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人到中年最怕的是什麼。
我想,不是沒錢,不是發福,而是有戾氣。
我見過很多中年人,他們物質基礎不夠豐厚,但卻能自得其樂,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每每看到他們,都會感覺很溫暖。
而有些人,即便是擁有著財富和權力,也仍然經常抱怨生活,鬱郁不得志。仿佛被生活摧殘過,讓人無法靠近。
當一個人身上充滿著戾氣時,人更趨向於把自己推入負面情緒的深淵,終日得不到滿足。以這樣的態度去前行,生活中肯定是遍布荊棘。
何炅曾經說過:「戾氣是對生活的宣洩,一個充滿戾氣的人,不是缺少了什麼,而恰恰是因為把所有東西都握在手裡。」
誠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的越多,得不到的就會越多,生活也會越來越難過。
所以,人到中年,為了讓生活少點戾氣,這三件事一定要少做,做的越多,福氣越少。
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很多人都困在家裡,無法出去和朋友相聚,原本計劃好的旅行也都遺憾終止。
但是宅在家裡的這些時間,卻讓好多人感受到了久違的寧靜。
前段時間,何炅在微博上發布了自己的生活小片段。在視頻中,他身穿家居服,安靜地坐在沙發上看書,一切都顯得是那麼的美好。
他在節目中說:「因為工作的關係,他經常要徘徊在片場和聚會中,閱讀的時間都是碎片化的,有時候可能一個月,甚至是一年才能讀完一本書。
但是最近可能是因為心比較靜,所以閱讀的時間變得非常快,有時候一天就可以讀一本甚至是兩本書。」
他在視頻中的狀態完全不像是一個45歲的中年人,更像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在自己的領域裡安靜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想,何炅的狀態,也代表了我們身邊多數人的狀態吧。
以前總覺得所有的社交都很重要,恨不得每天流連於交際圈內。但過多的交際,卻在無形中占用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時間一緊湊,人也會變得焦躁不安。
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越想把什麼都做好,就越是什麼都做不好。
年輕時,我們可能需要多去社交豐富自己的視野。而人到中年之後,生活漸漸穩定,我們則需要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身上。
遠離那些無效社交,給生活減減負,人生才會真正過得充實和快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年輕時,遇到別人不理解自己的時候,總是拼盡全力去和別人爭辯,非要等到別人認可自己才罷休。
然而當年齡越來越大時,我們就開始越來越討厭去和別人解釋自己。
因為懂得自己的人,自然會理解自己。那些不懂得的人,解釋再多也沒用。一遍又一遍地解釋,最後浪費的還是自己的時間。
一直以來,著名的節目主持人董卿,都是以優雅大方的形象示人,觀眾們對她的評價,也大多是積極正面的。
但有一件事情,卻曾經讓董卿深受其擾。
2009年,董卿曾經搭檔劉謙表演魔術,因為一個隔空取物的表演,整場晚會的熱度達到了高潮,觀眾們在感嘆節目神奇的同時,也對董卿提出了質疑。
很多人都說,董卿是劉謙的「託兒」,還有人說,董卿幫著劉謙騙觀眾。
其實,魔術也只是一種表演形式,並不是真正的魔法。想要做好這一個節目,就必然要有一些技巧和得到一些人的幫助。
不管董卿有沒有幫助劉謙當「託兒」,都是節目的安排,想要通過兩人的配合,來為觀眾奉上一場精彩的表演。
於情於理,這件事都不應該被指責。
但儘管如此,之後劉謙每次登上春晚,董卿還是不可避免地被提及。甚至還因為這件事,影響到了劉謙原本的計劃。
當時,很多人都希望董卿能夠出面解釋一下,但董卿卻始終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我經常想,如果當時董卿回應了,事情會變成什麼樣?那些質疑她的觀眾會停止發聲嗎?一切會恢復原狀嗎?
應該不會。願意質疑的人,總是有千萬種理由去懷疑別人。你若是開始爭辯,就一直有人願意和你爭辯。
與其和一群不理解自己的人浪費時間,還不如專心去做自己的事情。因為能淡化質疑的,從來不是語言,而是時間和實力。
人生的戾氣,有時候還來源於許多無意義的攀比。
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同的,當你和別人攀比時,總是不可避免地暴露自己的缺點。而後就會陷入一邊懷疑自己,一邊為了彌補這些缺點而努力的循環中。
其實,人生哪能沒有缺點呢。
生活之所以能一直熱烈地進行著,並不是因為沒有缺點,而是因為我們都被大多數的優點溫暖著,從而有勇氣去面對那些本該存在的缺點。
誠然,人生是一個不斷完善修復的過程,只有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並不斷改正,才能變得越來越好。
但多數時候,我們只有精力去修繕那些,我們不想讓其存在的缺點,沒有辦法把人生變得盡善盡美。
如何改變自己的缺點,需要遵從本心的去選擇。如果盲目地和別人攀比,那就等於是活在別人的陰影下,被動地接受一些原本沒想改變的缺點。
久而久之,自己會變得沒有方向,人生也會漸漸地脫離原本的規劃。
有人說,中年是一個很難的階段,因為周圍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卻沒有自己能依靠的人。
的確,身處中年的人,需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好的話,那麼必將付出你想像不到的辛苦。
其實,人生本沒有必要那麼累。
到了中年,要學會放下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
放棄無效的社交,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放棄無所謂的爭辯,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自己去解釋;放棄盲目的攀比,比誰過的好不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否覺得快樂。
中年人的戾氣從何而來?就是這些本沒必要在意的事情,讓人徒增了些許煩惱,讓人漸漸地迷失在自己和別人的生活之中。
無論什麼事情,只有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如果始終放不下對於這些事情的追求,那不如好好努力。
不要把情感放在無意義的人身上,也不要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人上面。
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好好成為自己,好好過自己的日子,比什麼都重要。
END
今日話題:
你們覺得人到中年,最應該放下哪些東西?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