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墨爾本留學圈
微信號:MelbourneFun
隨著新的一年開始,又有新一批的留學生們即將踏出國門,開始出國前的最後準備。
出國留學到底需要帶點啥?
一般留學生被問起這個問題,估計腦瓜子裡都是直接跳出這樣一條清單
那還能是啥?無非就是護照、機票+駕照,衣服、褲子、充電寶...
可是最近一位留學生在網上發的關於「出國留學生標配」的帖子,卻是不走尋常路,一發就在網上炸起了廣泛的關注。
短短几天的時間,就得到了262條回復,更是收穫了超過28w人的關注!
他表示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在出國前配全了一套加拿大鵝+巴黎世家,也不是為了攀比,就是不希望格格不入。
創立於西班牙的巴黎世家相信很多留學生們應該都頗有了解。
秉承是就是讓你猜不透「你以為我是襪子,但其實我是鞋」的先進理念,以及「如果你看不清我穿的是啥牌子,我就用印滿全身震撼你的眼」的先進思路。
在最近幾年瘋狂榨幹著留學生們的錢包。
而人稱加國波司登的加拿大鵝,也在這幾年逐漸成長為現下口碑最好的羽絨服品牌幾乎沒有之一。
而這位留學生特意強調了這兩個牌子,估計唯一的共同點那就是「貴」了...
我隨便在網上搜了下,按他的說法想湊出一套,估計都要人民幣幾萬打底。
按照他的這說法,巴黎世家和加拿大鵝是留學生界堪比校服的「標配」???
網上天天宣傳什麼留學生遍地都是,什麼留學飛入尋常百姓家都是假的...
合著我們身邊轉圈都是富二代,之所以沒亮出來這一身行頭是在...與民同樂?
而一臉困惑的我再搭配著看了看底下的評論,感覺就更懵了。
有的留學生表示這只是入門,想混圈子還需要內搭的巴寶莉、外加的克羅心。
擁有五年留學職業生涯的留學生出來點評說,還要加上Gucci、tb和Mcqueen。
還有人力挺fendi、ow和supreme。
而像樓主這樣為了出國而專門踏上「由儉入奢」之路的留學生,也著實不在少數。
有一位留學生就表示,自己本來覺得耐克、阿迪都算是很不錯了,甚至都不知道這個牌子,出國後也買起了2000塊一件的短袖,這在之前是根本不敢想。
而在對「留學生穿衣的藝術」,進行了一番深層次的討論之後,又有新一波的留學生聊起了對「留學生標配」的理解。
衣服算個屁,還是得有才。
一位昆士蘭的留學生老哥就分享起了自己的經驗
出國了,那還是得比車!
自己雖然衣服就是一手淘寶雜牌,但架不住車這一塊拿下了一輛尼桑天籟,旅遊爽的飛起,蹭車的妹子也多了不少...
(底下的評論戳中笑點)
留學生這個身份,歸根結底重點還是在一個「學」字,可偏偏太多的人都把這個特殊的身份和錢無情的捆綁在一起。
「能出國留學家里一定很有錢吧」甚至當選了年度最招留學生討厭的死亡語句獎。
能獲得留學的機會不靠能力,靠財力一直是留學生極力想要甩掉的帽子。
可是幾年過去了,結果卻是不只國內的同胞對我們的有色眼鏡越戴越深。
甚至就連我們所在的澳大利亞也充斥著對留學生的這種刻板印象。
去年爆出了一個專門偷拍、抹黑、當眾辱罵留學生的FB主頁。
有大量的同學可能是在學校學習、可能就是在墨爾本正常的生活就遭遇了偷拍,並配上了極具侮辱性的語句。
不只FB主頁這樣的「民間組織」,甚至就連為我們提供這些奢侈品的Chadstone也發表了類似的看法,甚至在正兒八經的新聞里寫說中國留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有足足5w澳幣!
而細究起這一切的源頭,大概就是這位樓主說的民間流傳的所謂的「留學生標配」了。
留學生應不應該穿奢侈品?
其實奢侈品本身也是商品,你認為它有這個價值,選擇買與不買,一看需求、二看承受能力。
如果有需求、有經濟實力,那購買這些奢侈品也不應該被當作由頭受人調侃,被人言語上冷嘲熱諷的攻擊。
如果一定要說購買這些奢侈品的不好,或許就是財力外露,容易招來身體上的攻擊。
就在幾天前,剛剛有媒體爆出有華人就因穿了「大鵝羽絨服」被人盯上,實施搶劫,挨了刀。
(圖片來自:北美留學生)
(圖片來自:北美留學生)
而據報在11月,更有留學生和朋友在火鍋店裡吃著火鍋、作著業,突然就有戴墨鏡的黑人大漢衝進來,拿起同學的名牌羽絨服就往外邊跑。
相信很多留學生在出國前,可能都和這位樓主一樣,在看了很多留學生都有錢的刻板印象的段子後,覺得只有通過「武裝」自己才能踏入所謂的圈子。
害怕落單,認為只有這樣穿才能讓別人才出去玩時能有捎上自己的想法。
但實際上,允許我們踏入留學生的這個圈子的從來也不是這些奢侈品,而是我們曾經考預科、戰托福,奮鬥了無數個日夜換回的那一張名校的offer。
相較於這些重金購置回來的名牌,或許獨立的思想、強大的能力和審美,才是進入留學生圈子更好的入場劵。
與其花重金去充實衣櫃,倒不如在寶貴的留學歲月里,好好充實自己。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圈兒姐,From 墨爾本留學圈,微信號:MelbourneFun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GoffW8BMH2_cNUgsAg8.html