增收是目標。柴登村要發展,就必須改變村民們「種地不掙錢,要出去打工」的想法。為了帶領村民致富,柴登村成立了澤潤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和綠領農業專業合作社。
「下好蛋,養好牛,放好驢,產好肉,過上好日子不用愁。」在澤潤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村民種養殖技術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增加了,還與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簽訂了肉牛代養項目。
在綠領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柴登村引進了沙棘試種項目,完成柴登村七社1500畝村集體土地流轉工作,種植700餘畝經濟作物,還發展了林下經濟,村民們的錢包越來越鼓了。
產業做起來,群眾富起來。激活「沉睡資源」建設美麗鄉村,脫貧措施「定製化」,資源利用「品牌化」,鄉村建設「協作化」,通過宋乃春和駐村工作隊一系列務實有效的幫扶措施,柴登村舊貌換新顏,曾經閒置的資源變成脫貧致富的「金疙瘩」,喚醒「沉睡資源」的柴登村正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闊步前行。
宋乃春指導安裝「村村響」
「攥指成拳」匯合力、鑄實力、添朝氣,產業發展聚人氣、增財氣、攬旺氣。宋乃春帶領駐村工作隊立足柴登村土地、林地等資源優勢,不斷謀求產業發展新路子,鼓勵合作社在荒地上發展既能保持水土又有經濟價值的經濟林項目,引導村民發展訂單式養殖肉牛產業,促成柴登村與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肉食品訂單採購項目及飼草料供給項目,整合利用廢棄校舍引進建設中國北方亞高原訓練基地項目……
中國北方亞高原訓練基地
「體育旅遊小鎮」項目的落地實施,是柴登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次新嘗試。「盤活閒置資源建設體育訓練基地,再加上柴登村夏季涼爽宜人的氣候特點,未來這裡將成為集休閒度假、賽事承辦、輪訓教學、戶外運動、會務服務於一體的多用途基地。依託體育和旅遊兩大元素的融合,柴登村也將向獨具特色的體育旅遊小鎮的方向發展。」宋乃春對柴登村的未來發展滿懷信心。
脫貧攻堅這條路上,宋乃春的目標是實現村民共同富裕,決不落下一人,他表示:離交答卷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必須快馬加鞭,以超常行動,讓鄉村資源活起來、產業旺起來、村民富起來。
記者手記:
見到性格直爽的「老驥」宋乃春,總能感受到他那股勇往直前的闖勁和吃苦耐勞的韌勁。
採訪前,宋乃春有條不絮地安排落實駐村工作隊下午的工作任務。採訪快要結束時已經臨近傍晚,他又準備和柴登村「兩委」成員一起開會,商議近期村裡的各項工作。
老驥伏櫪為民生,脫貧攻堅激奮蹄。這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的漢子,為了「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戶都不能少」,他肯動腦筋,苦幹實幹,不等不靠,全力推進柴登村變富變美,詮釋著蒙古馬精神中吃苦耐勞的特質。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彥軍 侯勇 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