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你做了一件事,明明還沒有告訴過別人,但就會被你的好朋友猜出來。
比如我拍了自己的奶茶,筆記本鍵盤入境了一角,朋友就會知道我在家,沒去工作室;和好姐妹一起開語音上遊戲,她沒說話,而且打法比較激進,我就知道了對面不是她本人……
Tina剛才還在微信的搜索欄搜了下「怎麼知道」,發現身邊火眼金睛的姐妹真的好多。
當然,這些無意中被發現的細節,只能說你的朋友除了細心,還關心你,記得你的生活習慣,所以當你某些方面有變化時,她們能很快發覺不對勁。
但如果這個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是別有用心的通訊錄好友,事情就會「細思極恐」了!
今天,Tina就來給大家講講,從自身安全考慮,哪些朋友圈內容是儘量別發的。
· 暴露家庭信息
你們還記得日本那件轟動一時的男粉絲猥褻女愛豆的新聞嗎?在愛豆下班回家的時間,蹲守在她家門口,差點釀成悲劇。
而這個男粉絲能知道愛豆的家庭住址和準確的樓層,就是因為看到了她自拍照中瞳孔里的建築物倒影,再通過地圖的街景功能一一對比、鎖定後確認的,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慄。
現在我們的智慧型手機,更新換代很快,每次更新後的拍照功能也進化不少,從瞳孔里,或者是一些反光物品里找到線索,真的不是難事。
除此外,陌生人也會從你平時發的朋友圈照片中,推斷出你的生活條件、日常活動軌跡、家庭住址等信息。
之前還有一位女生,也是在保養汽車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車被安裝了GPS定位,就是被一位朋友圈「好友」偷偷安裝的,對方判斷出她家庭條件不錯,用這種手段想對她的孩子進行綁架勒索。
還有的人,可以用你在朋友圈發的照片原圖,獲取地址信息,你的住址可能就這麼莫名其妙被別人拿到手了。
這些我們平時不會留意的小細節,真是越想越嚇人,難怪大家漸漸地習慣了「朋友圈三天可見」,也算是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吧。
· 個人信息被盜用
還有一種呢,沒有上面提到的案例那麼嚴重,但是一旦中招,也是讓人煩到不行,那就是個人信息被盜用。
甚至可以網上買!
比如,有陌生人加你好友,但是朋友圈對你不可見,然而只要你一發朋友圈,對方就完全copy,偽裝成是你本人的樣子。
用來向你周圍的朋友騙錢;以你的身份結識網友,騙錢騙感情;如果是網紅,對方還會以你的名義接廣告、騙粉絲等等。
再比如,發在朋友圈的自拍照,被不法分子貼到一些網站,弄成非法小廣告。
如果是明星、網紅,還有被人利用AI等技術,進行換臉、合成裸照傳播,對當事人都是一種傷害和權益侵犯。
很多明星都不幸中招
如何避開這種潛在的危機:
關掉照片的保存地理位置功能。
微信不要隨便添加陌生人,關閉「允許陌生人查看10條朋友圈」的設置。
發朋友圈,儘量別發家庭、公司,或常去地方的地址定位。
來路不明的二維碼別掃。
遇到威脅,或者被侵害自身權益,警告無效,就通過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
給圖片加水印,自拍不要露出全臉,曬生活避開關鍵信息。
保護好了自己,但也不能在法律的邊緣試探哦,還有一些朋友圈內容,如果不考慮清楚就隨便發出來,可能侵犯別人的權益。
· 罵別人的內容
朋友圈作為我們分享生活的一個平台,再加上只有好友能看到,所以放飛也是難免的,甚至會偶爾吐槽、抱怨別人。
但實際上,已經侵犯了別人的權益。
如果當事人比較較真,收集證據進行起訴,不僅要公開道歉,而且還會面臨罰款。所以,在朋友圈發出有損他人名譽的言論之前,一定要三思,三思,再三思。
· 未經同意把別人的內容搬運到其他平台
別人發在朋友圈的東西,想要搬運,zui好要一下授權,只要不是惡意的、影響到別人正常生活就好。
講一個Tina身邊小伙的故事,她在朋友圈追星,結果通訊錄里的高中同學,恰巧是對家的粉絲,於是這個同學把她的朋友圈截圖發布在論壇上,通過品評小夥伴,來貶低小夥伴愛豆的整個粉圈。
帖子很快被加熱,小夥伴的朋友們看到後告訴了她。
網絡追星涉及到了現實生活,她很著急,zui後在大家的幫助下,收集證據,確定了搬運對象,對方刪帖後公開道歉。
不僅造成很多麻煩,就連同學情誼都沒有了,真是得不償失。
· 不確定真假的內容
不確定真假的內容也不要擴散到朋友圈了,比如:震驚體、每年一到高考就丟准考證的李雷等等,尤其是不小心擴散了謠言,自己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好了,現在快看看你的朋友圈有沒有發過這些內容吧,當然,也不用草木皆兵,發朋友圈的時候遵紀守法、隱去暴露隱私的內容、不要加太多陌生人,問題還是不大的。
希望大家都能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