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名詞比較火。
對!老司基說的就是ESG。
比如,華寶基金推出了國內首隻基於MSCI(明晟指數)ESG評級的指數型基金。當前,國內公募機構也在紛紛落地ESG投資相關的戰略產品,ESG投資布局呈現出獨特的風景。
究竟什麼是ESG?ESG投資為何能成為全球都關注的策略?國內的ESG投資真的能賺錢麼?今天老司基來聊聊這個話題。
什麼是ESG?
簡單來說,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代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大因素,是社會責任投資中決策的重要考量因子。而社會責任投資選擇的投資對象就是除了企業基本面表現外,一般在這三大因素方面也表現更為優秀的企業。
看到這一串英文,你應該知道了,ESG投資起源於歐美。目前,將ESG納入投研框架已是未來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的大勢所趨。根據GSIA(2016)統計,全球責任投資規模達22.89萬億美元,兩年復合增長率為11.9%。其中,歐洲和美國市場規模較大,分別為12萬億美元和8.7萬億美元,占全球的90%。
ESG為何能火?
ESG在國外很火,我們就不過多分析了,來看看國內情況。
近年來,隨著「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羅平鋅電重金屬污染」等負面新聞頻發,企業的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表現愈發受到關注,問題嚴重者可能導致公司形象受損,甚至引發生存危機。老司基認為,ESG投資走紅,應該和以下幾方面原因有關。
一是監管的需要。去年9月30日,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增加了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的內容,並且與利益相關者相關內容合併單獨作為一章進行描述,明確了上市公司對於利益相關者、員工、社會環境方面的責任,突出上市公司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方面的引導作用,確立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監管機構已經敲黑板——是時候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啦!
二是A股入摩。A股國際化進程正在逐步推進,比如又是入摩,又是入富,還有加入標普指數啥的。其實,A股去年首次被納入MSCI(明晟指數),也讓ESG火了一把。A股入摩後,MSCI將持續搜集A股上市公司的公開資料,並對所有納入MSCI指數的A股公司進行ESG研究和評級,為投資者提供參考。未來隨著A股公司被納入MSCI指數的比例逐步提升,預計監管機構將對國內上市公司提出更為嚴格的ESG相關披露要求。
三是投資者趨向理性。越來越多投資者,特別是外資機構認可並踐行社會責任投資理念,其主張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不僅關注業績表現,同時還考量社會責任的履行及表現。研究表明,多數ESG責任投資基金和傳統投資基金相比,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了較小的波動率及提供了較為持續穩定的價值回報。
ESG真能賺錢麼?
ESG雖然最近很火,其實早在11年前,國內就有實踐者了。興全基金是A股市場最早的社會責任投資踐行者,2008年4月發行了國內第一隻社會責任基金,興全社會責任混合基金。
以下是興全社會責任成立至今的業績表現。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19日,該基金成立11年來,總回報率高達276.26%,年化回報為12.43%,在同期的180隻同類基金中,高居第一!看來,ESG投資還真能賺錢。
提到興全社會責任,有位超級厲害的明星基金經理不能不提。對!就是在今年3月21日一天大賣了720億元新基金的傅鵬博,現任職於睿遠基金。
傅鵬博江湖人稱「傅老師」,擁有26年證券從業經驗,是資管行業的老將。他從2009年1月起開始擔任興全社會責任基金經理,2018年3月21日離任。9年多時間,傅鵬博取得出色的長期業績,任職總回報為434.13%,年化收益20.01%,在同類基金排名第一。
興全社會責任選股有哪些絕技呢?據了解,一方面是側重價值投資,考量企業的發展空間、成長潛力以及管理層的經營能力;另一方面,特別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程度,考察企業是否顧及各方利益,包括在環境、員工安全、供應商、客戶及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設置消極剔除選股方式,設有「限制風格庫」與「禁止投資庫」。對於「禁止投資庫」中的上市公司禁止投資;對於「限制風格庫」中的公司按照一定比例限制投資,在處罰期超過一定時間後,可做相應調整。
對於國內投資機構而言,ESG投資作為投資利器、避雷神器的作用顯而易見,但是ESG投資實現從投資理念到實際操作之間的跨越,仍需要在多個方面實現突破。社會責任投資最大的難點在於信息需求量大,披露不透明,難以獲取,因此建立評價系統至關重要。
但願有更多的興全社會責任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