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不回家,我準備跟父母整點帶勁兒的...

2021-02-08     當代公益

原標題:過年不回家,我準備跟父母整點帶勁兒的...

本文授權轉載自:如果青年

很快就要過年了,就地過年的小夥伴,你有記得和父母通電話嗎?

往年的你,這時是否已經定下了回家的時間、機票,開始和爸媽討論回來之後要吃些什麼好吃的?

往年的你,這時是否正因才和爸媽吵了架,而想立刻退票,留在自己的小窩?

往年過年回家,你是不是也會專門為父母置辦一些年貨,以彌補在外工作很少陪伴他們的遺憾和愧疚感?

遺憾的是,今年疫情反撲。所以和很多人一樣不得不就地過年。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與父母在電話里好像就是走流程似的、翻來覆去的那幾個問題:「吃了嗎」、「天冷了記得加衣服」、「出門要做好防護」......

明明我們其實內心還有更多想說的和想問的,但某種原因我們還是把話題止於了噓寒問暖。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這樣,與父母的電話總在三分鐘之內掛斷,有時我們想著,「下次打得久一些」,而當下一通電話來臨時,不過還是只聊那幾個話題。

仿佛有一道「三分鐘屏障」,我們和父母一直都試圖增加彼此之間有效的溝通,而互相的理解卻並沒有加深或者收效甚微。

和父母打通電話、寄回置辦好的年貨,已然成為了許多年輕人在春節對父母僅有的陪伴方式。

我回想起來,為什麼往年我在家過年的時候,沒能好好利用和他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而這些寄回家的年貨,除了給父母一些物質上的彌補,好像也沒能拉近我和他們內心的距離。

這種「恭恭敬敬」的「疏離感」並沒有因為每年我回家過年的親身陪伴和置辦年貨而減少。

今年不能回去了,但我依然很想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在異地也能同樣帶給他們我的溫暖。

所以,

有沒有一種「年貨」?

不再只是彌補

我們 和父母的遺憾

而是能真正地讓我們

更加了解彼此、親近彼此

讓話題不再 止於三分鐘

讓互動不再只是電話 尬聊

如果青年去調研了100位父母后,

總結出「十個父母最想和我們聊的話題」和「十個最想看到的生活碎片」

在此基礎上

我們製作了一份

與普通年貨不同,「精神年貨」強調的並不是購買或者準備某種禮物。

而是通過參考這個手冊,我們可以試著給父母多多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讓時刻關心著自己的他們更多地了解我們的一切,用照片和視頻回答著我們的近況,而不只是言語。

亦或者,借著這一份親情年貨,嘗試著和父母聊一聊除了天氣和茶米油鹽之外,他們對我們真正感興趣或者好奇卻沒能開口的地方。

我們相信,「精神年貨」帶來的是一種可以跨越距離的、心靈層面上的有效溝通。

在接下來的 3 天時間裡

如果青年將與你攜手

完成一場親情實驗

送給父母一份他們真正需要的 「年貨」

「精神年貨」要置辦些什麼?

成功報名之後,你將會在如果青年後台獲得一份「精神年貨置辦清單」。

這些年貨有但並不局限於你衣食住行的展示小視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的plog,還有一些可能驚艷你的「新奇有趣」的小互動,以及無數種你可能從未想到過的有趣的方式......

我們能向你保證,這一定將是你給父母在2021年準備的一份特別而獨一無二的禮物。

精神年貨參考demo

活動時間

即日起 至 2021年2月17日

活動費用

親情無價 為愛免費

報名方式

公眾號內回復暗號: 年貨

如果你周圍也有留在異地不能回家過年的朋友

邀請ta一起參加活動

這也將是你送給ta的一份精神年貨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份精神年貨,創造和父母新型溝通的方式,打破和父母原有相處模式的壁壘,撰寫全新的父母子女「相互理解指南」。

如果你也將異地過年,如果你也想彌補不能回家過年的遺憾,如果你也希望真正改善與父母的關係,不妨置辦一份「精神年貨」吧。

畢竟,疫情和距離從來不該是阻擋親情的原因,比如即使春晚不能坐在一張沙發上看,但是還可以開著視頻線上同步看;

比如即使不能面對面地溝通,但是還可以語音、視頻甚至寫信。

永遠有這樣多的方法,可以維繫親情的紐帶,「愛」從來都不缺表達方式,只是需要我們不斷尋找。

希望這份「精神年貨」能安慰遠隔兩地過年的子女與父母,也真正打破我們與父母的疏離感。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繫

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聊聊你最喜歡的年貨~

50件小事,這個春節每個人都是乘風破浪的公益擔當

益周指南 │ 「為中國而教」師範類志願者招募

在這些年輪問卷中,我們發現了人生的5個真相

分享點贊在看,溫暖同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fosg3cBMMueE88v-V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