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皇帝另一面
「梨園」鼻祖
李 隆 基
中國古代的皇帝很少像唐玄宗李隆基一樣,既能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地蒸蒸日上,又有著極高的文化音樂修養。一個人很難把這兩種素質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更何況是一位日理萬機的最高統治者,唐玄宗居然做到了。
他既沒有像其它明君一樣終日只會處理政務,也沒有像南唐後主李煜一樣沉浸在譜詞度曲中亡了國。他在積極開拓「開元盛世」的同時,竟然還當起了梨園的校長,親自教弟子訓練樂器,這樣一位皇帝是不是顛覆了你對他的認知。
梨園,懂戲曲的人知道這是戲曲界的代名詞,不懂的人可能以為這只是個果木園。其實,在唐中宗時期(705-710年間)梨園只是和棗園、桃園、桑園、櫻桃園一樣,是皇家禁苑中的宴飲遊樂場所。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時期,這個梨園的性質和功能就發生了變化。因為唐玄宗格外喜歡音律,就把梨園從一個單純的果園變成了皇家訓練歌舞戲曲的機構,梨園也就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音、舞、戲為一體的綜合性皇家學院,梨園也就正式成為戲曲的代名詞。
如果對音律只是一般的喜歡,唐玄宗大可以招攬有音律修養的人進入梨園。可是唐玄宗對音律那已經到了熱愛了地步,堂堂一國之君居然擔任起了梨園的校長,處理完朝政就來梨園教大家唱歌跳舞,儼然一副認真盡職的好老師。為了將梨園發展壯大,他還親自挑選了30名少年兒童,從小把他們往樂工方面培養。這是不是像極了現在有些學校的「少年班」,學習要從娃娃抓起,這位皇家頂級培訓班老師可算是為了國家的音樂藝術傾盡了心力。
要說他對音律的痴迷,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唐玄宗上朝的時候懷裡還揣著一支玉笛,在大臣們讀奏本的時候他就偷偷按玉笛上的孔笛,腦子裡還想著沒有譜完的曲子。唐玄宗對音樂不僅痴迷而且敏感,當三百弟子齊奏音樂時,如果只要有一個人出現錯誤,他必定能夠發現並給予指正。
他為梨園編排過很多創造,甚至還讓當時的翰林學士李白為梨園編寫節目。唐朝皇宮第一舞人公孫大娘不僅舞藝極高,還和唐玄宗一樣擔任著梨園教習工作,經常教梨園弟子舞藝。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這些弟子在「金牌音律家」和其他優秀創作人員的培養下,已經成了一大批表演藝術家。開元盛世時期,可不只是經濟文化發達,舞蹈和音律也有著極高的成就。時至今日,戲曲界的人還是會很驕傲地告訴別人,梨園的鼻祖是唐玄宗李隆基。
說到這裡,是不是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唐玄宗會喜歡楊玉環了。漂亮的女人多了去,但是和他一樣擁有藝術細胞的人卻少之又少。
楊玉環的出現就剛好契合了唐玄宗貴為皇帝卻內心空缺的一部分,她善歌舞、懂音律,是唐玄宗長久以來尋找的精神伴侶。唐玄宗譜好的曲子,楊玉環能夠依韻而舞,以婀娜舞姿完美地詮釋唐玄宗心中的藝術想像。拋開年齡、倫理不說,唐玄宗和楊玉環的結合確實是藝術的相知相惜,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是彼此的靈魂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