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膠東,很多人都有過「地瓜」童年。那些年,大多農村家庭一個冬天的主食便是地瓜。地瓜,又名番薯,作為一種適應性強、高產穩產的作物,深受山區人們歡迎,栽培面積很廣。
地瓜的吃法很多,最普通最常見的是煮著吃,當地人叫做「烀地瓜」。地瓜產量多,吃不及就把其中一部分切成片,晾曬成地瓜干。在新鮮地瓜吃完的日子裡,可以蒸地瓜干吃,吃的時候再加上一勺白砂糖,攪拌勻了吃,這味道也是童年的甜蜜記憶之一。
但在很多人看來,地瓜最好吃的做法應該是熟地瓜干。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幾塊口感佳、韌性足、味道甘甜的熟地瓜干,是孩子們上學必帶的解饞解飢的小零食,堪比現在中小學校流行的辣條和餅乾。
膠東土地多為丘陵山地,土壤中磷、鉀等微量元素含量很高,空氣沒有污染,水源也都是山泉水,這也使得當地種植出來的地瓜格外甜脆。
大面積栽種地瓜是東村莊的傳統之一,晾曬熟地瓜乾的傳統也由來已久。霜降過後,家家戶戶將熟地瓜切成片,晾曬在自家的平房房頂上,經風吹日曬霜打,自然晾乾。待至地瓜干泛出白霜,入口柔韌甘甜,便成為廣受歡迎的天然美味—一熟地瓜干。
最初,吃不完的熟地瓜干,農戶們趕集售賣,或者上城裡沿街叫賣,也能換些零花錢。後來,東村莊的熟地瓜干名聲越來越響,有很多人慕名到村莊求購,或者拜託親戚朋友代購。買的人多了,加工熟地瓜干便成為村莊農戶們冬天的主業。
膠東村莊的熟地瓜干加工業逐漸興旺起來,帶動了整個村莊經濟的發展。
熟地瓜干更有了「軟黃金」的美譽在初冬季節,走進東村莊,村莊上空飄蕩著熟地瓜乾的香甜。家家戶戶的院子、平房上都支著塔式架子,架子上晾曬著一層層的熟地瓜干這種塔式架子最近幾年才流行開,是勤勞智慧的東村莊人在長期的晾曬熟地瓜干工作中,慢慢摸索硏制出來的。使用這樣的塔式架子,通風好、衛生好、操作方便、節省空間,一舉多得,解決了很多晾曬問題,而且利用這種方式加工出來的產品外形美觀,口感更佳,深受採購商青踩,售賣價格也比傳統方式高出不少,很快在村莊流行開來。
現在膠東許多村莊的熟地瓜干,還未開始晾曬便被東北、北京、天津等地的客商預訂一空。為了確保貨源,很多客商都是先打貨款。過去愁賣的熟地瓜干而今成了搶手貨,根本供不應求。
目前在膠東村莊,熟地瓜干加工專業戶越來越多,地瓜干業形成規模、收穫效益,成為了特色農業,享譽四方。
(作者: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