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江西南昌這座城市?

2020-08-10   西一安鮮

原標題:如何看待江西南昌這座城市?

昨日,有網友向我提問「如何看待江西南昌這座城市?」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我國城市發展的普通人,關於南昌的文章我寫過幾篇,但始終離不開「經濟首位度低」、「人口吸引力不足」、「綜合優勢不突出」等客觀問題,今天借著這位網友的提問,系統地對南昌做一個總結,以下是我針對該問題的回答。

客觀評判一個國家、一段歷史、一座城市或一個自然人,都應該分別以內部視角和外部視角去出發,而並非完全主觀或極度客觀的評判。其中內部視角可以讓處於外部霧裡看花的人更加清晰地解決部分疑惑;而外部視角可以讓處於內部故步自封的人更加清晰了解自身的不足。

我本人不是南昌人,也並未在南昌求學、工作以及生活過,因此我以下的回答是以外部視角出發,分別從歷史、經濟、人口、科教、交通等幾個可追尋、可量化的統計口徑,對南昌市在我國省會城市中的水平給出客觀評判,至於人文、風土人情等方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沒有統一衡量標準,有句話說:「誰不說家鄉好」就是如此。

歷史中的南昌

南昌古稱豫章、洪都,南昌一名據《漢書》記載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擊敗楚霸王項羽,平定了豫章等郡後設官置縣,立的第一個縣即取名南昌,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

南唐時期,元宗李璟(南唐第二位皇帝)升洪州為南昌府,將都城從江寧遷往南昌,彼時的南昌無論是經濟還是戰略地位均達到高峰;

不同歷史時期中,洪州(洪都)、南昌兩名被不同朝代交替使用,唐宋時期,南昌一名被沿用,「南昌」也多見與唐宋詩詞之中,例如唐詩《南昌晚眺》、《南昌灘》、《贈南昌宰》等;宋詩詞《念奴嬌·南昌奇觀》、《漢宮春·吏隱南昌》、《南昌大閱》等;

近代史上,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揭開了我dang創建ge命ju隊的序幕;

建國後,南昌成為江西省省會,經過70多年的區劃調整,至今形成了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青山湖區、新建區、紅谷灘區、南昌縣、進賢縣、安義縣的六區三縣行政區劃。

南昌的經濟

截止到2019年,南昌所處的江西省GDP,位列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第16位,處於中游水平。不過江西省近年來的GDP增速表現亮眼,2017-2019年,江西省GDP增速分別達到了8.9%、8.7%和8.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個多百分點。

作為省會的南昌經濟發展也與省級經濟保持一致,截止到2019年南昌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96.18億元,位列全國第40位。雖然經濟排名不高,但是經濟增速一直保持高增長,2017-2019年南昌市GDP增速分別達到了9.0%、8.9%和8.0%,GDP增速位列省會城市前四位。

然而南昌市經濟發展也存在經濟首位度過低的客觀現狀,同省的另一座城市贛州市,過去三年(2017-2019年)的GDP增速則分別達到了9.5%、9.3%和8.5%,僅2019年贛州市全國經濟排名就上升了18位,而因為四普終核的影響,南昌市2019年的全國經濟排名不增反降了1名,因此在省會經濟首位度排名中,南昌市以22.60%的經濟占比位列倒數第9位。

對此,江西省於2019年發布《關於支持大南昌都市圈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九個方面50條具體措施,全力打造大南昌都市圈,提升南昌市經濟首位度。

南昌的人口

眾所周知,人口是城市競爭的結果,一座城市具備全面驅動經濟的產業布局、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和極具競爭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營商環境,自然會吸引人才和人口落戶。

目前我國主要省會城市都已經加入了人口爭奪戰,通過不斷放寬的落戶條件、以及針對不同學歷(工種)的經濟補貼、租房補貼、購房補貼,來吸引人口落戶。

在以上政策的影響下,我國各省份與省會之間形成了,省+省會人口均高增長、省人口流失但省會人口增長、省+省會人口均流失的人口現狀。

2017-2019年,江西省人口分別增長了29.8萬人、25.5萬人和18.6萬人;而作為省會城市的南昌過去三年則分別增長了9.21萬人、8.2萬人以及5.5萬人,年均7.64萬人

客觀對比其他省會城市過去三年新增人口杭州年均增長39.07萬人、西安年均增長26.28萬人、長沙24.98萬人、成都22.11萬人,鄭州20.93萬人,就連非省會城市佛山和寧波也達到了年均23.2萬人和22.23萬人。

然而上述省會城市所處的省份年常住人口增量還不及江西省,例如湖北省2019年常住人口5927萬人,相較於2018年的5917萬人只增長10萬人;四川是我國的人口大省,但仍然不能阻止人口外流的現象,2019年四川省戶籍人口9099.5萬人,相較於2018年減少了22.3萬人;GDP與江西省不相上下的陝西省2019年常住人口也僅新增了11.81萬人。

通過對比其他省會城市與所在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量變化,我們不難發現,即使所在省份常住人口新增乏力,但是諸如西安、成都、武漢這樣的省會城市依舊能夠跑贏人口爭奪戰,本市常住人口增量超過本省,且位列全國前列。

而南昌市所在的江西省近年來人口增量遠高於湖北、四川和陝西,但是作為省會城市的南昌對於人口吸引力則呈現出明顯不足,這一點值得注意和警惕。

南昌的科教

人口吸引力不足的部分原因在於南昌市高等教育的不突出,截止到2017年,南昌市共擁有全普通高校53所,在校生60.98萬人,其中本科院校數量只占到25所;然而發展到2019年,南昌市普通高校為51所,在校生63.05萬人。

而與南昌市普通高校數量相近的南京市本科院校數量就達到了35所,普通高校總數量落後於南昌市的哈爾濱市,普通高校數量也比南昌市多2所。如果具體到985、211工程院校,南昌市的競爭力就更加不足。其他省會如西安的本科院校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2所,相對應的在校大學生數量、研究生數量自然遠高於南昌,在這樣的教育基礎上,再推出適宜大學生落戶、買房、創業等的優惠政策,自然能夠吸引更多人才和人口落戶。

高校數量上不占優勢,同樣也影響到國家級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轉化成果量方面。截止到2019年底,南昌市全年專利申請量為21684件,而高校雲集的武漢、西安、成都全年專利申請量則達到了77097件、72377件和80819件。

高新技術企業方面,南昌市2019年只有1442家,不足其他省會城市的三分之一,其總量與西安市2019年一整年的增量相當,足可見在科教方面南昌市處於明顯劣勢。

南昌的交通

交通對內是連接城市的紐帶,對外是經濟、人口外來交流的血管,一個地區交通的建設與流量決定了地區經濟的活躍度。

截止到2019年底,南昌市軌道交通開通運營里程數為60.38公里,位列全國第26位;

機場吞吐量方面,南昌昌北機場2019年旅客吞吐量13,637,151人次,位列全國第31位;貨郵吞吐量122,517.3,位列全國第26位。

綜合以上我們發現,南昌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經濟、戰略要津;近代知名的ge命基地;建國後,在這裡製造了我國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飛彈、第一輛摩托車、拖拉機,是中國重要的製造中心、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隨著近年來其他省會城市的破局發展,南昌相較於其他省會存在經濟首位度低、人口吸引力弱、科教綜合實力低的發展現狀,因為長江中游其他省會城市綜合能力的強勁以及政策支持的利好,南昌市也提出了聚焦支持航空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同時推動新經濟成為都市圈經濟增長的主體力量,加快發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現實(VR)、分享經濟等新經濟的經濟發展目標。產業的積累與形成到良性發展,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澱,值得肯定的是無論是江西省還是南昌市近年來經濟增速均保持高增長,即使因為此次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江西省(0.9%)和南昌市(0.5%)的正向增長,南昌市亟待解決的是省內經濟首位度和人口首位度增長率不足的發展現狀,最後祝福南昌市的未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