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響應級別下調 防控意識不能松

2020-02-28     最高人民法院

雖然應急響應級別下調,人們心情可以有所放鬆,但人們的疫情防控意識不能隨之放鬆,疫情防控仍然需要我們繼續保持高度警惕。

截至2月26日上午,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已下調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山西、廣東、新疆、江蘇、四川、安徽,先後將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調整為二級,甘肅、遼寧、貴州、雲南、青海、廣西、內蒙古,由一級調整為三級。

今年1月底,各地紛紛拉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全國31省(直轄市、自治區)相繼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地把疫情防控的戒備提升至最高級別,全國人民集體進入「宅」生活。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變化發展,越來越多省份下調應急響應級別,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調整為二級或三級,這是必然趨勢,是一種理性選擇,也是逐漸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必要措施。

眾所周知,經過長達一個月時間疫情防控工作的努力,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明顯好轉,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新增確診病例數和疑似病例數總體呈下降趨勢,治癒出院人數較快增長,尤其是湖北以外省份新增病例總數大幅減少、連續下降,很多省市出現了零增長現象。而且,我國法律已經明確了差異化應對機制,各省之間以及省內各市、各縣之間疫情有較大差別,有的市縣到目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數據均為零。這決定了在疫情防控策略上不宜「一刀切」,不需要都保持一級應急響應,應當精準、區別對待。一些省份相繼下調應急響應級別,實質上體現的正是差異化防控、精準防控的策略。

不過,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應急響應級別下調,人們心情可以有所放鬆,能夠享有更多的自由,外出更加方便。但這不等於戴了一個多月的口罩就可以摘下來了,人們的疫情防控意識不能隨著應急響應級別下調而有所放鬆、鬆懈,人們對疫情防控仍然需要繼續保持高度警惕。應急響應級別下調,只是一種量變,並不是從有到無的質變。

雖然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明顯好轉,但是全國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鍾南山院士也多次強調了這一點,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還沒有取得全面勝利,疫情沒有結束。這意味著即使本地新增確診病例實現零增長,不等於實現了零風險,仍然存在感染病毒的風險,畢竟這一次病毒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且,二代、三代確診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不時出現,且與復工返工相疊加,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決定了疫情防控不能放鬆。

總而言之,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之時,在疫情防控沒有取得全面勝利之前,我們始終需要保持高度防控意識,繼續不扎堆、不聚集、勤洗手,仍然儘可能不要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要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離等,盡最大限度阻斷病毒傳播途徑。(何 勇)​​​​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O1Ai3AB3uTiws8KLKP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